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作为保险资金最重要的投资管理机构——保险资管公司,截至2021年末,32家保险资管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19.89万亿元,同比增加2.05万亿元,增速为11.52%。其中,管理保险资金规模为17.73万亿元,占管理资金总规模的比重为84%。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与其他金融领域几万从业者不同的是,管理近20万亿元规模资金的保险资管从业人员仅6000多人。
截至2021年末,32家保险资管公司共有6597人,同比增长9.91%。行业人均管理规模达到31.27亿元,同比增长5.21%。行业人均管理费收入424.37万元,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同比-4.30%。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保险资管公司也正在加速市场化,其管理的资金不再局限在保险系统内。越来越多的保险资管公司和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公司、券商资管、信托等机构同台竞技,深耕第三方资金,加速壮大第三方资管业务。
固收类资产占大头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仍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债券、银行存款、金融产品的规模占比超过7成。
根据保险资管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末,在保险资金方面,保险资管公司管理系统内保险资金16.14万亿元、第三方保险资金1.59万亿元,合计17.73万亿元。在业外资金方面,管理银行资金1.42万亿元、养老金(含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1.2万亿元、其他资金0.76万亿元,业外资金合计3.38万亿元。
从不同资金规模增速来看,2021年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规模整体增速为11.52%。其中,保险资金增速为9.19%,业外资金增速为26.68%。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仍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债券、银行存款、金融产品(包括《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中所指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以及本次保险资管协会调研增加的债转股投资计划)规模占比超过7成。
从具体配置结构来看,债券投资仍为保险资管机构投资资产的最大组成部分,其次是金融产品。
截至2021年末,32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配置债券8.36万亿元,其中,国债及(准)政府债券4.79万亿元,占比过半;合计配置公募基金9421.9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3802.26亿元,占比较高,达到40.36%;混合型基金3647.59亿元、股票型基金1207.99亿元、货币型基金764.05亿元,占比分别为38.71%、12.82%、8.11%。
截至2021年末,32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配置金融产品3.17万亿元。其中,债权投资计划1.85万亿元,占比58.45%;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10万亿元,占比34.79%;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管公司发行)977.77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券商发行)640.60亿元。
在投资收益率方面,2021年,保险资管公司投资收益率区间分布在5%~6%的机构最多。根据保险资管协会调研,反馈投资收益率区间的2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综合投资收益率和会计投资收益率在5%~6%的机构各有9家,占比为45%。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虽然在逐年增长,但是管理费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2021年,32家保险资管公司实现收入269.99亿元,管理费收入基本与2020年持平。另外,在行业单位规模收入上,2021年,32家保险资管公司实现单位规模收入13.57个BP,同比下降1.35个BP;单位规模收入增速(-9.04%)低于行业整体收入增速(1.44%)。
对此,一位保险资管公司高级经理对记者表示,管理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基础管理费、绩效管理费已经发生了变化:基础管理费大部分公司做了下调,而绩效管理费又与中长期业绩挂钩,现在管理费越来越难挣。”
组合类产品增速快
截至2021年末,第三方资金占比近80%,规模逾2.46万亿元,进一步反映出组合类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升。
从保险资管公司各类业务来看,专户业务(即委托投资模式)虽为主阵地,截至2021年末专户业务管理规模16.04万元,同比增长7.74%。但是组合类产品(即资产管理产品模式)近几年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保险资管协会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组合类产品业务管理规模3.01万亿元,同比增长39.98%,该项业务规模连续两年维持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涉及存续组合类产品的机构有26家(含2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其他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机构),存续数量2132只、存续余额达到3.16万亿元。拉动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管理费收入为56.04亿元,同比增长27%。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中第三方资金(即第三方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其他资金)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末,第三方资金占比近80%,规模逾2.46万亿元,进一步反映出组合类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得到提升。
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方面,截至2021年末,债权投资计划管理规模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4.01%,较上年同期上升11.82个百分点。股权投资计划管理规模0.12万亿元、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规模0.11万亿元。
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及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282只,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47.32%,较2021年同期增长16.53%。
其中,债权投资计划在规模和占比均较上年同期有明显下降。不过,在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三个品种中,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数量及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其基础资产类型主要集中在地产供应链保理债权、小贷和融资租赁资产,产品信用等级大多集中在AAA。
中诚信国际分析报告显示,从发行数量和规模来看,截至2022年6月末,在中保登登记的保险资产支持计划合计97个,规模合计为3880.51亿元。其中,随着2019年进行注册制改革,2020年注册规模和数量迅速增加,分别为712.81亿元和24个,同比增长519.78%和200%。到了2021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注册制变更为登记制,登记数量与规模进一步增长,当年规模和项目数量分别为1562.40亿元和37个,同比增长119.19%和51.17%。今年上半年,保险资产支持计划登记规模和项目数量分别为1490.29亿元和28个,分别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95.38%和75.66%。
一位中型保险资管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在内的保险资管产品,由于其既能契合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等特征,满足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需要和投资范围要求,又能为实体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支持实体经济,近年来业务规模和增速均实现了较快发展。
五大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规模超3.5万亿元
记者根据年报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国寿资管、平安资管、太保资管、泰康资管、人保资管,五大保险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规模合计超过3.5万亿元。
种种迹象显示,持续提升第三方资管业务占比逐渐成为保险资管公司的共识,尤其今年以来,不少保险资管公司明确表示,将做大做强第三方资管业务作为重要经营目标。
记者根据年报统计发现,截至2021年,国寿资管、平安资管、太保资管、泰康资管、人保资管,五大保险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规模合计超过3.5万亿元。
国寿资管总裁王军辉在2022年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实现“双极增长,构建公司多元协调发展新格局”,即牢牢把握资管行业黄金发展机遇期,坚持一方业务(保险系统内的业务)和第三方资管业务并重,大力培育做大做强第三方资管业务新增长极。
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公开表示,平安资管长远的目标是逐步提高第三方资管业务的比例,参与方式除了现在主要服务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之外,还包括未来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产品,以及与其他同行的合作,比如向银行理财提供底层配置的产品等。
“2021年,公司对三年规划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及时跟踪和检视,对整体规模情况及第三方资管业务进行回顾,及时总结了第三方资管业务的亮点与不足。在大资管竞争格局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有效战略实施计划,不断促使第三方资管业务战略发展与市场环境紧密结合,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达成。”阳光资管在2021年年报中称。
对于第三方资管业务产品化发展策略,太平资管公开撰文表示,一是加大资管产品创新开发,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新产品设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交易结构、投资策略等,持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优质资管产品。二是积极发展绝对收益策略产品,在控制目标波动率的前提下实现组合的绝对收益增长,提升产品收益水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三是巩固发展“固收+”类产品。“固收+”策略产品能够发挥保险资管组合管理能力和资产配置优势,也是市场低风险投资者关注的领域,市场拓展空间大。四是积极拓展FOF/MOM多元化产品策略。保险资管公司需要进一步发挥好资产配置和基金优选的能力,做大做强FOF/MOM类产品,切入买方视角下的财富管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