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在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银行存款规模变动引发市场关注。《中国经营报》记者从A股4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的表现看,多家银行对公存款出现“缩水”情况。
10月底,A股4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完毕。记者统计发现,42家上市银行中,有32家银行披露了对公存款(或公司存款、企业存款)的情况,其中18家银行的对公存款较2023年年底减少。
在下调存款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过程中,如何稳定存款基础是银行需要面对的问题。叠加同业竞争日趋激烈,迫使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9家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减少
“今年以来,金融数据中衡量企业活期存款的M1增速4月份以来一直为负增长,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出现下降,因此必然会有商业银行企业存款同步下降。”
截至9月底,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部分银行详细披露了对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规模,其中,9家银行对公活期存款规模较2023年年底“缩水”,2家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均较2023年年底减少。
对于部分上市银行对公存款规模减小的原因,邮储银行(601658.SH)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从而减少用于短期流动需求的资金配置,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活期存款减少,宏观上表现为狭义货币M1同比负增长。
“今年以来,金融数据中衡量企业活期存款的M1增速4月份以来一直为负增长,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出现下降,因此必然会有商业银行企业存款同步下降。”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进一步解释道,企业存款主要来自信贷投放,今年以来受政策调控思路转变,例如提质增效、盘活存量等影响,信贷投放持续少增,这会导致存款同步少增。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朱萍萍告诉记者,企业资金需求减少,导致对公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的减少,且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减少,从而减少了企业结算资金的流入,影响了活期存款的增长。
此外,梁斯认为,强化对数据注水、信贷投向等考核也会对存款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但这有助于维持稳定健康的融资环境,且在负债管理承压背景下,存款仍是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存款资源重分配也会对部分银行存款规模产生影响。
“同时,整治手工补息减少企业存款的收益,企业提前还贷,信贷投放同比增速降低,也是导致存款减少的因素。”娄飞鹏补充道。
朱萍萍认为,从政策因素看,2024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尤其是对公活期存款利率,这导致企业客户将资金从低息的银行存款转向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及其他金融资产,从而减少了银行的对公存款规模;从银行自身因素看,部分银行为了降低负债成本,主动调整存款结构,减少高成本的对公存款,增加低成本的个人存款。
另外,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有14家银行对公存款规模增长。如邮储银行披露称,截至2024年9月底,该行公司存款16474.20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1889.83亿元,增长12.96%,主要是该行全面深化“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不断提升公司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公司存款实现较快增长。
面对对公存款方面的压力,梁斯建议,首先,银行可通过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来吸引和留住企业客户,如定制化的贷款产品、现金管理服务等,提升客户体验;其次,银行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增加客户黏性;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提高存款产品的吸引力,如提供更灵活的存款条件来吸引企业存款。同时,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确保流动性安全。
“对银行而言,增加对公存款的方式一方面是通过发放贷款派生存款,另一方面是做好支付结算、代收代发等金融服务,通过非信贷业务发展沉淀资金增加对公存款。”娄飞鹏说。
朱萍萍建议,首先,银行要优化存款结构,活期存款的成本相对较低,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更灵活的服务和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将部分定期存款转为活期存款;开发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存款产品,如结构性存款、定制化存款等,提高存款的吸引力。其次,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在对公存款减少的情况下,银行需要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降低风险。另外,在政策方面,银行要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政策导向,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争取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如何稳定存款基础?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下降,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净息差持续收窄,这迫使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进行更精细的管理。”
对于未来银行存款规模面临的挑战,朱萍萍分析认为,主要是利率持续下行压力。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息,市场利率持续走低,银行存款利率的定价更加市场化,对客户吸引力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一年期LPR为3.1%,五年期以上LPR为3.6%,均下调25bp。继7月双降之后,二者再度双双下调,且幅度更大。
随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陆续下调了存款利率。而本次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也是202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从2022年9月以来,银行陆续一共下调了6次存款利率,本次不仅活期存款利率调降5bp,各期限定期存款也都下降了25bp,下调幅度是历次调整幅度中最大的。其中,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从0.15%调整为0.1%;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5bp。调整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1%。
不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指出,此轮存款利率调降是银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的表现,通过对不同存款产品进行重定价,有助于稳定负债端成本,缓解息差压力,巩固可持续经营基础,还能为银行后续针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和新兴领域降低贷款利率腾挪空间,彰显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
在存款利率下调同期,本轮存量房贷利率也迎来下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会带动银行每年利息收入减少1500亿元左右;9月末银行各类存款规模约为299万亿元,这意味着存款利率平均下调5个基点即可弥补。“当前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对稳息差进而保障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判断,本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基本可以抵消各类贷款利率下调对净息差的影响。”
“在下调存款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过程中,如何稳定存款基础是银行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要对可能出现的存款‘搬家’的规模、节奏进行判断。”王青说。
梁斯认为,存款作为银行负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仍将作为负债管理的主战场。银行之间围绕存款资源的竞争仍然会十分激烈;非银金融的发展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能对传统银行存款构成竞争,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凸显;另外,客户需求的变化也要求银行不断创新存款产品和服务,满足自身需求变化,进一步增大银行间竞争。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利率下降,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净息差持续收窄,这迫使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进行更精细的管理。”朱萍萍说。
“当前银行需要更好地进行负债端管理,核心是前瞻性预判利率走势并作出政策调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优化存款结构,增加活期存款特别是对利率不敏感的核心存款的比重,适度降低高成本存款比重,在稳定负债端的同时降低负债成本。”王青表示。
李一帆建议,银行还将持续优化负债管理,推动存款利率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保障可持续经营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布局各类存款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积极把握存款活化机遇,压降高成本存款比例;提高市场敏感性,有效运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形势、存款成本、预期收益等因素,对不同存款产品的利率进行动态差异化定价;倡导各级机构发挥存款定价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结合辖内客户实际和区域特点开展针对性营销,避免包括高息揽储在内的无序竞争;紧跟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客户需求,稳妥审慎发展理财、托管、基金代销、保险代理等多元化中间业务,通过在多元化金融服务领域精耕细作,持续推动产品服务创新,挖掘更多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