第21版:TMT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AI和云深度整合 巨头复苏市场走高

    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受益于AI带来的数字化需求,近日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9%,达到782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94亿美元(约合660.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

    其中,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继续主导市场,阿里云占据了36%的市场份额。华为云巩固其作为第二大云厂商的地位,市场份额达到19%,并保持13%的稳定增长。腾讯云位居第三,市场份额达16%。三家共占71%的市场份额。

    对于增长原因,报告分析称,目前领先的云厂商正专注于将AI与云计算深度整合,以挖掘新的增长点。AI对云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逐渐成为业务扩张的关键驱动力。头部云厂商提供的AI平台的客户群不断扩大,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继续推动云消费的增长。

    Canalys分析师章一表示,云厂商目前正在积极与渠道合作伙伴合作,为特定行业需求开发定制的AI 解决方案。2024年第二季度,通过渠道伙伴产生的收入占中国云计算总收入的26%,预计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与专业合作伙伴合作,有助于云厂商提升其AI大模型的价值,同时解决客户对AI部署复杂性的担忧。

    AI成最大驱动力

    自2023年大模型浪潮起势后,云厂商都迎来一轮持续至今的增长周期。“由于大模型部署需要消耗大量算力,同时AI也能带动优化云厂商的服务,因此,云厂商和企业都有着充足的动力进行投入。”Omida电信战略高级首席分析师杨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也此前指出,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AI大模型都是基于云服务产生并创新发展的,同时大模型也驱动云服务本身的智能升级,因此,未来的云是提供智能算力和AI服务的云,没有AI就没有云的未来。

    “大模型一方面驱动了生成式AI应用的探索创新,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传统AI应用的落地——大模型尚不能很好解决的挑战,用户通常会先部署传统AI来应对。”IDC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据该机构测算,2023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26.1亿元人民币,相比2022年增长了58.2%。

    这一增长也在云巨头们的最新业绩中得到佐证。在2024年第二季度,阿里云(仅考虑外部收入)、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合计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7.5%,相比上季度有所提升。

    中金研报认为,近几个季度阿里云和腾讯云在资本开支方面的投入持续加速,但不约而同地淡化了对于模型参数规模的追求,转而强调大模型及周边生态的协同发展,以推动大模型在应用场景更快落地,这使得AI对云巨头收入贡献的增量持续体现。

    大数据业务分析师王鹏认为,大模型时代,云服务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必须具备强大的AI技术实力,这不仅包括先进的算法和模型,还涉及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这样的技术实力是提供高效、稳定AI计算能力的基础。

    华西证券分析师刘泽晶认为,未来,随着AI大模型全面落地,云计算商业化全面发展,有望带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SaaS服务相结合,形成AI SaaS,将使AI进一步赋能云计算SaaS。

    头部聚集效应

    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云服务市场的头部聚集效应也在进一步增强,而这一点不独在中国市场如此。

    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前三大供应商——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共增长了24%,占总支出63%。其中,与上一季度相比,AWS增长显著加快,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了19%。与此同时,微软和谷歌云继续保持强劲的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了29%和30%。

    Canalys指出,尽管全球云市场中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由其他云厂商持有,但市场正逐渐向头部云厂商转移,这些厂商正在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原因之一,与当前AI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Canalys分析指出,三大头部云厂商在今年第二季度都增加了数百亿美元的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他们意识到,在AI竞争中,减少投资导致落后于市场的风险比过度投资带来的风险更大。为此,头部云厂商还在加大强化其AI合作伙伴生态的力度,加大力度扶持AI初创企业。

    章一指出,通过支持初创企业,头部云厂商确保即便是较小的公司也能够为AI技术的快速进步做出贡献并从中受益,最终推动增长,加强他们的生态系统,并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

    这一趋势也造成了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生存的艰难,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王鹏表示,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昂的投入成本、客户获取的难度以及盈利模式的不明确,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普遍面临亏损的困境。为突破这一困境,独立第三方云服务商需要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寻找到有效的盈利途径和新的增长点。

    面对这一激烈竞争态势,瑞达恒研究院经理王清霖此前向记者表示,云厂商最明显和短期内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之一,一定是“性价比”策略,这会令大多下游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支出,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她预计,具有技术优势的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也一定会持续扩大优势,提高自己的“长板”,为相关市场提供更高附加值,也可以在海外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市场格局稳中有变

    头部阵营的进一步集中,虽然加剧了垄断风险,但对于云市场而言,巨头内部的竞争以及AI的外部创新,正让云产业呈现更多的活力。

    运营商云的崛起成为近年来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紧随第一阵营的新云势力。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天翼云收入552亿元、移动云收入504亿元、联通云收入317亿元,整体已达1373亿元。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刘丽辉认为,政企上云、战略性投入、强化自研及行业扩张背景四大因素造就了运营商云的强势。在近两年互联网背景的头部云服务商不断强化利润考核主动收缩的背景下,运营商云凭借强大的业务基础和资金实力不断新建和扩大云资源池,加速跑马圈地。

    但是,随着云供应商的竞争愈发白热化,王清霖认为,运营商云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也在加剧,而阿里云已经通过价格调整来抢占性价比市场。种种因素,使得运营商云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章一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头部的云厂商已经意识到,仅通过降价无法持续推动客户支出的增长,还需要提升其服务的竞争力。他们现在正将重点转向在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内的创新与合作,作为差异化战略,旨在吸引和留住客户。

    面对长期趋势,中金研报预计,生成式AI的机遇将有利于拉开互联网云厂商和其他云厂商的差距,互联网云厂商在高端算力芯片布局、软件技术能力、算法应用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且互联网厂商前瞻的大模型技术研发、流量和生态优势,更有希望催化消费级标杆应用产生,利好互联网云在行业转型中发挥龙头效应,在带动企业拥抱AI的同时,也为其云业务增速回暖贡献重要引擎。

    “随着互联网云上一轮业务调整基本接近尾声,以及AI相关应用带来的对于云的更快渗透,头部互联网云业务有望重拾增速。”中金预测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广告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金融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地产·文旅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商业案例
2024年诺奖的AI密码
AI和云深度整合 巨头复苏市场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