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回收资金320亿元投重点领域
本报记者索寒雪北京报道
近日,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1组专业化整合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要求中央企业重点围绕“突出实业、聚焦主业、做精一业”的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加大国有资本投资布局,坚决退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资产,深入开展企业间同一业务或同质业务的整合,支持采取共建产业生态圈等多种方式开展战略合作。
另有国投集团人士透露,国投在央企中较早成立了国有资产处置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结构调整,累计退出项目2000多个,回收资金320亿元,全部投向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和区域。
主业竞争力增强
据了解,前期国投发起设立国启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
“此次,航天科技、中国电信将非主业、非优势企业参股股权交由国启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优化。中国电子与中国国新拟设立平台公司,盘活中国电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彩虹永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2户非主业企业,就是投资、运营公司专业平台与产业集团协同推动的典型案例。”国资委人士表示。
据了解,2022年初,在国资委的指导下,国投公司牵头组建了中央企业“两非两资”资产管理处置平台公司,开展非主业剥离和同质化业务整合,推进中央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助力相关央企完成剥离目标任务。
“我们聚焦生态环保、新材料、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投资力度,努力培育有竞争优势、有核心技术、有市场影响力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国投公司人士表示。
2021年,国投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9亿元,完成长期股权投资55.79亿元,分别占集团总投资的13.5%、26.5%。目前,国投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较2020年初新增24家,新增部分中约70%为通过投资并购实现。
目前,央企也在积极探索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
截至2022年7月底,国投管理基金认缴规模合计2138亿元,实缴出资1574亿元,累计投资了963个项目。
“很多都是突破产业瓶颈、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攻克‘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行业领军企业,有47家基金直投企业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基金投资的107个项目在科创板上市。发挥了‘头雁效应’,形成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竞争优势。”前述国投人士表示。
中粮集团通过专业化整合,已经形成了粮食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以中纺集团为例,其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2016年,中纺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并入前,中纺集团作为三大国有粮食企业之一,主要经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贸易及下游产业,其中粮油业务年经营量近1200万吨,进口油菜籽压榨量位居国内第二;纺织业务进口棉花经营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年产针织印染面料位居亚洲前三。
中粮集团人士表示,中粮、中纺实施战略重组后,中纺集团以打造“国际大棉商”为战略目标,“由多元化集团转型为专注棉花及纺织业务的专业化公司,大力推进国内棉花纺织产业整合。基于中粮集团相关业务多布局在沿海地区、侧重生产加工环节的优势特点,中纺集团采取‘先在海外设立贸易公司、组织货源,再发展下游产业链,投资并购加工企业’的发展路径,有效实现了主要产区、加工区以及贸易区的网络对接。”
“通过上述一系列整合举措,中纺集团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产业结构更加清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同时,有序推进两大集团在粮贸业务、油脂业务、饲料业务等相同领域的资源整合,将中纺集团的粮食贸易业务并入中粮贸易、油脂加工业务并入中粮油脂、饲料业务并入中粮饲料。”中粮集团人士称。
海外投资可用淡马锡模式
翁杰明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对专业化整合重要意义的认识,推动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取得更大成效,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完成国内企业整合的基础上,国企在国际上的整合活动面临着挑战。
2022年11月5日,在北京市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启动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国有资产法治研修会副会长郑志刚表示,很多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其实面临很大挑战,比如最近的中概股,美国在2021年出台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这些信息为国企走出去制造了障碍,很多企业特别是巴黎机构面临很多挑战。
郑志刚建议,“学习淡马锡模式,要做的就是简单的投资管理,我主张要淡化监管色彩,未来更多强调国资和其他社会资本一样,从事的是投资管理。”
三年行动国企改革方案即将收官,未来重点思考国有管理体制如何建设,是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
新加坡是“一家淡马锡”模式。“中国未来的国资投资管理体系也许是‘N家淡马锡’模式,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借鉴学习淡马锡模式,香港最近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它的背后就是淡马锡,不仅仅中国在学习,很多地方的国家都在学习,这是关于淡马锡模式。淡马锡背后有很多逻辑是经过多少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郑志刚说。
他认为,我们可能要变成“N家淡马锡”模式,真正把精髓引进来,形成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未来思考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近期爆发村镇银行经营问题,与上市金融机构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淡马锡模式的优势。
“与村镇银行近期暴露的治理问题相比,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问题相对不严重,与这些银行上市时引入战略投资,并在治理中扮演积极角色有一定的关系。”郑志刚说,“大家看到,正是由于淡马锡引进来了,在很多问题上,比如中国银行在损害它的利益的时候,它会站出来说‘不’,正是由于这样的治理构架,可以帮助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问题上表现得非常平稳。”
除此以外,北京市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会长邓峰认为,国有企业高标准发展面临三个挑战:国际化资本市场的高标准问题、国有企业灵活性管理问题以及国有资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