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全国两会后,多地积极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比如深圳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州发展电动车基建以及上海支持智能算力高质量发展等。
政策层面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支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年会上也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发展自身,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采取务实举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就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日前对记者分析称:“深圳、上海等多地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象,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这些地区利用自身的产业基础、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也对记者表示:“深圳、上海等多地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现象,是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袁帅看来,多地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度”
“多地之所以积极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因为它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记者注意到,3月以来,多地布局发展强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14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官网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等。
随后3月19日,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着力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发挥北京优势。将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培育壮大各类科技力量,持续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等。同一天,郑州市发布《郑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布局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该《规划》提到,2035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70万辆,郑州市充电设施规模预计达到110万个。其中,个人充电桩90万个,公专用充电设施20万个。
3月22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市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算力浦江”智算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智能算力规模超过30EFlops,占比达到总算力的50%以上等。
就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向记者分析说,多地之所以积极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因为它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这些城市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也对记者表示:“多地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重要举措。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有助于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深圳、上海等地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象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加快步伐。”
“这些一线城市凭借其深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高度集中的科技创新资源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正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其中,深圳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仅拓展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抢占先机,强化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盘和林说。
那么,各地应如何利用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呢? 袁帅对记者表示,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因地制宜。例如,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可以依托其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和产业链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则可以借助其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鼓励给予新基建贴息和支持智能算力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袁帅表示,其他城市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方面,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王鹏认为,这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分析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创新能力,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二是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本地企业、研究机构和人才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三是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
袁帅对记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使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此外,还能带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柏文喜也指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其次,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兴产业往往能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绿色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再次,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较低的能耗和污染排放,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盘和林还对记者表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主要在于: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缔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提振就业并实现人才集聚,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竞争力。”
未来还需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受访专家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各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发展战略,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出台相应政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记者表示:“未来政策层面,建议从财政支持、金融引导、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出发,出台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柏文喜还指出,为支持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可以出台六个方面的支持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待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入新兴产业,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六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王鹏还建议,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以下支持政策: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
二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三是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提升本地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