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在持续提升。
当前,“险资入桂”“险资入豫”“险资入黔”“险资入粤”“险资入湘”等均在加速推进。《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保险资金与地方政府属于“双向奔赴”,多地政府在吸引保险资金投资方面有新动作,例如通过项目推介会、投资洽谈会、座谈交流会、组织考察等多种形式,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专家分析称,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由于其投入门槛高,一般属于地方政府掌控的优质项目,投资后大多能产生良好的现金流回报,适合险资追求稳健收益的特性。同时,由于这些领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可以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各地政府大多给予特别支持政策。由此,保险资金投资风险有所下降,也能与地方产业升级实现协同。
规模增长快项目多元化
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披露,2023年保险资金通过不动产债权计划、不动产直接投资、不动产基金等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向广东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商业办公楼宇等项目累计余额超3000亿元。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累计投资余额超3000亿元。支持重大基建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发起设立基础设施类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135个,支持公路、港口、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对南沙、横琴自贸片区累计投资余额超500亿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资先进制造业余额逾4000亿元,投向超300个科创项目,包括核电厂、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新型企业。服务绿色低碳转型,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
中国平安集团(601318.SH)方面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广东余额近378.57亿,以公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为主,积极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平安产险保险资金投资广东余额近4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均投向城市基础设施、机场交通等重点领域;截至2023年末,平安人寿通过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产品形式直接为广东省高速公路、核能、会展中心、人才安居房等项目投资近320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平安健康险保险资金投资广东余额18.56亿元(含股权),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余额3.36亿元,有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
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官网统计,2024年,险资在参与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助力地方区域建设中动作频繁。自2月以来,有超过50个保险债权计划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已登记完成。
2024年3月6日,太保寿险投资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太平洋-广州地铁芳白城际股权投资计划(绿色),投资金额20亿元。该股权投资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广州绿色一号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履行期限为16+2年,其中投资期11年,退出期5年,延长期2年。
另一大型寿险公司近期在广东也有新动作。公告显示,平安人寿收购鹤山市合能商贸有限公司、维龙(江门蓬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100%股权,以达到100%持有位于江门鹤山、江门蓬江的两个稳定运营的物流园区资产的目的。上述项目均已完成工商变更。
3月19日,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招商信诺资管-温州市域铁路S1线基础设施绿色债权投资计划”,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资管”)设立“安联资管-无锡奥体中心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平安-厦门国贸天马光电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月20日,安联资管设立“安联资管-萧山西电电子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寻求价值投资长期回报
一直以来,险资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与投资形式灵活的优势,可以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共赢。
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另类投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保险资金作为优质长期资产的创设者和持有者,通过加大优质长期另类资产配置力度,在助力“三大工程”建设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同时,地方政府正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将催生新的投资主题和热点行业。围绕未来新兴产业布局,保险资金可以参与募集产业基金、引导基金、母基金等多元化基金形式,与地方政府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携手地方政府深度挖掘区内优质项目、锁定区内优质产业客户、深度链接区内的各类渠道资源,在区域发展中获取长期价值投资机遇、在区域布局中践行支持国家战略的光荣使命。
3月28日,在中国人寿(601628.SH)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表示:“现在市场上缺少的是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而寿险资金具有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特质和特征,组合灵活,是寿险资金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要优化投资组合,创新投资方式,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为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为国家的绿色发展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新华保险(601336.SH)方面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其服务国家战略投资余额超2435亿元,同比增速19.68%。投资举措进一步丰富,投资领域更加全面,投资额度进一步加大。除继续保持区域协调发展领域投资额度最大外,还加大在科创、绿色、中小微等领域投资布局。
对于如何挖掘地方更多优质项目,上述另类投资负责人进一步对记者表示:“一是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社会福祉项目,形成特色资管产品,创新社会资金参与社会责任投资的方式。充分识别各类客户的社会责任投资需求,持续挖掘市场中符合要求的优质项目。二是加大长周期考核指标,形成既要目标收益、又要相对收益的价值投资风格,发掘可持续投资标的。三是加大对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项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低碳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强与‘绿色保险’业务的协同联动。深化对绿色低碳投资风险的认识,主动防范和管控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政策加码“双向奔赴”
实际上,各地政府和监管机构均在积极引导,让更多险资融入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线效应。
1月,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晓勇披露,广东监管局高度重视“险资入粤”工作,通过搭平台、建机制、优环境,积极引导保险资金围绕广东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源头活水”。其中包括配合广东省政府与7家全国性保险集团签订战略协议,联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广东省金融局等召开多场保险资金项目推介会,促进投融资项目对接。以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为契机,与广州市政府、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搭建线上“险资入穗”投融资信息平台。
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江西监管局披露,江西大力推进“险资入赣”工程,在符合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前提下,通过债券、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来源。截至2023年年末,江西省累计引进保险资金2395亿元,其中股权债权投资428亿元,债券投资1805亿元,支持项目525个,有力支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内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资金需求。
3月21日,洛阳市金融工作局发布公告,就《关于金融支持制造业优势产业链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扩大保险资金运用,动态调整“险资入洛”企业及项目清单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吸引资金管理机构通过债券、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此外,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推进“险资入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拓宽险资投资领域。定期邀请保险机构实地考察上市后备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保险机构通过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等各种方式支持河南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加强政策引导扶持。采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各种形式引进利用保险资金支持河南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的,省财政按照实际融资金额给予企业不超过1%最高100万元的奖励,鼓励各地出台引进保险资金的专项奖补政策。
业内人士分析称,截至2023年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5%。保险业是公募基金市场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股市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债市的第三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在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非常广,包括现金、股票、债券、另类资产、衍生品等,资产配置相当灵活,且其期限较长,这些特性都促使保险资金能更加灵活地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正因为险资有以上天然优势,加上国家大力支持,吸引险资投资是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