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大型银行阶段性完成了国务院常务会制定的“今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任务。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称,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迅速,6月末贷款余额7.91万亿元,同比增长31.03%,有贷户同比增长20.6%,新发放贷款利率较2021年下降0.17个百分点。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国有大型银行普惠信贷增速连续三年达到目标之后,今年上半年仍然维持了高增长,增长规模达到了1.46万亿元,占到了全年新增目标1.6万亿元的91.25%,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实际上,国有大型银行普惠信贷的增长超预期与银行信贷创新、培育新的增长极有密切关系。国有大型银行在信贷投放模式创新、信贷需求挖掘等方面均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这令金融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也使得信贷的投放更加顺畅。
培育增长点
银行在普惠金融贷款的模式创新上越来越多。
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信贷的投放中,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涉农普惠贷款成为其普惠贷款中增长的一个亮点。
地处江苏省靖江市西郊的马桥镇,是“全国千强镇”“国家级生态镇”。在该地打造“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新业态的过程中,不断衍生出了广泛的金融需求,银行则通过客户下沉加大了信贷投放。
据了解,泰州地区2021年首个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试点落户马桥镇,农业银行靖江支行与马桥镇人民政府、人保财险靖江支公司签署了《政银保三方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了“农保贷”“惠农e贷”等特色产品,并通过“万人进千村”活动建立白名单管理制度,近两年累计向马桥镇293名农户发放贷款3.25亿元。
马桥镇九一村村民朱峰多年来一直从事芦笋等各类蔬菜种植。在地方“农旅一体化”潮流中,朱峰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种植设施建设,现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大棚600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46亩。2021年,朱峰又在马桥镇及周边开设了几家馄饨店,但是这些投入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让他在购买菜种、肥料、支付人工等费用上犯了难。靖江马桥农行在了解到情况后,将该情况上报支行并与担保公司取得联系,创新服务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将朱峰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授信从180万元增加至300万元,解决了他的资金问题。
除了农行之外,建设银行也将乡村振兴作为普惠信贷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从2020年下半年起,建行杭州萧山支行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对公服务、个金服务、普惠金融等多个部门,目前成效初现。
2021年8月19日,建行萧山支行与瓜沥镇梅林村举行授信仪式。该支行为梅林村授信3亿元,支持村民创业经营及日常消费。截至2021年底,建行与萧山区117个行政村签署了整村授信协议,方便村民获得金融贷款支持。
国有大型银行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各地在贷款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让金融供给能够更加契合需求,这是国有大型银行普惠贷款再加速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成熟固定的信贷模式有助于降低信贷成本,实现批量化放贷,但是在国有大型银行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单一的信贷模式很难适应各地不同的现实情况,信贷模式创新的重要性突显出来。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素有“中国河蟹养殖之乡”的美誉,螃蟹养殖户达到了2万户,年交易量达到了10万吨,交易金额达到70多亿元。由于养殖户的情况各不相同,兴华农行将安丰螃蟹产业纳入该行的“一项目一授权”信贷模式中。目前,该行累计为安丰5个行政村制定了金融服务方案,导入白名单219户,螃蟹养殖项目用信户数117户,用信金额6230万元,用信率达到了89%。
银行在普惠金融贷款的模式创新上越来越多。针对“乡村振兴带头人”,农行给予了50万元贷款支持民宿;对于急缺应急资金的企业客户,农行推出了小微网贷解决其资金困难;等等。
“在普惠金融中,增量、扩面、提质是环环相扣的,而不是独立的。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加大投放量和扩大覆盖面的情况下,面对的客户需求和情况也是不一样的,银行需要加大模式创新,更加灵活地进行授信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六大国有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6.4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为8.16%。六大国有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合计达到了719.01万户。与监管公布的6月末7.91万亿元相比,上半年的信贷规模增长1.46万亿元。
科技赋能
国有大型银行通过科技在普惠产品的研发和风控方面成效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国有大型银行普惠信贷规模的高增长与科技赋能线上渠道有很大关系。各家银行通过线上渠道不断推出新的标准化普惠产品,在增量和覆盖面方面意义重大。
“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是趋势,而普惠金融需要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来驱动业务发展。”上述国有大型银行人士指出,今年国有大型银行对科技的投入均呈递增态势。
毕马威日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将进入以追求高质量、数字化为导向的转型发展“跋涉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金融科技投入总量为1074.93亿元,同比增长10.77%。同时,国有大型银行2021年科技人员总数达8.19万人,较前年增加1.02万人。
记者了解到,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大型银行通过科技在普惠产品的研发和风控方面成效显著,提升了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国有大型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很大一部分是在供应链上,而银行数字化在供应链授信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一家券商分析师认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信息在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等中小微企业之间进行传递,将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依托真实的场景进行延伸,促进金融和产业链的深层次融合。
农行此前称,该行依托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已为400余家央企核心子公司上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带动上下游2.7万多户中小微企业,截至5月份提供的资金支持超过1500亿元。
中国银行则打造了“中银智链”系列产品,对建筑链、装备链、医药链、汽车链、冷链物流链等行业子链供应链提供专属的金融服务方案。2022年,该行推出“中银智链·融易信”产品,依托中国银行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与核心企业平台、第三方平台构建供应链生态圈,在支持核心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延伸金融服务触角,链接服务中小微企业“最后一公里”,让供应链金融服务惠及产业链上更多的市场主体。
据了解,2022年上半年,中国银行陕西分行为在陕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流动性信贷支持571亿元,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144亿元的表内外贸易融资(含票据)信贷支持。
“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的触角在不断延伸,信贷规模的高增长对当前实体经济的助力很大。但是,市场较担忧的是普惠金融的持续性和政策的连续性。”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帮助不能仅局限在资金的提供上,而是锚定有前景的企业,帮助企业成长,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