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资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行收入普降 券商加速项目储备“修炼内功”

    本报记者罗辑北京报道

    投行“寒冬”再次来临。

    近日,上市券商2023年年报数据陆续披露,投行业务收入几乎全线承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晚八点,有27家上市券商披露2023年年报,单独列示了“投行业务收入”的有22家,其中19家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0家利润同比下滑,还有5家甚至“入不敷出”。

    究其原因,多位受访人士称,主要是股权融资业务、尤其是IPO和再融资项目的大幅下滑,造成投行业务承压。更严峻的数据来自2024年一季度,全市场股权承销规模(包括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可交换债,按发行日统计)缩水至713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2969亿元。

    在此背景下,有头部券商IPO团队出现百人以上的转岗。细分条线“换挡”是否是当前券商投行普遍的“自救”手段? 除了人才的内部腾挪,券商要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

    股权融资节奏放缓

    可以看到,投行业务的承压是普遍性问题。

    Wind数据显示,2023年这22家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合计为338.89亿元,上年同期该数据为436.37亿元,收入规模相当于打了八折。投行业务利润方面,问题更加突出。这22家投行2023年实现利润合计169.57亿元,上年同期该数据为262.12亿元,利润规模相当于打了六五折。

    多位券商业内提及,这是受市场股权融资节奏放缓影响。

    “一方面,在二级市场投融资节奏调整的背景下,IPO、再融资等项目整体脚步放缓;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A股行情疲弱,募资压力也相对较大。”一位私募人士提到。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场完成股权融资项目承销合计940个,共募集资金9470.3亿元,相较2022年同期数据(项目1161个、募资14532.75亿元)分别下滑约19%、35%,单个项目平均募资金额也出现缩水。

    进一步观察IPO项目,2023年全市场承销首发项目354个,募集资金3589.71亿元。2022年该数据分别为461个、募资5222.55亿元。2023年IPO项目同比下降23%,募资规模下滑31%,单个IPO项目募资规模也小幅缩水约1.19亿元左右。

    增发项目方面,2023年全市场完成378家增发,融资规模合计3891.5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约15%、36%,单个增发项目募资额从2022年的13.57亿元下降至10.29亿元。

    目前,股权融资节奏的放缓还在延续。

    以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全市场股权承销规模较上年同期下滑约76%。其中,IPO项目共38个,合计募资223.68亿元,上年同期该数据分别为96个、961.37亿元。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单个首发项目募资规模相较去年同期的约10亿元,下降至5.88亿元;另一方面,项目数的锐减,让不少中型券商在一季度也出现“跑空”。2023年一季度有32家券商完成至少一单的IPO承销,今年一季度只有18家券商“开单”。

    定力考验

    “近20年来,投行‘冷暖’的周期变化已轮转多次。在高潮期,投行冲锋挣钱,在低谷期,则需要充实储备、做好沉淀。对于机构而言,考验的是战略定力。对于投行人而言,也面临离开还是坚守的选择。若选择坚守,低谷期恰好可以用来沉淀。”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实际上,A股过去经历过多次投融资节奏变化。以距离最近的2012年IPO暂停14个月为例,彼时投行业务收入全面承压,正设法摆脱“看天吃饭”局面的券商“压力山大”。

    王骥跃回忆,当时投行人普遍面临收入骤降,没有项目就没有奖金,部分人员收入甚至“腰斩”,不少熬不住的投行人离开,但是也有很多人选择坚守。

    又一场投行“寒冬”或再度开启了对券商战略和投行人的“定力考验”。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信证券对100多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了调岗,并开始实行末位

    淘汰制度。也有头部券商提出加码北交所或其他板块。不过,亦有券商投行称,借机“把业务做细”。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人士提到:“面对IPO和再融资阶段性收紧,目前项目方面,投行响应政策,做好客户沟通,对项目的方案作出适当调整。例如IPO项目,做好板块定位,若有定位模糊的项目,发挥三道防线的拦截作用,暂缓申报或调整申报板块。再融资项目,则学习相关监管理念,注重申报前的监管沟通。同时,加强现有项目的辅导和核查力度,协助客户进一步提升规范性和整体实力,以满足更高的审核标准。”

    同时,人力资源调配上,国金证券投行也更为审慎。

    “近年来,公司一直坚持长短结合、股债并举的经营策略,在股权和债券业务上不断巩固行业地位。目前,股权业务仍然是国金证券投行非常重要的领域,除了在业务上开拓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行业专业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等,这些都离不开股权员工

    的支持。在选人用人上,投行更是秉承‘视人才为最重要的资本’的核心价值观,视人才为投行持续发展、持续创新、保持竞争力最重要的资本。因此,投行对待员工的调整一直是谨慎的。”

    弱市练内功

    注册制改革以来,投行事实上有一个扩张的“盛夏”。

    2020年年底,投行经历了春招扩容、秋招提前“开打”的“抢人战”。彼时,券商的“丰年扩编”计划,让投行岗位在各大招聘网站中热度高居不下,仅猎聘网一个月内的券商投行招聘信息就不下百条。

    相比此前的加速扩容,王骥跃提到,如今的节奏调整是正常的周期性波动,只不过有形之手加速了这个过程。投行“寒冬”本就是出清、整顿扩张期涌入的泡沫和风险的时机,这时候正可以“修炼内功”。

    “具体而言,在投行业务战略上,轻易转向、投入到非核心市场具有风险,因为周期总会过去。在弱市,投行实际更需要抓住优质客户,围绕优质客户提供资本服务。过去可能是多做项目,现在更需要围绕核心客户做深、做精。对于高峰期涌入的投行人,受彼时市场节奏较快、投行快速扩张影响,整体或较为浮躁,把项目做细、做精的时间和水平或都不够。如今行业低谷期,恰好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认真沉淀,打磨个人能力。”王骥跃说道。

    在机构层面,面对股权融资节奏放缓以及监管严把“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国金证券上述投行人士就当前机构动态提到,国金证券投行正在以此为契机,对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加强员工专业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全体投行人员对全面注册制新理念的理解,为未来的业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认为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环境而言,目前只是一个阶段性调整的时刻。在我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整体蓬勃发展的趋势并未改变。”国金证券上述投行人士提到,“在目前这种市场环境下,也有新的业务机会。从过往经验看,IPO和再融资收紧的政策往往出现在二级市场低迷、整体估值较低的时期,很多优质的上市公司价值会被低估,此时也是市场结构调整、并购业务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目前,国金证券在并购重组方面持续深耕,并加大了对并购重组业务的布局,引导企业在立足主业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或纵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为下一轮经济复苏做准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资管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保险·新金融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物业
   第16版:家电·文旅
   第17版:家居·建材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能源·化工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游戏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商业案例
激战分仓“二八定律”失效 腰部券商“抢人”逆袭
投行收入普降 券商加速项目储备“修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