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农信反腐持续高压 省联社改革根治“前腐后继”

    本报记者郭建杭北京报道

    农信系统的反腐力度持续加大。2月以来,安徽纪检监察网消息显示,阜阳颍淮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利辛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卢一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亳州药都农商行原新城支行行长梁富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三人目前正接受相关部门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安徽省农信系统反腐工作仍保持较大力度,近期安徽省农信系统2025年度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安徽省党建会”)对2025年的反腐工作内容给出明确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对记者表示,农信系统反腐与省联社改革相辅相成,都是为了消除省联社系统现阶段存在的弊端,以更好地激发农信系统活力。省联社改革是反腐的升华,可以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金融领域为首要反腐重点

    省联社通过加强反腐败斗争,减少裙带关系和权力寻租空间,同时为省联社改革积累社会信任。

    记者了解到,阜阳颍淮农商行及利辛农商行被调查的两位原高管,分别在2021年年底以及2022年年中离开农商行工作岗位。

    公开信息显示,阜阳颍淮农商行在2013年获批开业,张勇为首任董事长,2021年12月阜阳颍淮农商行法人代表由张勇变更为赵亮。目前阜阳颍淮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为高伟。

    利辛农商行的原高管也在此前出现过变更。监管批复文件显示,卢一运于2014年12月起任安徽临泉农商行首任行长,2018年1月调任利辛农商行董事长。2022年6月,利辛农商行法人代表由卢一运变更为王学兵。目前利辛农商行官网显示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王学兵。

    利辛农商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农商行高管早已更换,原高管被带走对银行方面没有影响。”

    2023年至今,安徽农信系统反腐力度持续加大。蚌埠农商行原副行长谢永生、阜阳颍东农商行原董事长姚清、来安农商行原董事长汪贻强、铜陵农商行原行长王琴等十余人相继被查。

    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显示,自2024年1月起将金融领域列为首要反腐重点,通过强化纪检监察派驻监督、推动纪委书记异地任职、调整领导班子等措施整顿系统风险。

    2025年2月21日,安徽省联社理事长叶红云在安徽省党建会上指出,2025年要以大抓工作落实为出发点,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快机关效能建设,驰而不息推进作风转变;以及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持与驻社纪检组同频共振,坚决惩治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等方面工作。

    农信系统改革专家陈星润告诉记者:“省联社通过加强反腐败斗争,减少裙带关系和权力寻租空间,同时省联社反腐成果可为省联社改革积累社会信任。”

    陈星润进一步指出,安徽省联社于2024年启动专项整治,调整了25家农商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推动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任职,并将反腐发现的风险点转化为制度补强方向,如建立关联交易穿透管理、贷款三查分离等23项内控制度;同时安徽借鉴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模式,通过优化股权结构于2023年完成7家农商行股权优化,国有资本占比提升至34%,并引入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强化省级统筹能力。

    2025年安徽省党建会议进一步明确“农信姓党”的政治属性,将反腐成效与选人用人标准挂钩,加强监督和制约等措施,为省联社职能定位的调整和治理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实践上的支持。

    就2025年金融反腐工作的目标及其他相关问题,截至发稿前安徽省农信联社方面未有更多回复。

    推动改革遏制腐败

    省联社改革绝非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一场触及利益格局的深层变革。

    一位熟悉农信系统人士指出,安徽省农信系统目前已拉开省联社改革大幕,启动市域改革,同时金融反腐与省联社改革有密切关系。

    对于安徽省联社改革,2025年1月22日召开的安徽省农信联社二届六次大会提出“进一步把准改革发展方向,梳理总结经验做法,聚力攻坚,持续发力,统筹推进改革化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2024年12月4日,濉溪农商银行正式并入淮北农商银行,标志着安徽省地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改革已完成“第一单”。

    目前各省农信系统推进的省联社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建立专业化治理体系,遏制贪腐问题。

    对于省联社改革能否解决农信系统的贪腐问题,陈星润认为,专业化治理通过制度重构、权力制衡和技术赋能,可以有效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但必须持续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问责,以巩固改革成效。

    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名誉院长熊德平告诉记者,结合当前农信联社改革实践,省联社改革对化解系统腐败具有关键作用,但还需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实现标本兼治。农信系统腐败现象的形成与多重治理缺陷密切相关:一是股权结构失衡导致内部人控制,部分省份农商行由民间资本控股,形成“资本套利—权力寻租”的恶性循环;二是行业管理职能与监管权责错配,省联社对农商行的实质性约束不足,市县层级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对于省联社如何改革才能减少系统内部贪腐问题,熊德平认为省联社改革需从治理体系重构入手。“首先,通过组建省级统一法人机构或农商联合银行,稀释民间资本过度集中的股权比例,引入省属国企作为国有战略投资者,从源头上阻断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干预信贷决策的利益链条。例如可对民营股东占比较高的县域农商行实施股权重组,建立股东资质穿透审查机制,对存在套利嫌疑的资本实施一票否决。其次,通过市场化控股机制重塑治理权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分立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同时采取分步走策略推进地市级统一法人整合,阻断县域小法人模式下腐败的跨区域传导。”

    陈星润具体指出:“首先,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明确省联社与下属农信机构的职责界限,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于省联社。省联社应放弃行政干预职能,转变为以服务、科技、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总部模式,减少对农商行具体业务的直接控制,降低因权力集中而产生的腐败风险。同时,应设立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并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次,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建立分层监督体系,例如通过省联社巡察组、纪检监察组对农商行主要负责人及信贷审批等关键领域持续监督。在外部监督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搭建省级农信廉情大数据平台,整合工商、司法等12部门数据,实现关联交易自动预警,强化省纪委监委驻点监督。再次,完善内控体系。将廉洁风险防控融入业务流程,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贷款审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此外,推动股权结构改革。通过引入国有资本、优化民间资本比例,增强对农商行的控制力,避免因股权分散而引发外部势力的不当干预或内部人员的控制问题。最后,重塑文化生态。大力培育以廉洁、诚信、合规为核心的金融文化,让金融文化融入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中,并将合规表现与员工晋升挂钩。”

    熊德平指出,从包括安徽在内的多地实践看,省联社改革还需强化以下关键机制:一是动态穿透式监管:建立省级大数据风控平台,实时监控资金流向;二是薪酬激励与问责对称:实施薪酬延期支付与风险准备金制度,将高管收益与长期资产质量挂钩,建立“一案双查”机制,对重大风险事件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党委主体责任;三是技术赋能廉洁治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涉农信贷全流程存证体系,防止虚构贸易背景、贷款挪用作弊,实现农户信用评级、贷款审批、资金使用的线上透明化;四是外部监督协同网络:强化银保监部门与纪委监委联合办案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合规性检查,弥补省联社专业监督力量不足的短板。

    省联社改革绝非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而是一场触及利益格局的深层变革。唯有将产权改革、治理创新、技术赋能相结合,才能打破“查处一波、再生一波”的腐败周期律,真正筑牢农村金融的廉洁防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资管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家电
   第17版:智造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车视界
   第30版:消费
   第31版:消费
   第32版:40年40人
安徽农信反腐持续高压 省联社改革根治“前腐后继”
政策红利+金融创新双轮驱动 银行挖潜50万亿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