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仓廪实,天下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逐渐丰富,这对银行机构金融服务乡村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在9月23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银行业聚焦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消费等领域,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为“三农”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强农惠农助农措施。
从银行具体创新实践看,从特色贷款到消费金融,从农业生产到农民生活,从数字科技到场景拓维,我国涉农金融服务愈加全面深入。
金融活水灌溉乡村沃土
未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象和重心将逐渐向农业、乡村倾斜。
“三农”领域作为金融长尾客群之一,融资难题一直存在。近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针对“三农”领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
在贷款支持方面,建设银行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领域,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8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3.68万亿元,比年初新增6706亿元,增速为22%,明显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为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商银行创新推出“粮食种植贷”专属产品服务。依托各地政银合作机制,该行面向粮食生产领域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专属信贷服务,围绕客群在各类粮食作物种植生产环节的资金需求,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用类贷款,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相关支出。
着力扩大内需是今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促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点。在激活农村消费方面,记者了解到,工商银行持续丰富用卡权益,激活农村消费“新引擎”。截至2023年8月末,该行已为农村地区发放“乡村振兴主题卡”超4500万张,为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城乡消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此外,在本届丰收节期间,多家银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例如,工商银行联动各级政府部门、农担、保险、供销社、商会协会等合作伙伴,面向“三农”客户开展“兴农万里行”金融服务进乡村活动,组织员工走进行政村社、产业园区、农村集市,开展现场金融服务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期间,该行将陆续推出信贷直通车、授信进万村、工银薪管家、金融知识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文旅赋能乡村行、银险直通车、社银合作助振兴、青年乡村行、新农人赋能等十大活动,引金融活水惠及农村客群。此外,结合农民丰收节的契机,该行举办第二届乡村客户节,推出贷款利率优惠、微信立减金、实物礼品等丰富多样的回馈优惠活动,为“三农”客户打造专属的金融节日。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商业银行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本质上是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产业之间以及农村自身内部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在监管的支持鼓励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金融服务的对象和重心将逐渐向农业、乡村倾斜。”
数字之翼赋能乡村振兴
无论是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还是畅通农产品流通“微循环”,金融都大有可为。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而产业发展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方方面面。
董希淼表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首先是促进产业兴旺,产业兴则百业旺。过去,因农村发展受限,小农经济对资金需求不旺,但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借助科技的力量,银行业不断丰富涉农金融场景建设、搭建数字平台助力农产品流通以及破解涉农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
记者从建设银行获悉,在乡村振兴这个新主场,该行摆脱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依靠“普惠、科技、共享、绿色”的新金融理念,立足乡村特有的资源禀赋,加快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打造乡村金融完整生态,让金融更接地气、更服水土。
场景建设方面,建设银行着眼于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场景与平台建设,不断做大农业产业链条上的金融总量,助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例如,该行创新打造内蒙古奶业、新疆棉花、山东烟台苹果、江苏固城湖螃蟹等生态场景,做好全链条、全场景、全客群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粮食安全、奶业振兴、肉牛、水果、蔬菜、花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场景,助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该行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合作,联合推进安徽省定远县“蘑菇小镇”和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之都”建设,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色范例。此外,还创新“木耳贷”“香菇贷”“菌菇贷”等系列信贷产品,为食用菌龙头企业、小微企业等客群提供信贷服务。
金秋丰收时节,做到颗粒归仓,增产又增收,离不开农产品物流的畅通。
今年6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大做强”“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作为经济流通体系的“润滑剂”,无论是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还是畅通农产品流通“微循环”,都大有可为。
农产品销售方面,记者从兴业银行了解到,该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入连接农批市场场景,同时配套理财、结算、代发工资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将智慧农批市场作为发力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天津市红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是天津本地大型农业综合批发市场,年均农产品交易规模保持在300亿元以上,市场内常年经营的商户在3500户以上,农产品供给量常年占据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去年8月,兴业银行结合市场管理个性化需求,为红旗农贸市场免费上线了“智慧农批”市场管理系统,打造天津区域首家智慧农批市场。
据兴业银行方面介绍,该系统在资源管理、资产租赁、收费管理、商铺管理、质检溯源、进出场管理、疫情防控、市场服务、信息公示等方面,为市场管理方提供一系列系统支持与线上解决方案,助力传统大型农批市场向智慧农批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农业生产中有不少重资产活动,经营者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强,融资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例如,畜牧业是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畜牧业发展前期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属于典型的重资产经营。以往,畜牧业经营者只能通过传统抵押品如房产、土地等进行融资,而最重要的“活体生物资产”,苦于难以监管一直未被多数银行认可。
如何破解畜牧业融资难题?兴业银行创新推出生物资产抵押融资业务,建设了生物资产数字化监管平台。该平台利用“物联网+AI技术”,通过安装在生物活体上的智能耳标等物联网设备、养殖场内摄像头辅以AI图像识别,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监管,实现生物活体远程资产监管、在线盘点、异常预警功能。一方面帮助养殖户从“散养、家养”的“养殖1.0时代”向“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的“养殖2.0时代”转型,另一方面提高银行贷后监管能力、降低盘点成本,助力乡村振兴。
据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行青岛、武汉、南平、昆明、天津、太原、三明等多家分行落地多笔生物资产抵押业务,覆盖荷斯坦奶牛、安格斯、西门塔尔肉牛、能繁母猪、育肥生猪等多类生物资产品种,投放生物资产抵押业务近6亿元,大大提升了养殖户融资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