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医药·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学门诊服务迎来春天?

    本报记者苏浩曹学平北京报道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该如何做,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5项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从医疗机构药学门诊、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学监护、居家药学5个方面对“药学服务”作出要求。

    实际上,药学服务作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医疗机构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出台药学服务规范,对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给与积极态度,同时,定性了药师所提供的药学服务是一项诊疗服务,意味着药师未来需参与到患者药物治疗管理的过程中。这也说明医药界意识到并认可了药学服务的价值,对于提高药师服务质量、促进药学服务发展意义重大。

    推动药师转型

    实际上,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便提出临床药学工作,让药师跟随医生去查房、会诊、讨论病例、指导个体用药、进行TDM监测及药物信息服务等。

    2000年初,全国开展用药咨询窗口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服务,药师开始走出药房、接触患者,这也是药学门诊最初的一种形式。

    “但现实却是,20年来,用药咨询窗口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康震认为,这其中涉及诸多原因,例如患者对药师不了解,不明白咨询工作的目的等,同时也与宣传不足有很大关系。

    直到2010年,南京鼓楼医院开设抗凝联合门诊,为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提供抗凝药物使用指导。此后,国内药学门诊似乎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多家医院相继开展药学门诊服务。

    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设肾病药学门诊;2013年,北京天坛医院开设抗凝药学门诊。

    2016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联合中国药学会等5个专业机构发布了《执业药师业务规范》,要求社会药房中的执业药师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这改变了过去药师的定位,也为执业药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康震如是评价。

    再到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建议医疗机构开设药师咨询门诊,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康震认为,“这也是从国家层面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药师从过去管理药品向管理患者转变。”

    同年,广东药学会发布《关于推进药学门诊工作的通知》,成立药学门诊专家委员会;2018年8月20日发布《药学门诊试行标准》,这两份文件也为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规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康震感慨道:“回首药学服务发展的几十年,可以说药学服务正在从局部探索逐步向全国规范化迈进。”

    谈及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出台《规范》的意义,康震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出台药学服务规范,对药师职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康震看来,从国家层面来规范药师服务的实践行为,是提高临床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保证药学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未来构建理赔药师服务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规范》的出台对于提升药师服务质量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从“窗口内”走到“窗口外”

    《中国药学》杂志2021年5月刊登的数据显示,在调研的1326家三甲医院中,开设药学门诊的医院仅172家,占比12.97%。其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甲医院药学门诊开设数量前5位的分别为广东(43家)、北京(20家)、浙江(15家)、江苏(14家)、上海(8家)。

    可以看出,目前药学门诊在各省分布不平衡,而具体关于药学门诊要不要收费、怎么收费的问题,业内已讨论多年。“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大多数医院不收取费用。但如果药学门诊诊疗费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未来或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情形。”康震如是说。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师的角色功能和服务模式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从此次发布的《规范》中可以预见,国内药师服务模式正在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

    “过去,药师在老百姓看来可能只是在窗口抓药、发药的工作人员,窗口内的工作对于患者来讲都是未知的,患者对于药师所做的审核处方、调剂药品、配药等工作并不了解。而《规范》的出台让药师从‘窗口内’走到‘窗口外’,使患者真正感受到药师服务的价值。”康震指出,从2022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药学门诊作为二级以上医院的监测指标,意味着药学门诊2022年势必将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花”,预计会让更多药师投入到门诊工作中来。

    在康震看来,《规范》的发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药师形象的认知,还将药师职责延伸至临床。同时,《规范》提出,将药学门诊纳入医疗机构门诊进行统一管理,这使得药师的执业模式也由此前的配药、药检转向问诊、坐诊。

    此外,《规范》对医院和医生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康震提出,在门诊诊疗和出院患者的用药过程当中,常常会发现患者重复到门诊就诊的情况,但实际上很多患者都是因用药出现问题才选择重新回医院就诊。

    因此,在《规范》中提到的药学门诊、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学监护、居家药学这5大规范体系之下,药师可以实现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再到居家的全方位覆盖,从而解决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医生诊疗服务的质量,也可以把用药问题交给药师处理,节约医生的时间成本。一方面提高医院患者治疗精准用药水平,减少住院用药差错和资源浪费,提升医院应对DRGs支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效解决门诊和出院患者用药问题,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从而提高整体医护团队的效能和效益。

    目前,虽然有政策助推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加速变革,但也需清醒认识到,现阶段药学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

    康震表示,首先,药师和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界限模糊。医疗机构在建立药学门诊之初就应该对诊疗过程进行职权界定,确定药师和医生的职责,两者应呈互补状态。

    其次,药师和医生相互转诊机制不完善。过去几十年的用药咨询暴露出了其价值不被患者认可的问题,随着未来药学门诊的崛起,患者在药师和医生之间进行转诊操作时是否需要重新挂号,如何快速有效进行诊疗衔接,也有待考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十九届六中全会系列报道
   第04版:评论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封面故事
   第07版:封面故事
   第08版:封面故事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财富
   第12版:银行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保险
   第18版:信托
   第19版:资管
   第20版:资管
   第21版:区域·地产
   第22版:区域经济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地产
   第25版:地产
   第26版:地产
   第27版:地产·家居
   第28版:地产·家电
   第29版:医药·健康
   第30版:医药·健康
   第31版:物流·航空
   第32版:游戏
   第33版:TMT
   第34版:TMT
   第35版:TMT
   第36版:TMT
   第37版:能源·化工
   第38版:能源·化工
   第39版:商业案例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第41版:车视界
   第42版:车视界
   第43版:车视界
   第44版:车视界
   第45版:快消
   第46版:快消
   第47版:快消
   第48版:广告
药学门诊服务迎来春天?
“救命药”氯巴占仿制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