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为助推新质生产力,银行也在探索和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创新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毕睿罡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创新,而创新活动普遍呈现出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因此银行需要进行金融创新,比如可通过“搭风险投资便车”的方式,为那些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尤其是获得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核心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频频被提及。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商业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从这两大产业入手,具体来说,应全面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前瞻研判,加大力度支持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领域。
在助推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金融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家银行也在创新产品和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外贸等领域小微企业,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
以上海银行(601229.SH)为例,该行围绕金融助力科技创新,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持续完善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为做好“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体制机制方面,该行总行层面设立科创金融部统筹规划,分行层面推进科创金融专业团队建设,支行层面通过浦东科技支行开展先行先试,开展创新探索,带动专营体系建设,全面覆盖科技型企业综合需求。
在渠道与生态圈建设方面,上海银行持续加强与政府、平台协会的对接与联动,整合产、政、研、学等外部资源,形成多方合作模式。其中,作为上海市经信委牵头举办的首届未来产业大赛唯一合作银行,上海银行发布未来产业专项金融支持方案,针对五大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专项对接,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满足科技类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在产品服务方面,上海银行优化投贷联动业务流程,为更多高成长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融合支持;加深与上海市中小微担保基金合作,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其他“解企业燃眉之急”的业务,引入技术因素优化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融资业务,首创专利许可收益权融资模式,业务规模居市场前列。
“商业银行在助力新质生产力方面,可从服务创新型企业入手,设立专项金融产品,支持知识产权质押和研发投入,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革信贷审批流程,实现精准匹配新兴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还可尝试投贷联动模式以及推进绿色金融和产业链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
破解信息不对称
当前,金融管理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此次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叶怀斌告诉记者,在直接融资方面,国内设立了科创板、推出北交所,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IPO上市发行;在间接融资方面,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不过,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融资需求和企业资金需求期限匹配问题。科技型企业大部分需要“长钱”,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将融资与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相匹配、与企业现金流期限相匹配。二是针对普惠小微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并充分考虑小微企业对资金成本的接受度。三是对“专精特新”制造业的支持,要分析其转型升级的特点与难点,把握“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重知识产权的特点,创新信用增信方式。
关于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洪勇指出,首先,目前的风险评估体系对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和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高,这限制了银行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其次,科技企业在成长初期往往需要长期、稳定且成本较低的资金,而市场对此类资金的供应并不充足;再次,相关法律环境和制度保障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在知识产权质押等方面;最后,信息不对称也是科技企业融资的一大难题,银行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并评估科技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技术优势。
科技企业融资面临的难点亦暴露了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存在的短板。毕睿罡向记者分析:“传统的商业银行很难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一大难点在于,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难以从众多企业中筛选出哪些是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考虑到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于筛选、支持创新型企业更加专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搭风险投资便车’的方式,为那些获得风险投资支持,尤其是获得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具体来说,就是以股权+债权融资的方式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这种股权+债权融资的模式对于银行来说,不需要自建队伍来筛选优质企业,解决了自己筛选企业的困难。”
下一步,商业银行如何完善科技金融更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毕睿罡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子公司对各类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过子公司投资于风险投资市场可以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真正把支持我国科技创新落在实处;银行体系大量资金的加入也能够做大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规模,让风险投资在支持企业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行业方面,叶怀斌建议,商业银行发力科技金融,应重点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布局国产替代、数字化改造、战略新兴产业等方向。一是重点布局国产替代方向。加大对“卡脖子”领域的重点支持,着力改善具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助力保障产业链安全,稳链、固链、保链。二是重点布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领域。提升对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全面盘活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资源和经营潜力。三是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发挥商业银行整合金融资源的优势,为新兴产业提供投、贷、债、股、保、租等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信科技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数据信息中的资源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公开表示,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积极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