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阳琛张家振上海报道
“在本市居住生活,本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在市区城镇范围内有合法稳定住所的,提交相应材料可申报户口迁入登记。”10月27日,最新版的《宁波市区户口迁移实施细则》开始正式实施。
其中,取消原先缴纳社保的要求,实行“70年产权房即可落户”备受关注。这也意味着,在宁波市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鄞州区(含宁波高新区)、奉化区等市中心六区范围内有合法稳定住所的凭不动产权证书等证明即可在宁波市落户。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无缘特大城市后,城区人口占比较低的宁波市亟待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落户。过去3年来,为吸引人才,宁波市给予各类人才的补贴已超过8亿元。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一线城市外,降低落户门槛已经愈发普遍。此类落户政策不仅有助于加快人口导入,提振楼市活力,对于冲刺千万人口乃至特大城市建设都有积极作用。而对财政部门来说,人口流入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是远期的、不确定的,而当期和近期的支出压力会直接增大,因此需要提前早做规划,重点在住房保障、劳动就业服务等方面为青年人提供更多便利。
“买房即可落户”
在利好政策带动下,宁波楼市正迎来触底反弹。
宁波市政府官网发布的消息称,《实施细则》制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放开宁波户口迁移政策,吸纳集聚人口,按照“十四五”规划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结合近几年出台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区落户条件。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宁波市此次出台落户新政的重点便是“买房即可落户”,出发点是为了优化户籍政策,降低落户门槛,响应此前国家发改委强调的放松落户政策导向。
事实上,提升人口规模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基石之一。而吸引更多人口对于宁波楼市发展而言也至关重要。
宁波市房产市场管理中心统计数据,今年9月,宁波市中心六区商品住宅共成交1783套,环比下降27.4%,同比下降66.9%;中心六区二手住宅共成交2864套,环比下降16.8%,同比上升55.2%。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也显示,9月,宁波市大市(含下辖县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54.11万平方米(不含保障性住宅),环比下降1.26%,同比下降35.83%,同比下跌幅度较8月降低,市场仍处于较为冷淡的阶段。
在利好政策带动下,宁波楼市正迎来触底反弹。根据华星研策最新统计数据,宁波市六区10月成交套数2437套,环比上升69%;成交均价29141元/平方米,环比上升2%;成交面积30.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69%。
宁波市土地市场也亟须提振。在9月底结束的第三批集中供地中,宁波市供地数量大幅减少,由第二批次的21宗减少至10宗,是三次供地中规模最小的一次。最终,10宗地块全部成交,有6宗地块底价成交,总计揽金约10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批集中供地结束后,宁波市的土地出让完成率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市2022年计划供地691公顷,截至目前完成率仅为40%。
一名当地资深房地产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来,宁波市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临近年末,各大开发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纷纷推出优惠促销政策甚至打起“价格战”,尤其是郊区县市“以价换量”的势头更为明显。
“对宁波市房地产市场而言,‘买房即可落户’新政策无疑会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活跃,对于拉动四季度交易有积极意义。政策红利预计要一个月才会逐步传导至当地房地产市场。”严跃进表示。
竞逐特大城市
在“人地匹配”的主基调下,城区人口意味着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决定了发展资格。
宁波市简称“甬”,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宁波市政府官方网站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宁波全市常住人口954.4万人,城镇人口748.25万人,城镇化率78.4%。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94.9亿元。
尽管宁波全市城镇人口较多,城镇化率也较高,但扣除下辖县区城镇人口数据后,宁波市城区人口规模并不出众。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数据,2020年,宁波市常住人口940.4万,城区人口360.9万,位居I型大城市之列。
城区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且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这也意味着,宁波市距离晋升为特大城市还有一段距离。克尔瑞浙江区域研报指出,在“人地匹配”的主基调下,城区人口意味着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决定了发展资格。尤其是在都市圈的大框架下,一般围绕超大、特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如果不能进入到特大城市行列,或将失去都市圈范畴内规划发展的主导地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处于不利之中。
同样因城区人口不足无缘特大城市的经济强市还包括江苏省苏州市和无锡市、浙江省温州市以及安徽省合肥市。
上述《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2020年,苏州市更是早已迈过千万人口大关,常住人口达到1274.8万,而城区人口仅为399.1万;无锡市、温州市和合肥市的常住人口分别为746.2万、957.3万和937.0万,而城区人口则分别为357.1万、238.2万和377.8万。
一名熟悉长三角城市发展的产业人士表示,上述几座城市均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大市,宁波市的单项冠军很多,苏州市经济总量更是高居全国第六位。但这些城市普遍县域经济发达,很多产业、人口大量分布在下辖的县市,例如宁波市下辖的慈溪市、余姚市,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无锡市下辖的江阴市、宜兴市以及温州下辖的乐清市和瑞安市等。
“但在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明确发文指出严控撤县设区,原有通过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快速提升城区人口规模和首位度的‘捷径’不再行得通,上述城市若想突破城市规模等级只能实打实地新增城区人口。”上述产业人士表示。
正因如此,今年8月,苏州市也放宽了落户条件,将城区落户积分降至500分。温州市刚刚审议通过的《温州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力争达到100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引入高校毕业生60万人。同时,温州市将“健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列为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包括优化“零门槛”落户政策等。
提高人才吸引力
未来将按照构建“通则+专项+定制”人才政策体系要求,进一步聚焦青年大学生生活安居工作。
对青年人而言,相比“零门槛”落户政策,就业补贴、住房保障等福利更具吸引力。
正因如此,2021年,宁波市人社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深入推进青年友好城建设的若干举措》,升级青年人才租房补贴,新引进的本科、硕士应届毕业生可享受每年1万元、最长3年租房补贴。
宁波市政府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1年,宁波市累计发放市本级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生活安居补助3006万元,基础人才购房补贴7.89亿元,总金额超过8亿元。
在政策加持下,2021年,宁波市新引进大学生21.6万人,同比增长30.7%,5年内平均增长超20%;新引进博士905人,同比增长9.7%。今年前7个月,宁波市又新引进大学生10.53万人,同比增长17.5%,其中博士444人、硕士4921人,硕博同比增长27.1%。
宁波市人社局方面表示,未来将按照构建“通则+专项+定制”人才政策体系要求,进一步聚焦青年大学生生活安居工作,结合人才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制定青年人才专项政策,统筹研究升级青年人才安居补助,在硕士、博士人才生活补贴等方面实现突破,更好解决青年大学生阶段性住房问题。
无独有偶,今年10月,苏州市在全市建设人才驿站100家,提供人才客房1000间,为求职期内有短期过渡需求的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而在2021年人才公寓建设推进会上,苏州市首次向海内外人才发布《关于加强苏州市人才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全方位满足人才对于“住”的需求,同时明确3年内提供不少于10万套人才公寓。
上述产业研究人士分析认为,对于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带来较高消费开支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争夺,未来会愈来愈成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但住房保障等领域以地方财政为主要经费来源,较少能够获得转移支付划拨款,因此地方财政经费决定着所能提供公共服务的上限,这也是考验一座城市成色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