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索寒雪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中撰文指出,面对中国养老保障问题,“有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到那时候,可以延长退休年龄,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缴纳比例”。周小川在文中回应称:“虽然延长退休年龄是有空间的,但不是想延长多少年就延长多少年,这涉及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产力,企业也会在成本上有所考虑。”
我国规划以“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逐渐增大,延迟退休被认为是缓解这种压力的一种重要措施——其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但针对这一问题,公众始终有较多争议。
周小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个人养老金与制度优化”主题论坛上表示,他曾经做过有关养老金的经济和政策分析,“供一配一”的方式可以调动个人缴费的热情。
他向在场记者和听众表示:“简单来说,个人账户式的养老金可以考虑‘供一配一’,当你自己供款了以后,企业或者单位应该配合送一。”
他认为:“这样的话,对个人的积极性就有明显地调动,也就是你自己在个人账户每加入一块钱,加上‘送一’,账户上就变成了两块钱。”
2019年5月1日起各地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如果在个人养老金中,企业再缴纳“供一配一”的比例,那么企业负担将加大。“这种方式会导致企业负担过重,竞争力下降。而在当前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是不对的。”周小川说。
中国有一个特殊的条件,就是政府持有大量的国有股权。
“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看,国有股权的数量和总市值还是相当大的。因此,若干年前就已经做出了一个政策设计和初步执行,就是通过国有股减持来弥补这种缺口。但是如果没有非常清晰的经济分析,同时看到这件事的严峻性和产生的危机感,调用一部分国有股权这件事情就会遇到不同认识,部门之间可能也有摩擦,实际上就做不了了。”他说。
同时,国有股如果划归这种用途,变成公众持股,也仍旧是一种准公有制的形式。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在36个地区先行实施,4030万人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目前个人养老金的产品达到了745只。参与者在每年12000元的额度范围内免税,并可以将12000元缴存到个人账户中,若干年后领取,统一按照3%的税率缴税,节税的效果比较明显,节税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