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乡村建设标准确立 银行助力“三农”得到新动能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数字乡村标准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指南》推出后,一方面可以推动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能激发银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与银行业务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家银行也开始尝试将金融科技手段应用到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在银行机构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种植养殖、信息收集和管理。

    银行多角度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此次《通知》再次明确了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进一步优化标准规划布局,突出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为标准化建设引领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保障。

    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

    以养殖行业的贷款为例,《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养牛成本高、投入大,且养殖行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措施,活体确权、抵押、监管、变现等流程在传统信贷模式下实现难度较大,肉牛经营主体长期受资金制约,难以借助金融资源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为纾解金融助力肉牛产业发展链条上的堵点,恒丰银行引入了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具体来看,该行应用区块链“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了与活体牛孪生存在的“数字牛”,并利用“数字牛”的区块链可信特征实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中登网有效抵押与存证,确保活体“抵得了”;随后,通过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的项圈,实现肉牛购置入栏、持续在养、出栏销售全流程7×24小时的不间断监控,确保活体“看得住”;同时,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利用项圈捕获的肉牛活体数据,对牛在栏情况、健康状况、生长势头进行持续监测,实时预判风险苗头并进行排查,通过“数字客户经理”大幅提升贷后管理效率、降低贷款风险,确保风险“控得住”。

    “长期以来,农村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持续限制银行金融服务效率提升,涉农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村创业者金融数据积累相对不足。”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刘晨认为,《指南》公布后,会推动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指南》强调规范涉农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包括评估授信准则、涉农信贷系统建设和服务规范等。从政策层面推动农村征信数据采集、使用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升,引领农村征信行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刘晨说。

    信贷业务方面的数字赋能是银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的表现之一。近年来,银行在深入农村经济、支持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数字乡村建设。从各家上市银行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中可以看到部分银行的成果。

    如农业银行披露称,该行正在大力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截至6月末,该行“三资”管理、智慧畜牧、乡镇治理、智慧招投等核心场景已全部上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已在1295个县(区)上线,较2022年末增加387个,总行云端部署的涉农场景已覆盖500多个县(区)。

    工商银行建设的“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与农村数字化服务深度融合,有效助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升级智慧乡村治理,并为农村客群量身打造惠农便民服务,实现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刘晨指出,《指南》系统梳理了兼具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的数字乡村规划设计,推动农村各行业间加快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他认为,下一步,银行能够以此为基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多维度刻画各行业农业企业用户特征,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提供更加普惠的数字信贷渠道,打造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平台,完善农村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场景。

    “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和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下沉乡村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成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恒丰银行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指南》的发布,将加快推动数字乡村体系建设进程,打破城乡数字壁垒,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在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沉淀更多优质数据资产,为银行开展‘三农’数字化产品创新和智能风控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强化

    谈及目前银行在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时存在的难点,刘晨认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强化是主要问题之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73.0%,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等仍不够完善,多数农村居民互联网参与度低,数字金融素养不高。此外,东中西部的网络覆盖水平差距明显,偏远地区、自然村存在覆盖盲点。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部分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或农村中小微企业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仍面临阻碍。”刘晨说。

    某股份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零售客群是乡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客群,但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短期内自主风控的数字化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缺少县乡网点机构、乡村信用体系不完善,仍是阻碍银行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掣肘。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具有碎片化、小额化、周期长的特征。如果直接提供照搬‘城市模式’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可能忽视农村地区企业、居民金融可得性差的实际情况,难以真正服务于‘三农’。同时,针对脱贫地区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体,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避免返贫困。”刘晨认为,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需要持续创新和金融监管要求需要不断提高。

    关于下一步银行参与数字乡村的切入点,上述股份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银行可以加强银政合作,积极参与乡村领域各类政府数据、产业数据的整合,完善政府风险分担机制,开展数字化产品创新,逐步培育乡村信用环境,共同推动建立乡村信用体系建设。

    “如今,各大银行纷纷推出涉农信贷产品,积极推广移动支付和线上信贷,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等互联网企业也着力构建农村‘电商+金融’新生态,机构间加快抢占农村‘利基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各类机构间基本保持各自为政的局面。”刘晨亦指出,要推动乡村经济金融数据资源优化整合。“借助本次《指南》规范乡村各类主体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契机,以银行业为主体,协同地方政府、非银金融机构和其他各类机构完善乡村公共数字建设体系,推动各部门、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打通信息采集堵点,增强需求匹配和风险防范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充分激发乡村数据要素动能。”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场化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并要继续优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建设。

    另外,刘晨提示到,运用数字信息技术要提高风控水平,提高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求双方的信息透明度,提升风险管控效能,平衡创新驱动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产品创新合法合规和安全有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资管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
   第19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物业
   第22版:地产
   第23版:家居·建材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能源·化工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游戏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数字乡村建设标准确立 银行助力“三农”得到新动能
金融线上场景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