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29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新十年恒昌为沙漠治理插上公益翅膀

    恒昌公益志愿者们学习制作草方格沙障

    恒益未来·“益”起种恒昌公益探访阿拉善“一亿棵梭梭”践行ESG

    “万顷海浪成黄沙”“大漠腾格里,一汪月亮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不仅集草原游牧文化、大漠风光、戈壁神韵、原生态湖泊风光等于一体,还是一片公益热土。2004年6月,近百名企业家齐聚于此,共商中国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捐资亿元,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共同承担企业家社会和环境责任。如今,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升温,践行ESG理念已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8月6日,由北京恒昌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恒昌公益”)组织发起的为期3天的“恒益未来·‘益’起种”——恒昌公益阿拉善“一亿棵梭梭”探访活动圆满结束。这是继2021年8月恒昌公益向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基金会)捐赠10万元,并启动“恒益未来绿水青山”助力SEE“一亿棵梭梭”项目以来首次组织发起的公益探访活动,也是恒昌客户尊享服务中的首场公益志愿者活动。探访期间,近20位恒昌公益资深志愿者、“云杉大使”以及“恒友汇”客户志愿者(以下统称“恒昌公益志愿者”)从全国各地共赴阿拉善,开启了一段深度体验、凝聚共识的公益之旅。

    放眼世界,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据国家林草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全球110多个国家中有近20亿人口受荒漠化影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0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达2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形势严峻。曾有专家测算,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周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所以,恢复阿拉善地区生态屏障,不仅是荒漠化防治的重中之重,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恒昌公益相关负责人就此表示,荒漠化不仅关乎生态环境,更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启动“恒益未来绿水青山”ESG项目以来,恒昌公益在阿拉善地区已累计种植1万棵梭梭树,累计种植面积约205亩,实现固沙约10万平方米,为荒漠化防治做出了切实的贡献。恒昌公益希望通过此次探访活动,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力量以及资源优势,创新公益形式,拓展公益内涵,持续打造“带动员工做公益、带动客户做公益、带动合作伙伴做公益”的可持续公益发展格局,同时,也希望以深度体验的公益互动和尊享服务方式,带动更多合作伙伴、客户,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调动更多力量参与“双碳”行动,助力“一亿棵梭梭”项目早日达成目标!

    恒益未来·“益”起种

    “只有真正看到浩瀚苍茫的沙漠,以及拼命扎根、倔强生存的梭梭树,才知道生命的韧性和顽强!才知道‘绿进沙退’‘防风固沙’是多么紧迫!”从公路到戈壁荒滩再到阿拉善SEE公益治沙示范基地,恒昌公益志愿者不仅被阿拉善雄浑苍茫、辽阔大气的壮美风光所震撼,同时也被严峻的荒漠化现状深深触动。

    公开资料显示,阿拉善盟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生态脆弱区占到整个面积的94%。此外,由于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蒸发强烈,且土地多含盐碱,普通植物难以成活。然而,就在这种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生态环境下,却生长着很多沙生植物,其中最广为大众熟知的就是梭梭树。

    初见梭梭树时,它并不起眼,枝干纤细、不足1米高,在浩瀚的沙漠里显得弱不禁风。事实上,它却是当之无愧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树生命力极其顽强,尽管它的种子存活时间非常短,但只要有一点水分,就能很快发芽生长,且根系极其发达,可深入地下十几米,有效防止沙漠中的水土流失。除了生态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寄生在梭梭树附近的肉苁蓉,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药用价值极高。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内蒙古肉苁蓉’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也被视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阿拉善SEE基金会工作人员现场介绍。

    正值盛夏,无边无际的沙漠炙热滚烫、热气逼人,恒昌公益志愿者一行人在阿拉善SEE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摩制作草方格沙障的全过程,并分成两组学习开沟壑、铺干草,制作草方格。草方格沙障不仅是来年种植梭梭树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一种防沙固沙、涵养水分的有效治沙方法。它利用废弃的麦草、稻草等材料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流动的沙丘上,再用铁锹将其1/2轧进沙中,然后将附近沙子拨向稻草根部,使稻草牢牢地直立在沙地上,形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现场,恒昌公益志愿者们满腔激情、干劲满满,汗如雨下也不停歇,年仅4岁的志愿者也不觉劳苦,共同点亮了沙漠里最显眼的一抹希望之光。

    追寻公益足迹传承公益精神

    荒漠点翠,致敬初心。“一亿棵梭梭”项目由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于2014年正式发起,计划用10年时间恢复阿拉善关键生态区域200万亩以梭梭为代表的荒漠植被,防止荒漠蔓延。得益于一代又一代SEE会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耕耘和努力,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一亿棵梭梭”项目累计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超过7510万棵,不仅成为阿拉善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典范,还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近期发布的旗舰报告《全球土地展望2》中,入选为示范案例。

    “一路追寻公益足迹,既是追忆,更是致敬。恒昌公益将继续保持逐光而生、向善而行的初心,以实际行动做绿色环保精神的践行者。”恒昌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恒昌公益一直高度重视环境责任,并积极倡导“环保向善”理念,例如:帮助重庆酉阳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等环保公益活动引导绿色生活,助力绿色经济;通过会员服务线上平台,鼓励带动更多爱心人士认捐梭梭树;在全国各地职场持续推行“熄灯一小时低碳我先行”“无纸化办公”等绿色低碳行动,助力企业节能减排……

    凝聚共识,恒益未来。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的月亮湖景区,既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沙漠深度旅游

    体验地之一,也是阿拉善SEE公益精神的起源地。经过一整天的实地探访、沙漠深度体验,恒昌公益志愿者们不仅对荒漠化防治现状、“一亿棵梭梭”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传承公益精神、践行ESG理念等可持续发展议题也达成了更多共识。

    月光下,篝火旁,恒昌公益志愿者结合各自公益实践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公益事业是一段润物细无声的旅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应该对自然心存敬畏”“可持续发展作为破解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正在成为全球共识。”

    探访活动结束后,恒昌公益志愿者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非凡,不仅体验了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恒昌公益志愿者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强的情怀和担当投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广泛发动更多社会爱心力量,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恒昌公益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益之旅虽然结束,但ESG实践才刚刚开始。恒昌公益将继续践行ESG理念,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荒漠化治理,为神州大地添恒益未来·“益”起种——恒昌公益阿拉善“一亿棵梭梭”探访合影                           绿,为美丽中国筑梦!      广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家居
   第21版:文旅
   第22版:地产
   第23版:航空·物流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解码新十年恒昌为沙漠治理插上公益翅膀
竞争进入“深水区”消金不良处置多元化
绿债规模大增 长期稳定收益特征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