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版:车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
70余载筚路蓝缕 中国汽车产业已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70余年间,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以市场换技术到实现技术“反哺”的惊人一跃。本报资料室/图

    本报记者尹丽梅张硕北京报道

    “红旗品牌坚守初心、恪守品质的造车精神源于其造车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与我们参赛‘为国争光’的心态和信念是一致的。”

    10月9日,“使命共担荣耀同行——中国荣耀运动健儿红旗EH7荣耀版交付仪式”在北京举行,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摘得体操首金的“吊环王”刘洋在活动仪式上接受《中国经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悉,红旗品牌不仅在东京、北京等重大体育赛事中持续兑现“升红旗,赠红旗”承诺,更为今年的巴黎赛事进阶定制红旗EH7荣耀版,充分展现红旗品牌与中国荣耀健儿共有的“为国争光”之民族情怀与坚定信念。

    回溯历史,红旗品牌以及中国一汽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可谓同频共振。1953年7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名建设者汇集长春市西南的孟家屯,这一天在一片荒郊之上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一汽的前身)举行了奠基仪式。自此,中国汽车工业开始破土萌芽,我国拉开了“造自己的汽车”的大幕。

    从1953年零基础起步到2023年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000万辆,从早期的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中国车企技术“反哺”外资车企,70余载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了惊人一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业内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走过70余个春秋,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技术的“追随者”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未来,随着中国在绿色技术、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外资车企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国汲取技术和经验,形成更为深度的技术互惠和合作模式。

    起于“微末”

    第一代红旗轿车是老一代钣金工凭借“土工具”手工敲制出来的。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彼时,我国汽车工业一片空白,中国人何时能开上自己制造的汽车成为时代之问。

    直到1949年12月,新中国汽车工业才迎来了发展契机,选定在吉林长春市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奠基典礼,新中国第一座汽车厂才从理想照进了现实。

    1956年7月13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组装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CA10型4吨载重卡车,结束了中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历史。

    1956年7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解放牌汽车试制出来》,庆祝我国第一批汽车诞生。报道写道:“汽车在人们狂热的掌声中开到了调整间。这时,工厂的设计部门和工艺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赶上去,抱着车头,倾听发动机的转动声。当发动机转动声渐渐停止的时候,人群中随之响起了胜利的欢笑。”即便在70余年后,这样的喜悦仍让我们感到热血澎湃。

    从那之后,解放汽车就成为中国卡车市场的领军者。随后,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代背景下,“东风”“红旗”牌汽车先后问世。

    1958年5月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东风牌CA71型小轿车,这是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小轿车。1958年8月1日,新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让人不胜唏嘘的是,第一代红旗轿车是老一代钣金工凭借“土工具”手工敲制出来的。

    时间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汽车生产主要供应军事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汽车产品产量有限、品种单一、技术水平较低。

    紧接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与外企合作,引进先进生产技术。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合资公司成立,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融入全球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合资车企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继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合资公司成立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车企开始涌现,其中包括广州本田、北京现代以及东风雪铁龙等合资企业。

    彼时,外资车企带来了当时国际领先的汽车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体系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中国汽车企业能够迅速提升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合资车企不仅帮助中国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汽车工业的技术差距,还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汽车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合资车企还带动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发展。大量本土零部件供应商通过为合资车企配套,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而在2000年—2010年这10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加剧。在这一时期,国内自主品牌如吉利、奇瑞、比亚迪等开始崛起,并且通过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适应本土需求的产品赢得市场份额。随着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吸收,自主品牌在技术层面逐渐缩小与外资车企的差距,并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从2010年至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加足马力,逐渐从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舞台上掌握话语权。

    2006年3月,奇瑞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发动机,向美国出口500台,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这是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

    自主品牌起于“微末”,从学习国外车企的造车技术开始,到如今已通过纯电动汽车技术以及智能汽车技术打造出一代代领先合资车企的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面貌已今非昔比。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成功突破3000万辆,这是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过2017年2888万辆的历史最高点,创下新高。2024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同比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与此同时,2024年1—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份额为5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8个百分点。

    步入“由大到强”新阶段

    汽车行业经过不断探索、试错和总结,才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

    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跃升,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奋进的目标。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在行业内已形成共识。

    “从2009年起到2023年,我国汽车新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汽车大国。”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认为,我国汽车行业经过不断探索、试错和总结,才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后来居上,实现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充分体会到,只有在差异化发展上寻找机会,换道赛车,我国汽车行业才有可能后来居上。

    向汽车强国的跃升,离不开汽车产业链企业奔走的身影。

    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眼下,中国一汽的身上肩负着汽车强国“国家队”的使命,努力在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进程中“打头阵”“当先锋”。

    近年来,中国一汽迭代发布旗技术战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至目前,中国一汽已累计突破近900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总数24336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5%,央企专利质量评价进入A档。

    在汽车产业转型的浪潮之下,中国一汽以“All in”新能源战略为指引,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和整车集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一汽已累计突破353项关键技术,保持领跑地位。据悉,2024年最新发布的红旗EH7搭载了最新研发的超高速高效电驱系统便是应用之一,其转速高达22500转/分钟,系统最高效率达96%。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竞争是智能化的比拼。在智能网联方面,中国一汽累计突破了312项关键技术,推出了行业首发的超强智慧大脑,采用中央计算和区域控制技术,将控制器总数减少50%。该技术已应用于红旗EH7,使其成为行业首个量产的SOA智慧架构车型。

    虽然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已经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但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将继续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以及动力电池等领域展开技术创新,中国汽车工业向前发展的车轮不会停歇。

    记者注意到,在建设汽车强国目标的指引下,近年来中国车企加速融入国际市场,加快汽车出口和本地化生产步伐。这种全球化扩张,标志着中国车企从过去单纯的出口模式,向更为复杂的全球运营模式转型。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巩固和提升中国汽车的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历经了“纯进口”到“批量出口”、“低质低价”到“价量齐备”、“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变革,在产业链出海、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电动化、高端化的趋势已经显现,将成为未来出海的重要方向。

    记者从中国一汽方面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一汽积极把握海外市场增长机遇,销量增速大幅跑赢行业整体水平。今年1—8月,中国一汽海外销售整车8.6万辆,同比增长71%,再创历史新高。

    在出海新时代,中国一汽在输出产品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品牌的认知输出,以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

    “目前,红旗品牌业务已覆盖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8家门店。今年红旗品牌加速高势能市场开发,正式打开德、法市场,并在核心产品打造、品牌形象塑造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中国一汽方面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广告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金融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地产·文旅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商业案例
70余载筚路蓝缕 中国汽车产业已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电池国家队”下场 三大央企投资锂电“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