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TMT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事件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掉”智能手机?消费级AI原生硬件渐成风口

    本报记者 曲忠芳李正豪北京报道

    谁能“干掉”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主要的智能终端?

    如果以2007年苹果第一代iPhone发布为起点,智能手机迄今已经历17年的发展历程,iPhone到2023年已迭代至15代,而开源的Android系统凭借不同品牌大放异彩,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间,五花八门的各类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设备等,都曾试图挑战过智能手机的统治地位,然而却一一败北。当然,与此同时,智能手机行业也步入了存量几近饱和、产品创新迟缓的瓶颈期。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降至11.7亿部,成为近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

    在过去的一年,凭借“大力出奇迹”的AI大模型火爆全球,一方面给智能手机的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AI手机”“AI PC”等概念流行起来并开始落地;而另一方面,业界又一次提出了“下一代智能终端是什么”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从可穿戴的AI Pin到AI掌机Rabbit R1成为现象级产品来看,产业界的探索已然拉开了序幕。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创投领域、行业内的专家,共同探讨AI原生设备的未来发展前景。大多数专家认为,尽管短期内智能手机的主导地位仍难以改变,但包括AI手机以及各类AI原生设备在内的各类AI Agent(AI智能体)繁荣将是大势所趋。

    AI原生“现象级”产品出现

    “我认为Rabbit操作系统和设备的演示非常棒,我必须说,继史蒂夫·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以来,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之一,它捕捉到了以AI Agent为中心的操作系统界面的未来可能愿景。”这是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对于Rabbit R1的点评。

    Rabbit R1是一款在CES2024(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走红的AI新产品,由初创公司Rabbit研发,创始人为华人吕聘,其于2014年创立的渡鸦科技于2017年被百度收购。在发布Rabbit R1之前,该公司已完成了三轮融资。R1一经发布的24小时内,预售即达到1万台,售价为199美元。截至2024年1月19日,Rabbit公司在社交媒体X平台宣布,前五批总共5万台的预售已售罄,最早在2024年3月份发货,同时第六批总共5万台开启预售,预计交付日期为2024年6月至7月。

    从Rabbit R1的官方介绍来看,R1搭载了Rabbit OS系统。需要指出的是,该操作系统并不是基于ChatGPT之类的大型语言模型,官方称之为“大型动作模型”,无须使用手机即可执行播放音乐、网络购物、发送信息等功能,还允许用户训练R1设备与某个应用程序进行交互。

    事实上,在Rabbit R1之前,2023年11月9日,由苹果前高管创立的初创公司Humane发布的AI Pin同样在创投界引发了高度关注,该公司获得了OpenAI的投资支持以及微软的合作。根据官方介绍,AI Pin是一种别在衣服上的微型投影设备,用户可以使用软件连接到基于OpenAI的GPT-4开发的专用语言模型上,投屏在手掌上进行交互。设备售价为699美元,使用蜂窝网络数据和AI大模型服务还需要每月支付24美元的订阅费。

    风投True Ventures合伙人、科技博客GigaOm创始人欧姆·马利克认为,AI Pin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个人计算理念”。正如iPhone刚推出时,人们对于触摸屏界面持怀疑态度,甚至强烈抗拒虚拟键盘,未来人们将不再需要应用程序,而是将通过与机器直接对话的形成交互,以完成现在需要通过各类App才能完成的动作。

    除了RabbitR1、AI Pin之外,记者观察到,无论是美国市场,还是国内厂商,已经有许多围绕AI大模型的硬件创新探索,比如深圳时空壶在美国发售的AI同声传译器X1AI Interpreter Hub,以及各种“AI-in- a- Box”概念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把Rabbit R1、AI Pin等称为AI原生设备,是因为首先从外观形态上,与智能手机或者既往的产品形态并不同,比如R1大小只有iPhone的一半,配有2.88英寸屏幕,配有旋转摄像头以及可用于导航或与内置助手交谈的滚轮和按钮;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从交互方式上利用了AI大模型的特性,改变了传统习惯的手指触控、物理键盘输入、应用图标、视窗操作等,试图从自然语言交互、去App化等方式寻求创新。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指出,AI Pin和RabbitR1的成功预售表明市场对于与AI结合的新型智能设备具有显著的需求。当前,手机和PC作为成熟的智能终端,正在不断融合更多的AI功能和应用,这使得它们在中短期内仍将保持市场的主导地位。随着AI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新型AI设备的出现可能逐渐改变智能终端的形态,未来或将在特定场景上提供更优的体验,从而逐步蚕食传统智能手机和PC的市场份额。

    天使投资人、AI领域专家郭涛也表示,围绕AI大模型做终端创业的前景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方面AI大模型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去“革新”的领域和产品空间很大,但另一方面提醒创业者、投资人注意,硬件终端面临高成本、技术复杂且迭代快、兼容性及标准化、数据安全及隐私等挑战。例如,硬件产品的研发周期往往较长,而AI技术的迭代速度则很快,预售中的产品到上市时很有可能落后于最新的技术趋势。

    从智能手机向AI智能体的演进趋势

    根据The Verge的报道,吕聘表示,RabbitR1“不想取代你的智能手机,至少不是马上”,而是“似乎认为它在某个时候会逐步取代手机”,只是还没有完全实现。

    对于端侧的AI大模型应用场景,谦询智库合伙人龚斌观察总结了三种可能出现的类型,首先是端侧原生集成AI模型,类似当下如苹果Siri之类的语音助手,帮助用户调用其他应用软件,成为智能手机之类硬件设备的新入手;其次是将大模型作为独立App,比如将开源大模型集成在手机端做一个独立应用,能够使用多种AI模型提升准确率和推理能力;最后,将大模型接入即时通信软件作为聊天机器人。总之,端侧的大模型将会成为未来终端交互的新入口。在他看来,大模型正在加速从云端向端侧转移,AI推理将在手机、PC、耳机、音箱、XR、汽车、机器人,以及其他可穿戴式新型终端上运行。端侧大模型优势很多,比如本地数据处理效率更高,节省云端服务器带宽和算力成本,对用户数据更好地进行隐私保护,开启更多交互新方式、新体验等。“可以想象,未来AI手机、AI PC、AI虚拟现实设备、AI可穿戴等产品都是AI智能体。”同时,龚斌也提醒,AI的投资与生产力往往并不是同步的,生成式AI或许也免不了会出现“炒作曲线”。

    在受访的专家中,不少人对围绕AI大模型做终端创业的前景持乐观看法。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AI大模型作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为各类智能终端设备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支持。这使得终端创业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设备、智能机器人等。这些设备和解决方案通过集成AI大模型,能够实现更加智能的交互、更加精准的识别、更加高效的处理等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体验。手机作为当前最普及的智能终端设备之一,其在AI功能应用方面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深入,未来手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升级和扩展AI功能应用,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有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更加智能的AI新设备来替代手机,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形态。而AI手机与AI新设备在未来智能终端形态中的角色将取决于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无论是手机还是AI新设备,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体验和工作效率。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则指出,当下围绕AI大模型进行终端创业探索,有望推动整个终端设备行业创新与发展。未来是手机继续融合AI功能应用,还是AI新设备出现替代手机成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形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未来智能终端形态将呈现多样化趋势,手机和AI新设备都可能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需要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关注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从而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期待看到,更多创新者和创业者在该领域中涌现,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事件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保险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
   第15版:地产·家居
   第16版:地产
   第17版:文旅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商业案例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快消
苹果VisionPro预订火爆 能否引爆虚拟现实市场
“干掉”智能手机?消费级AI原生硬件渐成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