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金融·保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万亿融资需求 供应链科技多路径破解“短小频急”难题

    本报记者郑瑜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山东、江苏、广东、重庆、上海等省市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

    作为连接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供应链金融为实体经济发挥着保通、稳链、纾困的支撑作用。而在供应链金融的整个链条上,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供应链科技平台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日前,多家供应链科技平台发布半年报。从业绩报告来看,得益于政策红利,上半年供应链科技行业经营主体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应对高周转需求

    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这个庞大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却常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世界银行《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研究指出,中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而融资供给仅2.5万亿美元,缺口比重高达43.18%。

    “在产品上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基建、医药这种应收账款确认及回收周期较长的行业中,这些企业的首要需求就是高效的申请和服务流程,如果流程太慢则无法帮助到他们。但矛盾的是,通常这些中小微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相对不高,甚至连财务报表的规范程度都有所欠缺,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让这部分企业的准入更便捷、包括期限与利率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并且符合行业惯例与要求,这都是摆在供应链科技平台面前的重要课题,考验着我们对行业的理解程度。”盛业(06069.HK)首席战略官原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盛业发布中期业绩显示,2023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及收益4.95亿元,同比增长28%。平台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约177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平台累计客户数量达13655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0%,中小微客户数量占比超98%。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36.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应收账款模式占比达60%,未来五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预计将以10.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2027年将超60万亿元人民币。

    在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取得成绩的也并不止一家。根据联易融(09959.HK)方面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及收益达人民币3.9亿元。联易融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核心企业云和金融机构云。2023年上半年,核心企业云处理的供应链资产总量达884亿元,同比增长44%。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联易融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覆盖了申万行业分类中全部31个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资产服务规模超过20亿元的行业达13个,包括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商贸/零售、综合企业集团及电力设备等。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联易融通过科技能力累计助力超过21万家中小微企业通过系统解决方案获得了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并持续优化绿色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联易融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宋群提到,下半年,联易融将把握供应链金融科技市场机遇,发力司库平台布局,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在深耕现有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持续拓展新客户,获取更高市场份额。联易融将兼顾产品短期收益与长期回报,持续落实降本增效,专注于更有质量的增长。

    发力正向保理

    2012年,我国开启商业保理试点,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发展,商业保理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上,商业保理通过受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买方付款保障等保理业务,能够帮助中小企业盘活应收账款资产,加速应收账款回收,改善企业现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应链生态各个主体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的一些痛点也受到了更加深刻的重视。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商业保理专委会”)2022年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21)》中提及,目前商业保理非融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偏重融资而轻视应收账款催收或管理义务;多数业务属于反向保理,正向保理比重偏低,使服务中小企业难以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的应收账款债务人付款担保,也就是说无追索权保理很少被采用。此外,信用保险仍未受到应有重视。在国内,信用保险一直为外资商业保理公司广泛运用,保险公司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保理公司的信用担保功能,有助于增强保理公司的业务质量和运营能力。相比之下,内资的商业保理公司却鲜有使用信用保险。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利好很多,但是行业还有一些顽固难题,比如主体准入方面,中小微企业过于小而分散,金融机构很难从庞杂的交易中判断风险。所以,正向保理主动风控的存在至关重要。“但下沉交易并不容易,与核心企业进行信任搭建、数据对接,里面涉及大量的研发成本、试错,还有交易场景的复杂化,它具有极大的多样性特征。如果仅仅只是ABS、多级流转产品,目前已经非常标准化,市面上有很多同质化的系统。但是做好数据对接才可以真正解决中小微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中间的信息、流程不对称的痛点。”

    据商业保理专委会测算,2021年,中国商业保理业务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2.02万亿元,同比增长34.7%,约占我国保理市场份额的37.2%;商业保理在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中登记的应收账款转让笔数达37.33万笔,同比增长93.6%。

    “盛业的正向保理业务规模占比超92%。该业务是采用‘重交易、轻主体’的风控和业务逻辑,以供应链上的交易数据为审批基础,是由中小微企业直接发起融资申请。”原野表示,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他们在向传统金融机构提交融资申请时,在准入环节上就会碰到很多瓶颈,如企业规模小、主体信用评级不高、财务信息不健全、缺乏抵押品等,更别说获得普惠贷款的支持了。而传统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以他们的体量和规模又很难有效下沉到具体的交易环节,去了解和采集中小微企业物流、合同等信息,验证底层交易的真实情况。

    “盛业可以在中间起到桥梁作用,通过科技能力去了解更多交易维度的数据,防止虚假交易风险,在更多交易环节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原野进一步指出,这显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盛业需要跟核心企业建立信任和合作,搭建数据对接系统,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复杂且多样的交易场景,还会涉及大量的研发成本、试错成本。但是,盛业愿意去做这些难但是有价值的事情,利用科技能力去获取多维度的交易数据,通过供应链、ERP、流向管理等系统数据对接,确定底层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范虚假交易风险,并在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交易环节中给予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银行·新金融
   第12版:新金融·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家电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快递·物业
   第18版:文旅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能源·化工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游戏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医药·健康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与老板对话
财险“巨头”保费高增长:新能源车险受益政策红利
聚焦万亿融资需求 供应链科技多路径破解“短小频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