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底餐饮业“假榜单”乱象

    图为某电商平台售卖的相关牌匾。本报资料室/图

    本报记者刘旺北京报道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往往会参考各种美食榜单和推荐。而此前,上海普陀警方侦破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却让我们看到了餐饮行业中存在的“真假榜单”乱象。

    该案件中查获的假冒“必吃榜”“黑珍珠”牌匾上万个,涉案金额高达一百余万元,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众多消费者可能被误导的经历,以及正规餐饮企业和平台所面临的困境。对于餐饮或者住宿业来说,假牌匾泛滥必然导致“真榜单”含金量下降,甚至出现“真店客流被假店截流”现象。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仍有商户在售卖相关假冒牌匾,并且造假目标从美团、大众点评扩展至地图、短视频、社交等平台,如伪造“某地图推荐商家”“某网红打卡地标”牌匾,形成跨平台荣誉造假生态。

    而平台方也在积极治理相关情况,大众点评“必吃榜”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去年开始,美团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打击此类违规行为。2024年6月至今,大众点评平台已线下治理了近150家违规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荣誉的餐饮商家,线上治理商家数量达上千家。消费者线下就餐时请擦亮眼睛,可以随时通过大众点评App实时核查商家是否真实上榜,避免踩坑。

    流量“歪主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该电商平台,这样的店铺数量超过了10家。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目前仍有多家店铺在售卖相关假冒牌匾,产品价格根据牌匾的材质略有差别。不少店铺将“必吃榜”“珍珠餐厅”等关键词放到了产品名称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该电商平台,这样的店铺数量超过了10家。在某店铺内,最便宜的一块与美团、大众点评相关的牌匾仅售28元,销量已超过了40单。而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其相关产品已经卖出了400单,均价在百元上下。

    面对监管方的施压,已经有店铺缩减了业务范围。“私自做要‘踩缝纫机’,你们不怕举报?”一位经营工艺品的网店老板如此表示。他提到,从2024年11月开始,他的店铺已经不再售卖美团和大众点评发布的榜单的相关牌匾。但话锋一转,该老板又表示其他平台的榜单可以做,“因为他们没有查呀。”

    在该工艺品网店的详情页,商家还展示着“往期物料定制风采”,并表示,“专业设计师排版设计,定制设计各类美食餐饮授权牌,多种材质组合。各类品牌材质均可以定制,海量模板供您选择。”其展示的往期物料款式超过了100个。

    另一家“奖牌店铺”则没有上述顾忌,在得知牌匾所制作的店铺并非上榜店铺之后,该店客服直言:“没有上榜的话也没关系,就是一个正常奖牌。”

    大众点评“必吃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买卖“假奖牌”外,这类造假还包括,虚假宣传(非上榜商户使用“必吃榜”宣传)、不规范宣传(上榜商户的本地/异地连锁门店在宣传时未标注上榜城市、年份及分店名)、品牌侵权(非上榜商户未经授权使用“必吃榜”Logo及字样,文字标注“努力冲榜ing”等话术)等,还有些热门景区的商户把“必吃榜”Logo改成“必吃餐厅”,误导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各个平台的榜单,最初的设立目标都是在餐厅和消费者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线下商户加大客流量。

    以大众点评“必吃榜”为例,在香港地区,2023年榜单发布后,上榜商户流量环比增幅接近30%。而抖音“热销榜”,商家在达到一定考核标准后,可以获得一定的推流,提升新客占比。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必吃榜”设立的初衷,是基于用户真实评价,帮助更多消费者探索发现“好吃、不贵、体验佳”的优质餐厅。

    但显然,假牌匾的泛滥正在消解行业公信力。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两家挂着“人气榜”“推荐榜”牌匾的餐厅连续踩雷后,已不再信任任何榜单推荐,“现在进店先搜同款奖牌,百元就能买到的荣誉有什么意义?”

    这种“榜单免疫”现象已有数据佐证,《浙江日报》旗下潮新闻报道称,有调查显示,68%的消费者表示不再盲目相信各类美食榜单。这一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餐饮行业公信力的质疑,也是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警示。

    真正上榜商家则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记者了解到,“必吃榜”要综合商户的评价真实可信、口味优中选优、长期稳定体验佳、符合日常消费水平、满足日常就餐五大维度进行评选,并且在考察期内不能发生证照不全、食品安全问题等违法违规行为。

    餐饮从业者李强告诉记者,他的烧烤店铺虽然没有被评选为一些榜单的上榜店铺,但是,很多店铺被评为上榜店铺的背后,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服务、菜品上保持稳定。如果一家上榜店铺周边短期内出现很多家使用假冒牌匾的邻居,这对上榜店铺是不公平的。

    多方助力重拾榜单公信力

    据介绍,2024年6月至今,大众点评平台已线下治理了近150家违规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荣誉的餐饮商家,线上治理商家数量达上千家,配合警方线下捣毁多个售卖“假奖牌”的涉案团伙。

    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认为,重拾消费信心需各方携手共进。行业应强化自律,构建严谨的评选与监督体系,确保榜单真实可信;商家需秉持诚信,提升服务品质与食品质量;平台要加大技术投入,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则需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并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消费者辨别能力。

    记者注意到,已经有制作售卖假冒牌匾的人员被抓。2024年11月,有消费者在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现店内挂有某知名评价类平台“必吃榜”的牌匾,但在线上查询时并未找到,且店内餐品口感较差,疑似虚假宣传,于是向警方报案。

    据调查,该牌匾系餐厅老板在某奖牌制作网店购买。警方循线追踪,发现涉案的网店主营奖牌、奖杯制作,同时也在销售该平台“必吃榜”的牌匾。网店的实际经营人为嫌疑人陈某和李某,且二人还在外省某地经营着两家线下奖牌奖杯以及门头牌匾制作店。掌握相关证据后,警方成功将陈某、李某以及店内的员工林某抓获,并查获大量印有“必吃榜”“黑珍珠”等标识的假冒牌匾。

    另外,平台方也在持续进行监管治理,据介绍,2024年6月至今,大众点评平台已线下治理了近150家违规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荣誉的餐饮商家,线上治理商家数量达上千家,配合警方线下捣毁多个售卖“假奖牌”的涉案团伙。

    此外,美团、大众点评已开通线上举报通道:商家可通过开店宝App联系客服,消费者可以通过大众点评App联系客服。

    实际上,面对上述乱象,商家的自律也显得极为重要。

    李强认为,现在很多餐厅都极为重视流量,线上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线下雇佣年轻男女们展示才艺,以此吸引消费者。但餐饮业的竞争还是要回归本质,回归菜品的竞争上。谁能让消费者安心摘下“打假滤镜”,谁就能在洗牌中活得更久。

    詹军豪也提到,为推动餐饮行业可持续发展,商家应注重品牌建设,以优质产品与服务赢得良好口碑;平台需完善规则,加强对商家的审核与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强大监管合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助力餐饮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保险
   第11版:新金融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智造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消费
   第30版:消费
   第31版:消费
   第32版:商业案例
起底餐饮业“假榜单”乱象
两会聚焦白酒出海 行业多重痛点亟待解决
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