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浙江是经济大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2618亿元,同比增长5.4%。浙江也是民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浙江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迎来三周年,也是完成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个五年重大目标的关键之年。金融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落实“五篇大文章”的成效如何?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以下简称“浙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军。
王军表示,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标志性力量,下一步将完善民营企业信贷制度、构建分层分类服务结构,推动金融支持力度与民营企业贡献相匹配。同时,王军还指出,在“五篇大文章”中找准发力点,形成鲜明的市场定位,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严格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五篇大文章”业务,避免一哄而上、过度授信。
探索“五篇大文章”商业可持续原则
浙江局推动银行机构找准“五篇大文章”融合点、共振点,更好满足广大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中国经营报》: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助力共同富裕方面,浙江局做了哪些工作?
王军:近年来,浙江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创新金融助力“扩中提低”、缩小“三大差距”、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服务模式,重点推进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共同富裕政策落实,完善金融促富机制。制定支持普惠金融和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落实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5年行动方案,联合相关部门推出普惠金融赋能县域共富项目清单。
二是加大涉农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城乡协调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6.8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8%。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6月末农户建档覆盖率超70%,户均授信额度超24万元。创新农业保险种类,8月末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525.41亿元,同比增长15.57%。
三是引导金融资源倾斜,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建立“一县一策”清单管理机制,9月末山区海岛县贷款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4%,其中聚焦服务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主体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11.64亿元,同比增长20.69%。推出“产业共富贷”专属融资服务机制,支持制造业项目,贷款余额2290.3亿元。
四是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扩中提低”。优化金融产品设计,完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贷款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08%。推出“技能共富贷”“技能共富保”,覆盖120万技能人才,授信总额超4500亿元。推动慈善信托规范发展,备案慈善信托530个,累计资助229.62万人次。优化银行理财产品服务体系,前三季度募集资金9785.58亿元。
五是提升医疗、养老保险保障,促进公共服务公平共享。优化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进“浙里惠民保”制度改革,2024年参保人数2957.76万人,参保率61.57%。推动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建设,试点推广惠民型商业护理险,7月末政策性长护险试点参保人数约1500万人。
六是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强适老化金融服务,完善投诉渠道,提升消费者投诉化解率,设立金融“共享法庭”示范点。通过宣传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与金融安全水平,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国经营报》: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浙江局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将重点从哪些方面突破?
王军:近期,浙江局出台了《关于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银行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导向、业务融合创新、机构差异发展的基本原则,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转型需要,找准“五篇大文章”融合点、共振点,丰富金融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市场主体和金融消费者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一是促进业务融合发展。支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加大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满足人民群众普惠型养老需求,全面推进数字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与浙江海洋金融、开放金融等特色文章相融合。
二是促进组织融合发展。要求银行机构建立健全“五篇大文章”专项领导协调机制,形成与“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相适配的柔性组织安排;将“五篇大文章”纳入机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总体资源配置保障力度;将“五篇大文章”纳入本单位综合绩效考核方案,保证总体指标权重适当提高。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对“五篇大文章”新客群风险画像和新业务精细定价能力,严防以“五篇大文章”之名骗取、套取金融机构资金。在“五篇大文章”中找准发力点,形成鲜明的市场定位,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严格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五篇大文章”业务,避免一哄而上、过度授信。
把握金融高水平开放机遇
浙江局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外贸“稳拓调”、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服务外资企业“引进来”。
《中国经营报》: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浙江局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军:近年来,浙江局立足“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新使命,主动服务浙江“三大‘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以金融要素保障和资源配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巩固经济回升态势,履行支持地方发展的责任。
首先,聚焦结构优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局优化制造业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浙江制造业贷款总量全国领先,中长期贷款近两年保持30%以上增速,余额突破2.2万亿元。推动“专精特新”及其他企业名单专项支持,累计信贷支持3680亿元。创新推广“产业大脑融资服务”“数字贷”等,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下一步,将聚焦产业链安全、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
其次,聚焦融资畅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标志性力量。浙江局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建立联合会商帮扶机制,覆盖1019家企业,授信余额1.54万亿元;通过“双保”机制发放贷款6402亿元。全面落实“一视同仁”,优化信贷尽职免责办法,提升不良贷款容忍度和绩效考核权重。下一步,将完善民营企业信贷制度、构建分层分类服务结构,推动金融支持力度与民营企业贡献相匹配。
最后,聚焦服务优化,助力投资扩需求。浙江局强化金融保障,优化服务对接“千项万亿”工程,建设“贷项通”及其他线上平台,支持重大项目融资直达银行,累计授信项目517个,金额1195亿元。推动消费信贷增长,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需求,推广“新市民贷”及其他便捷服务,消费贷款余额超4.3万亿元。深化外贸金融服务,推动800亿元外贸融资专项额度,提升出口信保渗透率至30%以上。下一步,将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换新等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强化重大项目金融保障,优化外贸金融服务,促进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释放。
《中国经营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浙江局在开放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王军:近年来,浙江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及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外经贸金融服务,支持外贸“稳拓调”、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服务外资企业“引进来”,为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贡献力量。主要举措如下:
第一,参与“一号开放工程”,强化金融要素保障。落实金融支持外贸的政策措施,优化产品服务,确保年度目标完成。截至2024年9月末,政策性专项融资额度820亿元,出口信保渗透率超45%。出口信保公司完成100余场培训会,批复限额办结率92%以上,新增出口信用险和海外投资险承保17亿美元。
第二,支持外贸“稳拓调”,培育新动能。结合“千团万企”拓市场行动,与商务部门联动提供随团金融顾问服务。推广跨境电商收款创新模式,实现亚马逊北美直联平台扩展至多个市场。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组建跨境金融团队优化服务,如杭州银行创新“外汇金引擎”服务,招商银行完善离岸贸易专项内控制度。
第三,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优化“五项机制”。在合作机制上,推动政银、同业及国际合作,进出口银行多次参与涉外访问与交流活动;产品联动机制上,构建高效“服务网”,为39个海外项目提供综合咨询支持;风险防控机制上,强化海外投资险及其他政策性业务支持,9月末累计承保49亿美元,同比增长8.1%。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加强中资企业海外保险服务;内部运行机制上,制定专项配套政策,优化激励奖惩体系,国家开发银行及其他机构设30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保障“一带一路”项目;专业赋能机制上,组建专业团队和专家智库,如民生银行杭州分行的“G50工作室”和宁波银行的涉外专家团。
第四,服务外资企业“引进来”,提升吸引外资力度。加强政银协作,跟踪外资招引情况,支持新项目落地。民生银行与超50%的杭州外资独角兽企业建立外币业务关系,提供政策咨询与定制服务。推动资本金便利化服务,农业银行今年办理945笔资本金业务,涉及金额超2亿美元。通过类似跨境资金池的特色产品,满足企业跨境经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