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超
据南京海关统计,2024年1—11月,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953.4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56.9%。
各类船舶扬帆出海只是“苏大强”江苏省强产业、稳外贸、促增长的一个缩影,综合实力和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中的地位也更加凸显。2024年12月2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江苏省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带动和支柱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三地的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早在2022年10月便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全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方面,表现同样亮眼的还有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南京市牵头的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和参与其中的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顺利入围,再加上首批入围的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集群,南京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已达4个。
最新数据显示,江苏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到14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并实现了全省13个设区市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其中,苏州市拥有6个,在江苏省排名第一;无锡市拥有5个,位居第二。
江苏省徐州市也打造出了工程机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链主”企业徐工带动下,徐州市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
徐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7.1个百分点。
作为徐州市“一号产业”,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拥有工程机械主机和零部件生产、研发、服务等企业5000余家,其中千亿级和百亿级企业各1家,亿元以上企业50余家;产品覆盖20大主要门类,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装载机等17类主机产品销量居全国第一。
专家分析认为,未来,江苏省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标定位,提升科技创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1650”现代产业体系。
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两手抓”
外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晴雨表”。
据南京海关统计,2024年前11个月,江苏省货物贸易进出口5.09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9%,增幅较全国高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8%。
其中,苏州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3856.9亿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6.7%,其中出口14849.3亿元,同比增长8.3%;进口9007.6亿元,同比增长4.2%。无锡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994.2亿元,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9.5%,连续9个月保持历史同期最高点。
企业作为外贸发展的主力军,发挥着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稳定器”的作用。
在“风高浪急”的复杂外部环境下,江苏省稳外贸的秘诀何在?专家告诉记者:“一是定位高端,江苏省推动包括苏豪集团在内的5家省属贸易企业合并重组,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贸易企业,有助于争取更多贸易增量;二是深化开放,着力布局‘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丝路贸易,通过自贸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努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专家分析称,江苏省注重发挥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推动其加强技术实力和全球化布局能力,以“小身材、大能量”持续塑造国际市场竞争新优势。江苏省还创新外贸业态,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型发展,促进跨境电商、新能源、创新药等新兴领域成为江苏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吸引外商外资“强磁场”
2024年12月22日,LG新能源在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正式官宣,LG新能源中国总部落户南京经开区。这也是LG集团在南京经开区布局的第10家公司。
全球知名企业纷纷落子的背后,是江苏省正打造吸引外商外资的“强磁场”。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169.9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在招引外资竞速赛中,江苏省何以受到外资企业如此青睐?专家向记者分析认为,江苏省聚焦外资企业关切,同时瞄准“链主”龙头企业,不断推动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
在强化要素保障、畅通政企沟通方面,江苏省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专家向记者表示,江苏省持续举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外企与部门面对面”等活动,努力为外资企业在江苏发展营造可预期、更优质的营商环境。
江苏省商务厅外国投资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江苏省的“金字招牌”,也是外资企业看好江苏、根植江苏的关键所在。江苏省将重点做好“聚焦外资企业关切”“强化要素保障”“畅通政企沟通平台”三方面工作。
专家建议江苏省发挥好工业体系完整和营商环境优良的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资源要素向江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