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财政政策从需求管理转向风险权衡

    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走势,也需对标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未来的财政政策需要注重系统性、集成性和协同性。”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在《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会上指出。

    回顾我国财政政策的发展会发现,自2008年以来,财政政策已从“需求管理”转变为“风险权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发生的这三年更是加剧了这种调整。在此背景下,作为“十四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着力提升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实现可持续。

    报告认为,多重风险叠加下,财政政策需以公共风险管理为导向,展望以后年度,政策需注重前瞻性、整体性、集成性、协同性,并注重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有机统一。

    以公共风险管理为导向

    以公共风险管理为导向成为新时代财政政策的一个特色。在财政人士看来,这种转变除了受外部因素影响,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疫情导致的财政风险在不断攀升。

    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导致的公共风险,财政政策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举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政风险的攀升。2021年超预期的经济恢复使得积极财政政策向“可持续性”倾斜,并着力在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中提质增效。

    伴随全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逐步恢复,但受疫情持续多点散发、地缘政治事件、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退出等因素的影响,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再度强化,这对政府风险权衡的前瞻性提出了更大考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认为,受此影响,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也主张靠前发力,并注重经济和社会层面多重风险对冲,以构建确定性,实现财政的可持续。

    报告预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2022年我国GDP增速可能在5.5%~6.0%区间,CPI将温和上行但空间有限,PPI全年先升后稳。

    石英华表示,从中长期看,在有效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条件下,“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速能够达到5.0%以上。其中财政收支的预测结果显示,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小幅下降,“十四五”期间增速放缓,同年财政支出将高于往年水平,“十四五”期间财政支出依旧面临较大压力。

    但报告预测,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领域的财政投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速,财政支出结构和资金使用效率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这一预测和积极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的基调也相吻合。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9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50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

    在主要支出科目中,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科目都实现了5%以上的同比增幅。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人民需要和财力可能,持续加强了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保障。

    财政政策注重前瞻性

    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今年以来,国际组织在报告中普遍调降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严重恶化,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并从之前的4.4%下调至3.6%。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2022年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受俄乌冲突、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可能将进入“低增长和高通胀”的“滞胀期”。伴随这种预期的调整,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下调1.2个百分点,并从年初的4.1%下调至2.9%。

    和全球经济展望相比,我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领跑全球,并通过债务风险、财政风险对公共风险的对冲,实现了“稳中求进”目标。

    不过在各国宏观经济相互依存、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外溢等因素影响下,中国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刘尚希表示,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仍在持续攀升,此时需要考虑多层级针对性的公共风险防范化解的战略与策略,并在腾挪可利用财政空间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政策效能。

    据悉,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的持续影响,国内预期普遍偏弱,内需恢复也尚需时日,宏观经济面临的运行风险、微观主体面临的生存发展风险仍在扩张。

    “具体来看,目前就业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较大。此外,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较大,这些挑战都对经济预期的恢复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石英华介绍。

    对此,报告称,为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在实施相机抉择政策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好自动稳定器政策的积极效应,提升财政政策的系统性与可预期性。进一步优化改革税收制度,健全社会安全网体系,加强财政自动稳定经济社会活动的实际效果,建立财政自动稳定器触发与退出的规则体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持续迭代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宏观环境下,报告建议,相关政策的出台需要更加审慎、包容,要让市场主体更可预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稳定预期,共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专题
   第12版:资管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保险
   第16版:保险·信托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
   第22版:地产·家电
   第23版:地产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游戏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能源·化工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与老板对话
六部门: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再延半年
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2:财政政策从需求管理转向风险权衡
央企推混改项目 意向募资金额超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