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版:与老板对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声音
开了20多万门课的“巨鳄”潜入中国
访Udemy全球新兴市场总裁仇宁

    Udemy(纳斯达克代码:UD-MY)于2010年在美国硅谷成立,2021年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是一家全球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涵盖人工智能、设计营销、金融财会、市场影响等课程。目前有6200万名正式学员、7万多名老师、20多万门课。

    2023年3月2日,Udemy发布了公司的中文名称“优领思”,取意优质内容、领先行业、构思未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中国的企业培训迎来发展春天。《2023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需求调整和新技术入局,2023年中国企业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大关。为了满足在中国的快速增长,其与数字化人才培训平台三节课(编者注:三节课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较早一批从事职业教育业务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推出近1000门中文课程,课程消费量在过去6个月里飙升了3倍。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注重高质量人才的招聘和培养,Udemy为什么选择将业务重点放在B端企业培训上? 如何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产品本土化? 对中国的企培市场又有何影响?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Udemy全球新兴市场总裁仇宁。

    开拓中国市场

    2022年我们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准备好了。中国市场的要求特别高,不像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市场,因此在关注政策、产品准备、计划布局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中国经营报》:Udemy为什么选择在2022年进入中国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中国市场有何不同?

    仇宁:我们看好整个中国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大,因此相应的市场体量也大。此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培训需求的变化。

    第一个趋势是在逐渐朝线上转移,线上能够覆盖的人数较广,效果也好,性价比高,因此成为趋势。第二个趋势在于,以前公司可能有好几种不同的企业培训项目,但现在企业可能希望培训项目能够统一规划一下,这样便于管理,同时员工也容易坚持。

    因此我判断培训行业在中国市场正在迭代,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考虑提高员工的数字经济化技能,那很难去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2022年我们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准备好了。中国市场的要求特别高,不像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市场,因此在关注政策、产品准备、计划布局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的产品在本土化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做调整。其中涉及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对数字类课程的高要求,比如针对跨国企业在中国提供员工培训时的技术问题,我们也做了合规处理;同时我们意识到大部分在中国的外籍员工要用中文学习,所以制作了高质量的中文课程。到了2022年的时候,我们觉得准备好了,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经营报》:你在拓展新的国际市场时的经验是什么?

    仇宁:Udemy目前已经开拓了十多个国家市场。我们在日本市场已经耕耘了8年,日本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在日本有一个政策是到2025年所有的大学生必须要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是它的国策。目前我们和日本政府部门也有合作,希望能够帮助它和大学达到既定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

    此外,打开新市场的经验就是和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打造市场。

    《中国经营报》:Udemy为什么选择与三节课合作?

    仇宁:这与我的合作总构想有关,不管是中国、日本或者其他国家,产品的本土化都非常重要。产品本土化不光是一个产品问题,里面也包含了对市场和文化的认知。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吻合,这是最根本的,如果产品有市场但需求不吻合,最终也走不远。如果有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产品内容的打磨上有经验的合作伙伴,才能更好地打造产品,真正在中国落地。三节课在中国职业培训行业中经验丰富,在渠道方面有很多资源,结合起来能够助力产品和销售,所以我们就决定一起合作。

    赋能中国企业

    我们的培训偏产品化,有运营方便的优势,课程也属于全球优秀课程,能够结合前沿科技,比如说最近大家谈的比较多的人工智能、ChatG-PT,在Udemy平台上就有2000多门相关课程,课程的更新度可能目前还没有其他公司可以和我们比拟的。

    《中国经营报》:数字化浪潮下,当下企业培训的需求迫切,Ude-my主要侧重于什么样的客户?

    仇宁: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客户是跨国公司,比如大众,大众基本上80%在中国的员工都用我们的产品。因为这些跨国公司大部分是Udemy之前在国外的客户,他们感觉培训体验很好,所以就希望中国的员工也能够感受同样的产品。

    还有一部分就是要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比如培训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员工,这是第二个方向。

    第三个方向就是中国的一些大企业。他们在科技前沿或者生产技术前沿,需要不断地创新,但在职的员工不可能再回到学校学更新的知识,因此这类企业的培训需求相对旺盛。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成长性?

    仇宁:目前外企对我们的产品更加熟悉,一些理念也更接近。从客户增长数据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成长空间。快速发展的国企、央企也都会有很大的企业培训需求。

    此外,头部企业更注重创新,更注重和国外公司对标,因此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的动力还是蛮大的。头部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都比较好,培训资金等各方面都比较充足,所以目前我们的客户还是头部企业比较多一点。

    《中国经营报》:面对ChatGPT对各行各业的重大影响,Udemy是如何调整的?

    仇宁:ChatGPT对今后各个行业的影响都相当大,可以说是又一个iPhone的出现,这对产业的影响覆盖面广、纵切面深。

    我觉得对ChatGPT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方面是教育、做人才技能的培养;一个方面是内容的重塑,重点在业务的设计和再造。

    从人才培养来说,ChatGPT可能在内容上会有一些集成总结,但并没有创新,没有教与学的互动性。就像在使用搜索引擎之前,大家要获得新闻的话就要看报纸,但有了互联网以后,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一样了。现在就相当于直接用ChatGPT帮人做事,但这种获得没有创新只是总结,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有了ChatGPT以后,面对Udemy上的几百门课程产品,你可以说“我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我不需要从头学起”,以及询问“我要去做什么样的认证”,ChatGPT就可以帮助你选择适宜的课程产品,并帮你制定学习路径,由此打造一个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不仅如此,它还能根据学习的进度做进一步调整,能够做到真正的学习的个性化,这可能是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经营报》:当下中国企业处在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Udemy能够为此提供哪些产品?

    仇宁:我们目前主要涉及汽车和生物医药行业,但也做了很多面向金融、互联网企业、传统技术IT产业的产品。我们的培训偏产品化,有运营方便的优势,课程也属于全球优秀课程,能够结合前沿科技,比如说最近大家谈的比较多的人工智能、ChatG-PT,在Udemy平台上就有2000多门相关课程,课程的更新度可能目前还没有其他公司可以和我们比拟的。

    拥抱行业变化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认真开发产品,为企业制造价值,让企业的人才质量更高,企业有了更多高质量人才,业务就能增长,增长以后企业可以再投入、再投资,从而增加价值。

    《中国经营报》:Udemy有To C的消费者业务和ToB的企业业务,Udemy以哪种模式为主?

    仇宁:相较单次付费的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的现金流更可观稳定,企业也能获得差异化的定制服务,因此目前在国内主要以To B产品为主。但也有一些对To C产品的需求。其实,To B的产品也能运用在To C上。比方说你是一个职工在平台学习,目的是提高职业技能,实际所学的东西都差不多,或者说体验也都差不多。

    但我们也会根据中国本土的情况,慢慢不断进化产品,未来有可能同时做团队产品和个人产品,但个人产品不是基于平台的开放性产品,而是选择性产品,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机设计等。

    《中国经营报》:你提到个性化的学习,企业能否进行课程定制化服务?

    仇宁:平台会根据员工的新起点来定制学习路径,根据现有的大量课程,针对不同需求定制。

    由于我们的课程很多,因此定制化不是从课程本身定制,而是定制学习路径。比如银行原有的收银员不需要那么多,有一部分要转向新岗位,那么新的工作内容确定以后,根据要转型做市场、做销售、甚至做人力资源的不同情况,个人就可以做一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

    《中国经营报》:Udemy进入中国以来遇到过挑战吗? 你认为存在哪些机遇?

    仇宁: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总体来说我们还挺满意的。因为进入一个新市场,总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已经有几十家客户,而且都是挺大的客户。

    说到挑战,我希望未来把这块蛋糕做大。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到数字经济化、人才数字化的一些大趋势。和三节课一块讨论以后,我们决定更加进一步扩展三节课和前程无忧的合作,把更多Udemy的产品推向市场。如果在前程无忧上有40万家企业,那么肯定有4万多企业是对企业培训有需求的。

    《中国经营报》:你对Udemy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什么预期?

    仇宁:在业务层面,就是要不断更新内容,打造更好的产品,从而服务客户,与此同时能够扩大客户规模。我觉得从过往经验来看,就是要扎扎实实做事,这是我们在中国生根开花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政策能够更加稳定,因为政策不稳定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认真开发产品,为企业制造价值,让企业的人才质量更高,企业有了更多高质量人才,业务就能增长,增长以后企业可以再投入、再投资,从而增加价值。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中国的营收和利润数字都在增加,所以我觉得未来保持增速是可以预期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银行
   第08版:银行
   第09版:保险
   第10版:新金融
   第11版:能源·化工
   第12版:游戏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TMT
   第18版:TMT
   第19版:TMT
   第20版:TMT
   第21版:车视界
   第22版:车视界
   第23版:车视界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快消
   第26版:快消
   第27版:快消
   第28版:与老板对话
   第29版:202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
   第30版:202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
   第31版:202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
   第32版:2023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
开了20多万门课的“巨鳄”潜入中国
以本土化的方式开拓市场
老板 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