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随着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多数银行在年内的信贷投放规模增长较快,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零售转型的大趋势下,非息收入在银行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降低资本消耗,其在营收中的占比是衡量银行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少银行近年来加大财富管理业务投入,对非息收入增长形成了支撑。
然而,时下股市、债市等市场震荡剧烈,对一些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冲击较大,银行非息收入的分化更加明显。
分化加剧
三季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约1.59万亿元。16家银行营业收入的增速为两位数,但是多家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非息收入增速的下降。
以国有大行为例,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2%、2.58%、0.98%、5.05%和7.79%,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五家银行的前三季度非息收入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兴业银行的非息收入增长规模达到57.55亿元,而华夏银行的非息收入增速最快,该行前三季度实现了非息收入165.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71亿元,增幅达到了39.26%。
在中小地方银行中,多数银行前三季度的非息收入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南京银行前三季度的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8.27亿元居首。上海银行、重庆银行、青农商行和紫金银行四家银行前三季度的非息收入同比略降。
从非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较年初均有所提升,但是整体在三季度降幅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前三季度的非息收入占比分别为25.83%、23.44%、20.64%、26.68%和39.05%,较去年同期的28.22%、28.23%、21.13%、30.07%和40.36%均有下降,仅邮储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由15.72%提升至20.04%。
在股份行和城商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在前三季度的非息收入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已经分别高达41.87%、39.18%、34.95%,分别提升9.18个百分点、2.12个百分点和5.45个百分点。
市场冲击
“在市场的冲击之下,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前三季度的盈利受到了影响。”一家券商首席分析师认为,规模越大的银行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而中小银行则在业务上能够通过其他业务和模式来补缺以稳定非息收入。
以代销基金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基金行业销售遭遇了滑坡,而多家银行代理基金收入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降幅。由于市场的波动不断,投资者不增持基金现象明显,这直接影响的是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中金公司此前一份研报也表示,预计上市银行财富管理、信用卡等净手续费收入表现较弱,同比增速可能延续二季度的较低水平。
一家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2年财富管理市场经历了一轮资管产品净值大幅下滑,甚至是“破净”潮,这对于市场是一次比较大的测试,对银行的部分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市场的波动,今年我们加大了代理保险产品和私募产品的销售,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同时,在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中,一直在尝试定制产品和独家产品的模式,一些有鲜明特征的产品对特定人群的吸引力更大。”
“有的中小银行可能会依赖某一款产品或一系列产品拉动销售。这与大行全品类产品的打法是有所不同的。”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负责人称,大行与中小银行提升非息收入的稳定性有差异,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出现分化也正常。
他认为,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不是短期业务,而是一项长期业务。市场的波动和周期性都是正常的,银行要做好的是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做好客户的陪伴。“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的空间还很大,银行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不少银行人士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并未过分担忧,均认为银行的财富管理行情也会逐渐随市场回暖进而反弹。另外,当前市场已经处在一个底部的区域,而这可能也是投资者布局的一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