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文/董亚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黄土高原乡村地表千沟万壑、产业基础薄弱、植被覆盖较低、生态治理较难,是全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也是最能彰显“千万工程”实践伟力的区域之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中之重。甘肃省会宁县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农业县。

    在“千万工程”启示下,会宁县通过创新举措确保粮食安全。会宁县太平镇通过农户自种、亲友代种、合作社流转耕种和村“两委”托底统种的“3+1”模式有效盘活长期闲置土地资源。以太平镇牛家坪村为例,通过由村集体统种长期在外人员、无劳动能力人员耕地,2024年耕种580亩,既实现了村内耕地“无撂荒”,又收成了10000斤甜荞麦、7000斤苦荞麦、51000斤洋麦。

    走进会宁大地,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示范村还是整治村,整体的软硬件设施都有了长足进步。

    太平镇干部介绍,针对种植规模小、流通渠道效率低等问题,太平镇在青江驿村、大山顶村谋划成立了由村集体经济入股的农机服务中心、农资服务中心、农运服务中心,一方面以成本价为本村种地农民服务,另一方面以社会化服务模式对外村进行服务,所有收入用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地活起来、人富起来”的显著成效。

    在构建多元化种植格局破解“谷贱伤农”难题的实践中,会宁县新庄镇依托“引黄上塬”水利工程,大力发展旱塬山区高效节水农业,集中资源建设新庄镇现代寒旱农业生态产业园,其中建设6000亩马铃薯高效节水种植示范基地一处,建设8000亩高效节水玉米基地一处,建设3000亩高效节水优质粮谷种植基地一处。同时,针对主要作物设定单产提升目标并实施补贴政策,激励农户增产。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关键之举。会宁县拥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等众多“金字招牌”,在“千万工程”启示下,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农业产业模式。走进位于大山川的甘肃蒲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帮扶于一体的“大山川蒲公英茶”特色产业,公司2024年产值1000多万元,提供务工岗位500多人次,农户每亩增收3000元左右,让昔日田地里摇曳的小小蒲公英变成了村民的“致富花”。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宁县将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强经济、增收入方面,攥紧农民“粮袋子”,鼓足农民“钱袋子”,丰盈集体“金袋子”。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资管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家电
   第17版:智造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车视界
   第30版:消费
   第31版:消费
   第32版:40年40人
微工厂助力乡村振兴
县域“直播电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水”
特色农业助力农民增收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乡村振兴·社科青年春节返乡调研
2592A04C_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