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易妍君广州报道
日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演“奇幻”时刻。7月12日,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1,这也是自2002年12月以来首次出现欧元兑美元平价。
欧元兑美元的迅速贬值,使得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进一步加深。“美国高通胀带来的消费和联储负反馈,或将全球拖入新一轮衰退。”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负责人黄文涛在近期的分析报告中直言。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7月以来,市场对于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迅速升温。这背后,美国及欧洲经济基本面下行、通胀水平居高不下成为主要导火索。
当前,国际投资者正在逃离欧元资产,欧美股市持续震荡。在机构投资者看来,海外经济衰退预期或在短期内扰动A股,但A股未来的走势仍然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同时,与全球资本市场相比,处于盈利复苏趋势中的A股依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
衰退迹象凸显
从最新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美国及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衰退迹象日渐凸显。
7月以来,美元指数强势走高。7月11日,美元指数盘中突破108大关,创近20年来的新高,并维持高位震荡。12日盘中,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1,创下近20年来最低纪录,而日元兑美元也维持在136左右的低位。
对于欧元、日元贬值的原因,南方基金有关人士表示,“前者是因为市场对欧洲央行加息幅度的预期降低,后者则主要由日本央行坚持收益率曲线控制,继续大量买入国债所致。短期看,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日欧基本面较弱等因素均支撑美元指数维持在高位。”
从最新公布的各项数据来看,美国及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衰退迹象日渐凸显。根据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6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从5月的56.1下降至53,其中代表需求的新订单分项从5月的55.1下降至49.2,为两年以来首次低于50的荣枯线,预示着需求放缓。此外,美国5月实际消费支出环比下滑,美国居民实际收入也开始下降,而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跌至历史新低。
美国劳工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9.1%,预期增长8.8%,5月增长了8.6%。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5.9%,亦高于预期。
中金公司分析师刘政宁指出,目前消费占美国GDP的比例约为70%,如果消费持续疲软,对经济增长或将带来较大影响。结合美国经济数据,美国经济或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但由于劳动力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继续存在,通胀风险仍难言解除。“根据我们的预测,下半年美国CPI同比增速或将保持高位,至年底或仍达到6%,美联储也很难在短期内放缓货币紧缩。在物价上涨、货币紧缩、需求走弱的三重夹击下,下半年美国经济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黄文涛则担心,美国高通胀带来的消费和联储负反馈,或将全球拖入新一轮衰退。他解释,由于承担着全球最终的终端需求,一旦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全球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都将进入衰退深渊,并且由于所处产业链的位置不同,衰退的风险和程度比美国更大,市场的避险情绪更高。例如,欧洲的衰退风险更加复杂,政治博弈、能源危机很难有效定价和准确预判,冲击幅度和持续时间可能远超常规经济下行周期。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前四大经济体德法意西的PMI数据在6月进一步转弱,其中制造业PMI已跌至2020年水平,服务业PMI连续两个月回落。不仅如此,德国5月贸易差额录得-10亿欧元,为自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欧美加息+股市震荡
愈演愈烈的加息预期对美股形成打压,而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亦让国际投资者开始逃离欧元资产。
就投资者关心的货币紧缩政策,上述南方基金人士分析,自6月中旬以来,美国收益率曲线结构扁平化趋势明显。尽管近期十年期美债利率回落至3.0%左右,但考虑到通胀压力未实质缓解,三季度美联储仍将继续(采取)紧缩措施,美债利率阶段性触底,或有进一步回升的空间。
在中信证券FICC首席分析师明明看来,虽然未来若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继续下降,或将推动通胀回落,但核心通胀预计仍存在较高的黏性。他在研报中表示,美国6月CPI数据披露后,为控制通胀预期,美联储7月存在加息100bps的可能性,需高度关注后续美联储官员讲话以及7月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初值。
至于面临更高通胀压力的欧元区,加息周期也在持续。欧洲央行管委穆勒日前表示,预计欧洲央行7月将加息25个基点,9月加息50个基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经济基本面下行、市场对欧洲整体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国际投资者开始逃离欧元资产。
兴业证券相关研报指出,从资金流动来看,2022年6月,欧洲(主要)股债市场资金净流出226亿美元。其中,股市净流出97亿美元,连续五个月净流出但流出量继续环比收窄;债市净流出129亿美元,连续六个月净流出,流出量持续增加。
愈演愈烈的加息预期对美股也形成了打压,在美东时间7月8日~7月13日的4个交易日内,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持续下跌。
重阳投资方面指出,本轮衰退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能是决定后续海外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对于海外股票市场来说,衰退初期市场整体的风险释放可能尚未结束,但在市场已经大幅调整的情况下,部分行业和个股的结构性机会可能已开始出现。
A股仍“以我为主”
预计A股在三季度还会走出一段相对独立的行情,美股的下跌对A股可能只是一个次要的负面影响。
虽然今年内美股表现不佳,但得益于中美经济周期以及中美货币政策错位,自4月底至7月初,A股走出了独立行情,实现了强劲反弹。不过,此轮海外衰退预期升温,短期内仍将扰动A股。
7月5日,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后开始调整,整体小幅震荡下跌。对此,上述南方基金人士分析,在资金面出现边际紧缩的变化后,市场开始了反弹后的调整,在前期两个多月的单边上涨中,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回调,随着紧缩预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短期市场可能进入震荡博弈状态,部分行业在本次市场上行过程中积累的估值风险可能有所暴露。
他同时谈到,海外因素可能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明显变化,在明显的衰退迹象出现前,国内因素仍将主导市场。7月A股核心矛盾仍在国内,经济基本面仍然支持整体流动性宽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叠加稳增长增量政策落地,三季度国内经济有望加快复苏。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赞同这一观点。他判断,如果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复工复产稳步有序推进,预计A股在三季度还会走出一段相对独立的行情,美股的下跌对A股可能只是一个次要的负面影响。
对于具体影响,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在研报中指出,全球衰退对分子端带来的冲击并不一定影响到A股,A股的基本面有其独立性,美股下跌对于A股更多是风险偏好上的压制。本轮来看,中美经济周期错位,美国衰退成为共识,而中国在货币宽松、财政刺激下存在较好的经济修复预期。美股后续若暴跌,或对A股存在一定冲击,但无法逆转当前筑底回升格局。
他认为,全球衰退预期升温还将从两个方面影响A股:其一,美债收益率止涨,中国货币政策更独立,缓解成长股估值压力;其二,商品价格下跌,通胀缓解,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压力下降,中下游企业状况迎来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华尔街投行日前集体唱多中国股市。其普遍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合理,政策偏向宽松,有望继续跑赢全球。摩根大通表示,中国为全球股市提供了一个“安全避风港”;花旗银行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为“超配”;美银证券建议投资者“将短期调整视为买入机会”;瑞银预计,中国股票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跑赢全球股票。
谈及未来A股投资策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总监、基金经理王大鹏表示,市场风格上预计7月仍有反复,中报业绩可能对市场有冲击,可关注业绩相对较好的医药和军工企业;此外,伴随经济基本面数据改善,专项债资金集中投入使用,基建及地产下游也存在修复空间,可关注建材、家电等行业。
他预计,在中报业绩利空消化之后,更看好成长、消费板块。国内社融处于快速回升期,利好成长股估值扩张。同时,随着下半年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美债利率下行也可能会对A股成长板块形成一定刺激。此外,下游消费、中游制造等行业将受益于PPI-CPI剪刀差快速收窄。其中,中游制造关注风光储能、新能源车,下游消费关注医药、白酒、家电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