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多地鼓励企业转向“专精特新”

    在一家育苗基地,工人在管护铁皮石斛组培苗。

    视觉中国/图

    本报记者王登海西安报道

    “点开微信小程序,农业经营主体就能找到它所在区域,距离最近的农技专家,相当于农业领域的一个‘滴滴打车’一样。”西安农链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链科技”)董事长黄小星介绍,农链科技已初步形成了“产销互联”的农业大数据市场化运营新模式。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只是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在智慧农业方面探索和实践的一个场景。

    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分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等具有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细分领域,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已取得显著的成果。

    但是,与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行业相比较,农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相对较少。未来随着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和投入增加,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发展速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数字赋能农业

    2023年,在马小平将种植基地托管给农链科技后,农链科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对他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阳春三月,正是西北的备耕时节,黄小星在宁夏给种粮大户马小平(化名)完成技术指导后刚回到西安。

    农链科技是西安市一家“数字赋能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23年,被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从生产主体、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产业决策四个维度入手,利用自主研发的“点点帮农”产销一体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数据智能技术,主要解决农业、农产品的市场问题。

    黄小星告诉记者,马小平是他们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前两年,马小平响应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返乡在宁夏吴忠市同德县流转了12000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是按收获物和用途来进行划分的玉米三大类型(青贮玉米、籽粒玉米、鲜食玉米)之一,是在适宜收获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经切碎、加工,并适宜用青贮发酵的方法来制作青贮饲料以饲喂羊、牛等为主的草食牲畜的一种玉米。

    “马小平流转的土地是盐碱地,土壤比较贫瘠,并且该地区蒸发量大。”黄小星告诉记者,在前2年,马小平每亩地平均要亏损300元,12000亩地整体下来,就要净亏300多万元。

    2023年,在马小平将种植基地托管给农链科技后,农链科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对他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我们的目标就是降本和稳产。”黄小星告诉记者,在科学化管理下,马小平每亩的投入成本下降了300块钱,“这意味着,12000亩地全年降本360万元”。

    “并且,我们接手后,马小平青贮玉米每亩的产量稳定在5吨,相比之前增加了2吨,按照去年青储玉米是690块钱一吨的价格计算,他一亩地增产2吨,1万多亩地,就相当于多了1000多万元的净收入。”黄小星告诉记者,正是看到了如此明显的效果,马小平将他流转的所有土地交给了农链科技进行技术托管。

    事实上,这只是农链科技的一部分业务。黄小星介绍,农链科技利用自主研发的“点点帮农”产销一体化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数据智能技术,构建共享农技员、共享农课堂、共享农市场等社交场景,破除农业领域“农业科技推广难”和“农产品销售难”等行业痛点,助力产业发展。

    “我们曾经在3天之内破解了宁夏西吉县42万吨芹菜滞销难题,真正实现了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帮农,打通‘最后一公里’堵点。”在黄小星提供给记者的案例中,陕西汉中市勉县元墩镇滞销的芥菜、新疆伊宁县滞销的苹果、陕西延安市吴起县滞销的马铃薯、宁夏彭阳县滞销的红梅等农产品,也都在农链科技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销路。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相对其他行业较为有限,这使得企业在农业领域的竞争压力较小,从而降低了“专精特新”企业在该领域的积极性。

    尽管农业领域已经涌现出像农链科技一样的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它们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数量和影响力上仍然有所欠缺。

    有研究机构统计到,在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仅有36家为农业机械领域的“小巨人”企业,相较于12950家的企业名单,占比处于低位。

    为何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相对较少?

    “‘专精特新’企业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密集度之所以较高,主要源于这些行业的特性与市场需求。这些领域技术更新迅速,市场潜力大,利润空间也相对较大,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在朱克力看来,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较为缓慢,投资回报周期长,且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如气候、病虫害等的影响,导致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相对较少。

    与此同时,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也是“专精特新”企业在不同行业分布不均的原因之一。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通常更容易获得政府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而农业领域则需要更多的政策倾斜和市场引导,以吸引“专精特新”企业的进入。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也认为,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相对其他行业较为有限,这使得企业在农业领域的竞争压力较小,从而降低了“专精特新”企业在该领域的积极性。

    “农业领域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环节较多,企业在某一环节实现‘专精特新’的难度较大,同时,农业领域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企业在该领域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这也影响了企业投入‘专精特新’研发的积极性。”詹军豪表示。

    “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领域缺乏‘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潜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正在逐步增长。‘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凭借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为农业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力。”

    重塑农业科技创新版图

    未来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趋势将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分布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等具有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的细分领域。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方面,‘专精特新’企业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朱克力表示,一些农业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这些成果不仅增强了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也为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为农业领域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朱克力认为,“专精特新”企业不仅可以为农业领域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专精特新”企业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这些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通过集群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提升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链结构,从而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此外,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可以带动农业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詹军豪认为,在农业领域确实需要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未来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趋势将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朱克力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资管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银行·保险
   第12版: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家电·文旅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与老板对话
精耕优势专业领域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打造差异化能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多地鼓励企业转向“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