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过去三年多,冲击全球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出发,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主动应对新挑战,进一步为人民健康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
过去的五年,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关键五年,尤其是用“中国式”办法破解了一系列医改难题,其中,我国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强化“三医”联动,历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药补医体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有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要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的能力,基本建成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体系。
“中国式”医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健委着力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通过实施“三医”联动,来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对中国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改革的难度则更大,也更为艰巨和复杂。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一个转变、两个重点”的思路,即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两个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推动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一方面,通过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让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
2017年开始,我国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规划设置工作,依托高水平医院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据了解,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都承载着科研创新,包括肩负医学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的使命,但国家医学中心更多是要瞄准那些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医疗领域、前沿的问题,以国家医学中心作为一个平台,集聚各方面的资源,包括基础研究、转化应用,特别是解决临门一脚、“卡脖子”的问题。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设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等13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5万个,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了9.3%,就医秩序更趋合理。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健委着力以降低药价为突破口,通过实施“三医”联动,来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以药养医”是公立医院改革一直着力破解的痼疾。2017年4月,原国家卫计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我国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大幕。当年9月30日前,全国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到“十三五”结束前,公立医院耗材加成也全部取消。
我国历史性地全面破除了以药补医体制,同步推进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时,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等领域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我国自2018年启动的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让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目前已经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开展药品谈判议价工作,平均降价超过50%。
也正因此,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大幅降低,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基本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三明样本”——改革的一个抓手
三明市医改经验,也是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全国范围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试点4年多后全面推开。这其中,福建三明市“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的探索实践,被顶层设计视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典型样本。
这项改革是在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大框架下,与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相衔接,围绕“两个允许”,深入推进建立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分配自主权。
而事实上,薪酬制度改革,只是三明市医改典型经验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大力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以降药价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薪酬、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
也因此,2021年被视为三明医改在全国全面推广的真正元年。当年的2月9日,三明市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认定为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推广基地;到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同年的10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再次印发《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而接下来,三明市医改经验,也是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要抓手之一。
据了解,从2022年开始,为深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间,中央财政对地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等按规定给予补助。
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二是着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三是着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据记者了解,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公开择优确定,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5亿元(其中10%的资金专门作为绩效奖补资金),申报项目实施期限为三年。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公立医院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并要求力争通过5年努力,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将是我国深化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疾控体系改革加速
要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的能力,基本建成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体系。
2020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但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着短板。
马晓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的能力,基本建成适应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的强大医疗卫生体系,具体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系统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推进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完善重大疫情群防群治体系和加强科技支撑。
疾控体系改革备受党中央关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亲自审定疾控体系改革方案。2021年,随着国家疾控局的成立,中央及地方的疾控体系改革大幕随之拉开。
2021年5月13日,国家疾控局挂牌成立,这意味着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
根据国家疾控局的“三定方案”,国家疾控局是国家卫健委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单位,拥有行政权力。而此前的中国疾控中心只对下级疾控部门拥有技术指导和支持的职能。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家疾控局一名局长和4名副局长均具有医学、公共卫生学或流行病学专业背景。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出席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仪式和成立大会时曾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系统重塑、预防为主、科学防控、协调高效的原则,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从中央到基层领导有力、权威高效的疾控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按照中央的要求,疾控体系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要高质高效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机构组建工作,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要建立功能完备的疾控网络,分级分类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科研专业支撑,健全决策咨询体系。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沈洪兵曾表示,疾控机构改革将先省级、后县市级,逐步推进。据了解,省级层面疾控机构改革将参照中央模式,组建省级疾控局;市县级层面,由同级卫健部门内设疾控局(参照相应职能),重新组建市、县级疾控中心。上下级疾控局和疾控中心为业务领导关系。
在国家疾控局成立后,地方也在积极推进疾控部门的组建。2021年8月,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筹)在福州揭牌,为全国首个挂牌的省级疾控局。截至目前,天津、北京等省份已成立省级疾控局。而市县一级如湖南的益阳市、株洲市,郴州市的桂东县、邵阳市隆回县等,也已挂牌疾控局。
但四级疾控机构的组建工作只是系统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一部分,记者了解到,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突出加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等工作,也在中央和地方的部署和推进中。
目前,虽然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新阶段,但新冠疫情流行尚未结束,病毒变异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防控新发传染病将始终是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将是保障人民安全、国家安全的一块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