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婷赵毅深圳报道
占地逾20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内,一件件经历岁月迁徙的文物折射出几千年以来的生活变迁与精神向度。观众置身其中,穿梭于过去与现在,感受、凝视、倾听,与不同文明细碎交谈,探寻时间长河中不变的智慧与审美。通过技术手段,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当下“隔空对话”。
这是济南华侨城欢乐荟“国家宝藏奇幻空间”以《国家宝藏》IP为基础打造的沉浸式文化项目——“东方智美”国宝数字体验展览现场。2月22日,“国家宝藏奇幻空间”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培育试点期为2年。
2024年被定为“消费促进年”。开年,以地域、文化、资源等自身特色优势为主线的旅游市场率先升温,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旅游正逐渐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近日,华侨城集团(华侨城A,000069.SZ)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供需之间的适配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堵点。企业应从需求侧出发,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R、AI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高端的服务以及更新鲜、更具科技感的旅游体验,而不是单纯在硬件设施上一味追求技术含量,忽视配套服务、精细管理的投入。
培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新热点
走进济南华侨城欢乐荟打造的“国家宝藏奇幻空间”,九件代表东方智慧与美学的国宝文物被当下新潮的沉浸式交互、数字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现代手法演绎,宛若一个乐园式的超时空文化博物场。中华上下五千年凝练于文物之中,诉诸当代精神生活,迸发出时光攒积的震撼。
日前,“国家宝藏奇幻空间”与其他41个项目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项目培育、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通过试点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并具有数字科技显著特征的智慧旅游新产品发展路子。
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介绍,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指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
早在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宣布开展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推荐遴选暨培育试点工作,并表示这有利于引导智慧旅游场景应用创新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场景、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休闲新需求。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智慧旅游的发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文化新型业态,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并培育沉浸式体验项目和数字艺术体验场景。
济南华侨城欢乐荟方面表示,“国家宝藏奇幻空间”入选首批试点项目之后,其将在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管理服务、制度规范、装备技术等方面积极创新,切实发挥好引领性、标杆性作用,为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探索模式、积累经验。
科技创新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包括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在内的旅游消费新场景、新热点的创造离不开科技支撑。
华侨城集团方面告诉记者,智慧旅游在技术应用、旅游体验、信息获取方式以及自主性等方面均与传统文旅产品有所不同。
以深圳欢乐谷为例,该项目在娱乐方面先后落地“5G+VLOG+AI”智能影像、“5G+VR枪林弹雨”等一批5G、AR、AI技术融合创新产品;在管理上,深圳欢乐谷推出“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园区运营情况,提高运营决策效率;涉及营销层面,深圳欢乐谷打造“新花橙”营销平台,落实消费者“预约、错峰、限量”的要求,完善线上消费服务,提升官方营销渠道。服务方面,深圳欢乐谷推出“i深圳欢乐谷”小程序,实现游客游玩预约、智能导览、虚拟排队等功能,游客可通过虚拟取号实现“边玩边排队”,消除传统排队带来的困扰。
据华侨城A公告,2023年1—12月,公司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9365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51%;2024年1月,公司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498万人次,为2023年同期66%水平。
华侨城集团方面表示,作为同时拥有文化、旅游两大主业的中央企业,华侨城在推动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理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在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指导和安排部署下,华侨城从2012年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布局,启动“智慧华侨城”战略,逐步将线下业务线上化,完成标准、产品、资金、数据统一,推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要求,华侨城集团制定“十四五”数字化发展专项规划,积极探索以技术创新赋能游客体验提升和运营提质。具体而言,华侨城着力打造数字化营销体系、智能化运营体系、高质量产品供给体系。其中,华侨城依托信息科技平台和数字化手段,分析顾客消费需求,实现精准营销,逐步将传统业务数字化;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旅游业务的数据汇聚、全域监管和多终端指挥调度,满足管控、决策辅助和景区运行管理、业务协同发展等需求。
“目前,数字化战略已经全面覆盖华侨城所有旅游企业,公司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与业务运营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路径。”华侨城集团方面表示。
坚持消费者需求导向
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支持。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重要机遇。
2023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加强重点旅游区域5G网络覆盖、鼓励重点单位网络建设资源开放、创新5G+智慧旅游服务新体验等重点任务,挂出5G+智慧旅游协同发展“作战图”。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的网络与通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截至目前,已有3382个4A和5A景区实现5G网络覆盖,占4A和5A景区总数的89%。
借助技术手段,旅游产业的管理和服务朝着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旅游体验。而随着旅游市场潜在需求的不断释放,数字经济让旅游的形式更加多样、选择更加多元,简单、省心的一站式选择成为众多游客的偏爱。
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数量超3亿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有超过70%的游客选择智慧旅游服务。《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体验旅游科技,且过半游客希望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是为了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但在实际情况中,科技含量不是终极目的。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公布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十佳和优秀解决方案,凸显旅游产业理性务实的发展方向,其中包括聚焦老年人游客需求(智慧旅游适老化),提出服务平台“长辈模式”解决方案;针对游客“找路难”提出“景区/度假区标识数智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