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礼清 孙吉正北京报道
在新茶饮、咖啡及饮料等快消领域高度竞争的时代,站在品牌背后的供应商们也被卷进上市、融资的通道。
2022年7月13日,宝立食品(603170.SH)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7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而站在宝立食品背后的则是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达美乐、喜茶等一众知名餐饮品牌。
宝立食品只是一个缩影。三元生物、田野股份、恒鑫生活等站在品牌方背后的供应商们早已经扎推踏上资本之路。
近年随着新茶饮、咖啡等行业的爆发,各大品牌争相拓展市场,纵观行业发展脉络,消费品牌们对于供应链的投资正在不断攀升。“现在几乎任何一个产业的竞争都不再是终端品牌方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和另一个产业链的竞争,这里面就包含着供应链,而供应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乘新消费热潮“起飞”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达831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28亿元。
当前品牌方们在不断进行市场厮杀时,后方的供应商们却已经纷纷开启上市、融资进程。
对于宝立食品来说,外界对于其并不熟悉,但作为食品调味料供应商,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达美乐、喜茶等众多知名餐饮企业都是它的客户。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21年已达到4594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133亿元。在持续增长的千亿市场里,作为供应商,从拥有的客户群来看,宝立食品占据着B端市场。
与此同时,宝立食品似乎也希望拓展C端市场。2021年,宝立食品收购杭州厨房阿芬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权,而网红意面品牌“空刻”便是其旗下产品。作为供应商,虽然在利润方面不如部分前方品牌高,但胜在稳定增长。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宝立食品综合毛利率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4.99%,达到33.04%。
而近几年吹起来的新茶饮风,也带动了一众供应商的发展。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达831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28亿元。与此同时,新茶饮门店数量也随之增长,由2015年的16.2万家增长至2020年的33.4万家,预计2021年门店数量将达39万家。
而在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知名新茶饮品牌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供应商——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鑫生活”)。其中也不乏瑞幸咖啡、星巴克、麦当劳、德克士等的身影。2022年5月,这家依靠餐饮具生意的企业已站在IPO门前,目前公司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华安证券。
不仅仅是恒鑫生活,2021年4月,专注于植脂末和咖啡等原料产品开发的佳禾食品登陆A股;2022年6月,田野股份向北交所递表,作为果汁原料供应商,自2020年开始,新茶饮客户逐渐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有四个是新茶饮品牌,包括奈雪的茶、茶百道、一点点和沪上阿姨,公司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于新茶饮。
无糖饮料的爆红扩大了赤藓糖醇的使用,乘着无糖饮料的东风,专注代糖生产的三元生物成功敲开资本的大门,于2022年2月在深交所上市,募资36.86亿元。而近年依靠无糖气泡水走红的新锐品牌元气森林便是公司的头号客户。
“这些崛起的供应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都是食品餐饮行业,尤其是新茶饮、咖啡以及无糖饮料领域,都是近几年非常火爆、发展极为迅速的赛道。前端品牌方的规模不断扩张,供应商自然也能享受到行业发展红利。从产业分工上来讲,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背后的供应商专业化也在不断提高。”文志宏表示。
福建谷鸟探鲜新冻力生态连锁事业部负责人曹乐军也认为,供应商的发展主要还是来自前端市场的拉动。尤其是这两年连锁餐饮处于上升爆发期,带动了后方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供应企业。同时,以往纯工厂生产的企业也在不断靠近C端,品牌度有所提高。
机遇挑战并存
表面来看,供应商们不用像前端品牌方那样“贴身肉搏”式的竞争,去占市场份额,反而能乘着行业发展的东风崛起。但供应商们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少。
正如上述专家所言,供应商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行业的发展。随着新茶饮、咖啡、饮料以及餐饮等行业的扩大,供应商也是水涨船高。
梳理各个消费品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整个品牌供应商正受到企业和资本的双重关注。2022年6月,喜茶入股焙炒咖啡服务商——少数派咖啡;2021年末,奈雪的茶出资3864万元收购田野股份4.4%的股份,沪上阿姨也认购了其100万股,投资金额为322万元;此前乳业新品牌认养一头牛完成B轮融资,在其股东名单中出现了新茶饮品牌“古茗”的身影。
同时资本也盯上了后端供应链。2022年上半年,精品咖啡供应链公司乐饮创新获得A轮融资,由盛景嘉成领投;瑞幸咖啡供应商塞尚乳业也在同期披露C轮融资消息。
文志宏表示,资本对于上游供应商的追逐,基于其专业化、稳定性以及成长性三个方面。在食品餐饮领域,根据产业分工不同,供应商企业一定会是越来越专业,聚焦某个原材料或者半成品,随着行业发展壮大,市场空间是比较大的;稳定性方面,在一直稳步增长的食品餐饮领域,后端的企业波动相对较小;成长性来看,近几年像是新茶饮、咖啡、无糖饮料都是很热的赛道,同时预制菜等类似的半成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这对后端企业都是很好的助推。
“从品牌方来看,对于后端供应商企业的投资,首先是这类企业本身业绩在不断增长,有投资的价值。而更深层次是,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从产业链上下游去掌握优质资源。现在几乎任何产业的竞争都不再是终端品牌方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这里面就包含着供应链,强调上中下游产业的协同关系。”文志宏说。
表面来看,供应商们不用像前端品牌方那样“贴身肉搏”式的竞争,去占市场份额,反而能乘着行业发展的东风崛起。但供应商们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少。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供应链竞争只是成本结构方向而已,属于开源节流中的节流,竞争的根本还是通过产品研发和创新、扩大销售收益率实现开源,否则节流竞争最终很容易陷入红海厮杀的恶性竞争。
纵观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新品迭代速度非常快,开发周期被大大缩短,而很多背后的企业也参与了产品的研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供应商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供应商的市场反应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有必要提高的。现在同一个供应商服务多个品牌,而每个品牌的产品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供应商可以快速根据合作品牌的要求,以及C端的消费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产品开发。同时对于连锁品牌合作方,又可以拿出整体解决方案,满足连锁化企业的运营。”曹乐军说。
而从部分供应商的合作对象可以看到,品牌方的订单并非全部集中在单个供应商,因此供应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
文志宏认为,供应商和品牌方之间也存在博弈,后端的企业要具备个性化的供应能力,在创新、研发上能力较强的供应商更容易吸引头部大客户,建立深度的合作。提升综合供应能力能更好地建立护城河。另外,对于供应商企业来说,要重视大客户,最好能与之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防范大客户丢失的风险,因为品牌方都会有一些储备供应商,分散订单降低风险。供应商要保持一定的话语权,但又不能有太强的控制力,这需要双方找一个平衡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供应商如何跟品牌商形成战略联盟,一起应对市场竞争及消费端倒逼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节点,如何通过整合、战略合作形成创新优势,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重要方向。
进入资本市场之后,竞争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获得融资后无非就是扩大产能,最终会导致市场从供小于求向供大于求转变,企业收益空间逐渐缩小,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谁先上市谁就具有先发优势。”沈萌说。
对于未来发展,文志宏表示,不同领域的供应商有不同的战略选择,大致有几种方向:一是在获得资本支持后,部分供应商会强化研发能力和整体的系统管理能力,提升综合实力;二是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更多的业务领域,比如扩建工厂规模、拓宽品类,甚至可以通过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推出一些面向C端的产品,通过各类分销渠道或者自己开店进行销售。不过,对于原材料供应商来说,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B端,直接面向消费者是比较大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