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在DeepSeek热潮带动下,中国科技巨头们正在大幅加码云和AI领域的投资,其中三大运营商尤甚。高盛在其发布的最新研报中指出,三大电信运营商正悄然成为中国AI大潮下的核心受益者,他们不仅将直接参与云计算业务,还通过为其他云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从而分享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来到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所属企业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当前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加速发展,正给世界带来深刻改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三家企业要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千行百业。
产业面与政策面的双向拉动,进一步提振了市场对三大运营商增长前景的信心。Omdia电信战略首席分析师杨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未来十年毫无疑问将是属于AI的时代,而云和算力将是未来决定并拉开科技巨头们AI实力差距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正是运营商近三年重点投入的两大板块。
全面参与算力网络建设
运营商全面参与算力网络建设,处于从数据资源化向资产化迈进的关键期。
业界关注点重回云和算力,离不开巨头日前的频频动作。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阿里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细窥阿里重仓“云+AI”战略的驱动力,来自其刚刚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业绩报告。财报显示,该财季阿里总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489.4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阿里云财季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云收入持续两位数增长,AI相关收入连续六个财季三位数增长。
吴泳铭表示,此轮AI爆发远超预期,将是几十年一遇的变革,而阿里视AGI(通用人工智能)为首要目标。如果AGI成真,AI相关产业大概率成为全球最大产业。因此,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内将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三方面加大投入。
与此同时,腾讯与字节跳动也紧随其后。继2025年年初将腾讯元宝转入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之后,腾讯近期又将旗下多款产品和应用调整进CSIG,将元宝推上了App Store总榜第二;字节跳动则重新调整了AI团队的组织架构,聚焦于通过丰富的应用矩阵争夺用户。
三大运营商的增长动力也正来源于此。高盛分析师郭劲分析指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营运商正从两大关键领域获益,一是客户部署AI应用,二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云端运算业者对AI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增加对营运商数据中心(IDC)和专线服务的需求。
在杨光看来,面对互联网巨头的相继布阵,三大运营商不仅是重要供应商,也是强劲对手,尤其是在云领域,运营商近年来份额增长迅速,后来居上,加上充足的现金流与较强的营收能力,已率先在算力领域部署,这将拉开巨头间的AI竞争大幕。
国金证券指出,当前AI发展对于基础设施有明确而巨大的需求,标志着国内外AI军备竞赛正式开启,有望拉动AIDC建设加速。中原证券研报则指出,运营商全面参与算力网络建设,处于从数据资源化向资产化迈进的关键期,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路径,具备科技成长属性,价值有望持续重估。
成本优势明显
截至2023年,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IaaS的份额占中国公有云IaaS份额比例达到33.63%。
云计算的优势能带来什么?AI大模型的落地高度依托云计算的能力。在全球市场,亚马逊、微软都依托于云业务的巨大优势,在大模型领域构建了与Ope-nAI分庭抗礼的格局;在中国市场,阿里、百度、腾讯、字节跳动也依托云的优势,在国内AI版图上均迅速成为一极。这也让三大运营商同样虎视眈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4年)》显示,从2021年起,运营商连续三年份额增长。截至2023年,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的IaaS的份额占中国公有云IaaS份额比例达到33.63%,超过三分之一。其中,财报显示,天翼云2023年全年营收达972.3亿元,同比增长67.9%,对比同期,榜首阿里云的年营收增速仅为3%。而IDC调研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天翼云、移动云两家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分别为13%、9%,分列第三、四位,直逼阿里云和腾讯云。
对于三大运营商的前景,郭劲认为,电信运营商的云业务相比其他云公司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首先,在IDC(数据中心)方面,运营商建有自己的IDC,不依赖外部IDC服务提供商,甚至为其他云公司提供IDC服务,使其云业务的IDC开支较低。其次,运营商云业务的带宽成本大幅低于其他云公司,因为运营商使用自有网络基础设施,而其他云企业需要向运营商支付连接不同数据中心的带宽和专网费用。
据其测算,对于IaaS业务,如果使用外部IDC和带宽,数据中心成本(IDC服务和带宽)将占云公司总成本相当大的比例。以青云科技为例,其数据中心成本(包括机柜、带宽等)占其总成本的50%—60%。
最新消息显示,三大运营商目前在其云业务端已经相继接入DeepSeek。由于政务客户约占电信运营商云收入的30%,因此,郭劲认为,政务机构及大型国企部署AI大模型将明显利好电信运营商。
押注部署智算
根据规划统计,三大电信运营商2024年全年预计建设智算规模达31.6EFlops,同比增长107%。
在云业务为运营商带来崛起红利的同时,算力的先发部署优势,则增添了运营商在巨头AI领域竞争的底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近日公开表示,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已超过880万,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对此,杨光推测,运营商作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主力军,在其中应该占比不菲,虽然近些年意图在网络侧转型,但算力在其投资支出倾向中仍能反映趋势。
根据公开招标信息,2024年3月,中国联通率先宣布集采2503台人工智能服务器,以加速智算中心建设。同年4月,中国移动启动2024—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采购,包括7994台AI服务器及配套设备,总金额约为150亿元,创下彼时国内最大规模AI服务器集采纪录;同年7月,中国电信宣布服务器集采规划,总标包数量规模达15.6万台,总金额168亿元。
同时,据天风证券统计,2024年1—6月,智算中心招投标相关事件中,运营商招标占总体招标数量的55.8%,占据份额超过一半。“这些信息侧面反映了运营商在国产算力领域部署的地位。”杨光表示。
在资本支出方面,据公开财报,中国移动2024年计划算力网络投资达475亿元,同比增长21.5%,目标是构建“规模与技术双领先”的全国性算力网络,支撑全国算力网络中枢建设;中国电信2024年涵盖云与算力的投资计划额则为180亿元,其中,智算算力规模计划增幅达90.9%;中国联通虽未公布具体开支金额,但提出“算网数智”投资适度超前的目标,而其2023年算网数字业务收入,已占主营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
根据规划统计,三大电信运营商2024年全年预计建设智算规模达31.6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同比增长107%。其中,中国联通预计建设14.7EFLOPS,中国电信预计建设10EFLOPS,中国移动预计建设6.9EFLOPS。
电信分析师周桂军认为,近期三大运营商股价表现强劲,反映出市场对其算力布局的认可,运营商在算力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也将持续受益于未来AI、云计算需求增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算力规模目标为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35%,并要求东西部算力协同发展。业内认为,运营商作为执行主体,承担了主要建设任务,其机架数占比预计随政策推进进一步提升,这也将持续带动其市场价值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