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为提高资本实力,保险业已形成一波增资潮。不过,一家险企一次性增资近百亿港元的情况实属少见。
近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控股”,00966.HK)向其控股子公司中国太平人寿保险(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寿香港”)增资95.20亿港元。据公告统计,此次是太寿香港成立近十年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增资项目。
同时,中国太平控股旗下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财险”)也增资5亿元,将注册股本由71.7亿元提升为76.7亿元。近两年,中国太平密集向旗下境内外多家子公司增资,合计增资金额已超过200亿港元。
这一系列增资背后有哪些原因?折射出中国太平哪些发展意图?
一次性出手95.20亿港元
中国太平方面表示,此次为太寿香港增资,主要是为适应香港“风险为本”资本制度实施。
公开资料显示,太寿香港于2015年注册成立,主要业务为中国香港地区的人寿、年金及健康保险。
根据公告内容,中国太平与太寿香港签订增资协议,以“现金+股权”方式向太寿香港增资95.20亿港元,其中:以现金方式增资62亿元(港币7.84亿元、美元6.95亿元,均已缴付至太寿香港账户);以中国太平全资子公司泽鸿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鸿发展”)股权增资33.20亿港元(已完成股权交割)。增资后,太寿香港股本由108亿港元变更为203.20亿元,依旧是中国太平全资子公司。
中国太平方面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为太寿香港增资,主要是为适应香港‘风险为本’资本制度(以下简称‘RBC’)实施,有利于提升太寿香港的资本实力和RBC体系的偿付能力,以更高水平主动适应监管规定的变化,也是中国太平更高水平推动境外业务执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耕大湾区战略的具体举措。中国太平将保持坚定信心和战略定力,使在港子公司主动适应RBC实施,不断做强做优,更好服务港澳民生保障。”
中国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信息显示,该局已于2024年7月1日为香港保险业引入RBC,促进保险公司更有效配置资本并建立审慎的风险文化。
根据中国太平控股2024年中期业绩,截至2024年6月30日,太寿香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8%,较2023年年末下滑67%。原保费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太寿香港原保费102.35亿元,同比下滑6.1%。
针对该制度,中国太平方面进一步对记者表示:“RBC有两大特点,一是资产负债两端均采用全市值口径计量,使得偿付能力对市场利率变化高度敏感,波动率明显加大;二是对各类风险需计提的订明资本(‘订明资本’在香港公司法中指公司在成立时章程中明确规定的资本总额)大幅上升,导致全行业的偿付能力普遍下降。”
“另外,自2022年起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市场利率水平居高不下,境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对境外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两端都形成较大扰动。太寿香港始终秉持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投资资产以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为主。由于境外资本市场的高波动性,RBC偿付能力水平波动率较境内寿险公司有一定增加,但仍在公司风险容忍度范围内。为更好地应对上述挑战,太寿香港加大了价值转型力度,确立了打造最具价值成长的精品寿险公司的发展目标,业务追求规模和价值的平衡增长。同时,通过股东增资进一步加强了公司资本实力和竞争力。”中国太平方面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国太平控股已分别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2023年10月向太寿香港进行增资,合计增资金额达56亿港元。
关于多次向太寿香港增资的考量,中国太平方面向记者分析,香港寿险市场长期需求庞大,未来有望取得长足发展。太寿香港是中国太平在香港的重要子公司,集团看好香港寿险市场的未来,向太寿香港增资,是集团进一步拓宽国际化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推动太寿香港增强资本实力。
提高境内外多家子公司资本
中国太平方面表示,推进增资来补充资本是中国太平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太寿香港,近两年中国太平旗下境内外多个子公司均已获得增资,如太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太平国际有限公司等。
今年7月,中国太平公告称获得财政部增资人民币25亿元,拟使用部分资金对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增资24亿港元,用于集团香港偿还对外债务,降低财务杠杆,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10月30日,旗下太平财险将2023年未分配利润人民币5亿元转增实收资本,旨在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对于近年来推进多个子公司增资的背后逻辑,中国太平方面向记者表示,推进增资来补充资本是中国太平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之一,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重要指标之一,增资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确保其能够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并在面对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时保持稳健运营。
第二,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保险公司需要更多资本来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客户服务提升以及业务渠道的拓展。通过增资,为子公司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务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第三,增资有助于中国太平优化子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增资还能提升子公司的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和融资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资本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业务合作伙伴,中国太平通过增资能够提升子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进而增强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行业整体来看,近年来,监管对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持续加强。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且)》(银保监发〔2021〕52号)要求,2022年至2024年为“偿二代”二期工程实行的过渡期,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执行到位,如今距过渡期结束仅剩两个月时间。截至记者发稿,为提高资本实力,今年以来险企已增资与发债合计近千亿元。
加大跨境业务布局力度
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太平境外机构共计21家,累计承保“一带一路”项目355个。
今年,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外部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保险业持续推进经营转型仍旧是第一要务。
据采访了解,中国太平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开展经营布局,其中战略核心为“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战略方向为“三个坚持”,即坚持立足港澳、深耕大湾区,坚持国际化特色,坚持以更大力度加快境内发展。
根据中国太平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集团境外机构共计21家,累计承保“一带一路”项目355个。为众多中国公司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的重点“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立足香港、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基础上,中国太平探索推出了“香港承保、北上养老”模式,寻求业务新增长。
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今年以来,太寿香港已经推出了多款对接内地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对于“北上养老”的跨境运作模式,中国太平方面对记者表示:“香港社会养老民生压力日趋加大,‘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是在提供收益可靠、保障全面的保险产品基础上,对接中国太平旗下CCRC持续照料养老社区,形成的一整套保险加跨境医疗、跨境养老的服务方案。客户购买太平人寿(香港)的合资格保单,可获得颐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中国太平养老社区服务权益。”
中国太平官方微信号文章进一步披露称,“港人湾区养老太平方案”将跨境理财、跨境医疗与跨境养老服务整合,客户购买太寿香港的合资格保单,即可享受到中国太平在内地的养老社区服务,并以保单价值直接支付内地养老社区费用。
关于香港保单价值直付内地养老社区费用的模式,多位支付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香港与内地分别适用各自独特的金融监管架构,包括保险立法、外汇管制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规则,因此确保全流程操作完全契合境内外的法律规定尤为关键。
据悉,近年来,中国太平进一步统筹推进保险、投资、生态圈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深度布局养老产业投资养老社区,将医康养与保险相融合。
中国太平方面向记者表示,截至2024年9月,中国太平养老社区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5省56市,共计70家,基本完成全国性覆盖目标,已实现“形态上‘重中轻’相结合,布局上‘东南西北中’广覆盖,功能上‘医养、康养、旅养’差异化”的养老社区布局,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年初,中国太平工作会议提出,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对于目前转型情况,中国太平方面对记者表示,中国太平各项业务发展稳中有进,价值成长步伐更加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具体来看,一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有进、夯实基本盘,不盲目追求规模。二是坚决推进业务转型。境内寿险业务认真贯彻“报行合一”政策要求,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夯实渠道经营、强化队伍建设和持续优化成本等举措提升经营质效;境内财险业务坚持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深化全成本管理,提高费用投入有效性,巩固提升经营质效,强化承保盈利;境外寿险业务及时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价值回报。三是严把发展质量关。推动各机构始终坚持价值导向、以质取胜,坚决摈弃低质无效业务,要求实现业务规模有质量增长。大力强化风险管控,逐步降低存量、严控增量。四是持续改善经营效益。全系统全流程推进降本增效,压降行政成本,优化经营效率,提升投资收益,不断改进净利润等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