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方超石英婧上海报道
稳增长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风口期。
近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数字产业集群能级跃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多地先后发布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外,作为数字经济重要参与者的企业,亦欲借数字经济“东风”,实现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罗兰贝格即认为,“2022年将是企业数字化纵深发展的一年”。
在日前举行的“中欧教授话未来”系列论坛之“数字经济”专场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EMBA课程主任朱天认为,数字经济对短期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和速度全球领先,拥有广阔的前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应主要依靠企业和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好市场大、人才和资金多的优势”。
多地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
各地当下正在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抢攻经济发展新高地。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45%……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擘画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广阔蓝图。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规划如此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对于如此重要的数字经济,又该如何去理解它呢?
朱天认为,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首次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标准》,从“数字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数字化”两个方面界定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为数字经济统计核算提供了一个标准。
“国家统计局将数字经济分成了五大类,前四大类属于‘数字产业化’”,朱天解释称,如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及数字要素驱动业,“通常把这四大类叫作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也就是狭义的数字经济。第五大类为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属于‘产业数字化’”。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38.6%。“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在政策引导、市场广阔等多重利好因素下,各地当下正在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抢攻经济发展新高地。
公开报道显示,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江苏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激发数字时代新动能,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江苏方面筹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5%左右。
不仅仅是江苏,梳理公开信息可发现,上海提出到2025年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湖北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重点建成“四区两中心”。
“数字经济辐射面广、经济活力强”,广发证券研报认为,数字经济行业覆盖面广,涉及的诸多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数字经济所带来的‘稳增长’效用可能会超市场预期”。
企业竞逐数字化新风口
上汽集团、海尔集团等明星企业亦早已踏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除了各地竞相发布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外,作为事关未来发展的重要风口,诸多企业亦早已参与其中。
“我觉得包括数字产业化在内的数字经济,对于企业来讲,未来还是会有很大帮助,能够降低企业参加一些数字经济活动的门槛,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有助于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一些相对比较滞后的行业,包括以前的服务业、建筑业、传统制造业,这里面还是有相当的空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方跃说道。
方跃同时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提升生产效率,在需求端还能够更好地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以及客户体验水平,“我对此抱有乐观的态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则表示:“中国一方面是消费市场庞大,另一方面是制造的体量也很大,所以过去做了比较多的消费市场的互联网数字化,我觉得未来可以做更多关于制造方面的升级。”
在陈威如看来,在数字经济赋能下,除了消费互联网之外,未来产业互联网会逐步兴起,而零售超市行业案例全球蛙、工业制造领域案例树根互联亦被其重点提及。
“树根互联帮助三一重工位于湖南长沙的一个18号厂房进行了升级”,陈威如阐述称,树根互联通过导入IoT设备,“在生产的流程里面,每一个设备导入了IoT传感的侦测器以后,可以毫秒级频次来采集生产数据,而且实现了机器加工、下料、焊接、涂装、装配、仓储物流等的运行和监控,实现了生产过程大规模统一管理,缩短了制造周期20%以上”。
梳理可发现,除了陈威如提及的树根互联等案例外,上汽集团、海尔集团等明星企业亦早已踏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3月30日,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宣布第8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郑州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入列。截至目前,海尔已拥有4座全球“灯塔工厂”,也是国内拥有“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
除了海尔外,上汽通用凯迪拉克数字化智能工厂正在将“虚拟仿真技术”照进现实。据悉,凯迪拉克工厂从前期规划开始,就始终瞄准前沿技术,持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推广,进一步缩短了产品工艺开发和工艺验证周期,加快了产品启动和上市研制和开发的周期,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
数字化转型需做多手准备
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在前景广阔的数字化转型机遇前,企业又该做何准备呢?
“数字化过程是一个万里长征,这是很难假手于他人的”,陈威如表示,“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我觉得有几个具体需要去准备的地方,因为它犹如迈向宇宙新大陆去探险,其实这个行业里面还真的没有一个现成的成功案例”。
陈威如建议,第一是认知的升级,以客户需要什么来引导大家的心智;第二是要能够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和侧重的环节,因为数字化投资挺花钱的,你要能够带来一些阶段性的效果,给大家带来希望。
除此之外,陈威如亦表示,企业还需“储备技术人才,理清技术路线”“推动团队共事,通过上下一心有计划、有方法的方式来进行”,其以中欧创办的全球商学院第一个训战营为例,“大家通过工作坊能够达到一张图、一颗心、一场仗的效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引领帮助这个企业,更好走完未来五到十年的长征”。
方跃则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很广,声势也很大,但是行业和企业发展还是参差不齐,差别还是蛮大的”,在其看来,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会呈现出融合、多维度、数字员工、企业竞争力差距拉大等趋势。
如在融合方面,方跃解释称,“融合一定是未来整个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如产业融合,在其看来,就“包括了产品服务之中的软和硬的融合,也包括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方跃同时解释,“融合的背后,一定是行业间的、地域间的,乃至全球的协同和合作,这里对物流、对供应链、对人才的流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协同性实际上是更容易受到一些不确定性的冲击,所以这是未来特别需要重视的”,其认为当下汽车产业链受到的某些影响就是这方面的体现。
尽管如此,企业数字化转型,依然拥有无限前景,朱天就认为,从宏观上看,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一是人才众多,二是资金充足,三是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数字经济的主要业态包括电商平台、数字媒体等,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中国十几亿人的市场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朱天最后表示:“虽然数字经济本身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把中国经济增长推上去,但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