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婧婷北京报道
“2012年,沪港两所高层共聚深圳的一个茶馆,在一张小小的餐巾纸上画出了沪港两地股票市场交易联通的雏形路径,这正是沪港通的最初蓝图。两年后,沪港通成功推出。”11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蔡建春在“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上讲述机制设立之初的故事。
根据港交所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2014年至2024年沪深港股通总成交额为177万亿元;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仓总值为3.3万亿港元,较2014年年底高出200多倍。沪深港通下合资格股票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的八成以上。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11月18日在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将继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拓展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渠道,扩大期货市场开放,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深化机构产品合作,加强两地监管合作,共同维护两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让境内外资本更畅通
梳理互联互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2021年10月18日,港交所推出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2022年7月4日,互联互通投资标的启动交易两地交易所符合条件的ETF纳入;2023年3月13日,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范围再次扩容,交易标的首次纳入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合资格外国公司,并新增超过1000家A股上市公司;2023年5月15日,北向互换通正式上线,互联互通拓展至新的资产类别,首次实现衍生品跨境互联互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精准高效的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合资格ETF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以及将人民币股票柜台纳入港股通等;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支持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履约抵押品。
由此,互联互通机制在不断完善发展中迎来首个十年成绩单。
11月11日,港交所发布《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过去十年,沪深港通成交活跃度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和383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21倍和40倍,已占到内地市场成交总额的6.7%和香港市场成交总额的16.9%。
据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介绍,目前沪深港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交易和持有内地A股的主要渠道,有接近77%的外资通过这个渠道持有内地股票。此外,在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交易中,一半以上通过债券通进行,债券通北向通也成为国际资本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主渠道。
港交所数据显示,自2022年7月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启动以来,合资格产品范围稳步扩大,覆盖的指数也更加丰富。北向合资格ETF已由启动之初的83只增长至225只,成交额占沪深市场ETF总成交的30%以上;南向合资格ETF已从4只增加至16只,成交额占香港市场ETF总成交的97%,覆盖了宽基、行业主题、策略等不同类型指数。
那么,互联互通,“通”的是什么? 如何让境内外资本更为畅通?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强化桥梁作用,推动机制扩容和更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促进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作用,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也要使香港在国家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中扮演更有效的角色,如“防火墙”“试验田”及资金引领平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互通机制的优势,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官方数据显示,自2014年沪港通启动以来,北向交易累计为A股市场带来近1.8万亿元资金净流入。从历史数据看,在开通以来的2200多个沪股通和深股通交易日中,北向资金在约45%的沪深300指数下跌交易日逆势净买入A股,发挥了稳定预期及对冲风险的积极效果,对波动中的A股市场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互联互通交出的成绩单,同两地证监会和相关部委的支持分不开。过去十年来,有关部门参考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结合沪深港三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税收政策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也多次发布政策,对互联互通相关税收安排和优惠措施予以明确,有效降低了跨境投资成本,在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互联互通、提振市场信心和活跃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
作为互联互通资本市场参与者,金融机构从业者感触颇深。
“对国际资本而言,投资的第一个挑战是‘可及性’。投资之前,对于这个市场是否向我们开放、是否需要得到一些许可,或者得到了多少配额、有什么限制等,是许多资管机构都面临的疑问,互联互通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互联互通高峰论坛圆桌环节中,泰康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乐如是表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参与度仍然比较低,目前外资持有内地股票和债券的比例都不到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陈翊庭坦言。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互联互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互联互通机制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可以更好地把握国内外市场的投资机会。其次,互联互通促进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创新,机构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然而,互联互通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市场波动、汇率风险、合规风险等,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投资和交易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十年间共有260多家香港经纪商参与沪深股通业务,开展港股通业务的内地证券公司超100家,沪深港通业务已成为两地证券经营机构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同时,为满足内地投资者的跨境投资需求,追踪港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覆盖面和发布密度均有显著扩大和提升。
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黄亮观察到,从2015年起,内地的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都陆续获得了港股通业务资质,中长期资金开展境外资产配置成为常态化,带动了内地投资者参与香港证券市场的积极性。目前,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互联互通也让国际投资者能进一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进而对我国A股和国债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全球主流指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指数也让更多境外投资者增配优质中国资产。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今年已有170多家企业完成境外上市备案,远超过去年全年的72家,赴港上市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
田利辉表示,香港作为与内地关系最紧密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法律、市场规则及投资者结构与内地更具兼容性,备案流程更易标准化。相较之下,赴美或其他市场上市需考量更复杂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差异化管理既有助于提升备案效率,又可防范境外市场法律与监管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港交所方面表示,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别、扩大标的范围,持续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和配套服务,探索更多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参与度和便利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债券通和互换通等安排。
记者注意到,随着境内外投资者的沪深港通参与程度不断加深,不少投资者希望可以在沪深港通下参与大宗交易,提高成交效率,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交易的影响。2023年8月11日,两地证监会宣布就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
“目前,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正在积极开展REITs纳入沪深港通的技术和市场准备工作。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将合资格ETF标的的底层资产从股票拓展至更多资产类别等。”港交所透露前述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的实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