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方面,数据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出现泄露、遗失、损坏、侵权滥用、安全合规等各类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数据保险对此可起到风险补偿,促进流通的作用。另一方面,保险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行业。数据驱动能让保险行业利用大量数据创造业务增长,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规模高达万亿级别的数据要素市场,正在催生创新型保险产品。《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当前,保险公司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价值。多家保险机构纷纷进场,开发新产品来掘金这一领域,如推出数据要素流通安全保险、指数保险等数据类产品。
除了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市场,通过聚合多维海量数据、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内在价值,成为各大保险机构的战略重点。各家保险公司积极促进数据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以数据资源要素为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推进以数据资源要素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智化”展业模式,将成为国内保险行业的主流。
多款新产品落地
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与网络安全环境、数据安全生态系统密不可分。
为发挥数据要素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数据二十条”等鼓励推动数据价值化的相关政策,构建了数据要素发展和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基础制度体系。数据作为资产的商业价值与收益分配,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
而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与网络安全环境、数据安全生态系统密不可分。网络安全保险作为数据安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精的、全面的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抵御网络威胁和数据泄露的风险,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方面向记者表示,在宁波市委网信办联合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指导下,宁波“网安保”由平安产险等四家保险公司共同推进落地,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网络安全防护服务保障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介绍,宁波“网安保”创新推出“网络安全产品超市+网安保”组合服务模式,不仅为企业兜底网络安全风险损失,更为企业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1月底,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601601.SH)旗下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与中科智慧(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签发全国首单数据要素流通安全保险,该保险整合了“数据安全风险减量服务”与“金融补偿服务”,填补了传统保险在数字化风险保障方面的空白。
据介绍,“数据要素流通安全综合保险”涵盖了事前预防、事中防护和事后补偿三个阶段,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加固、实时监测和应急响应等措施,全面提升用户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记者从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任保险”)采访获悉,目前,其联合深圳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深数所”)、南方科技大学开启了数据资产入表新课题研究合作。
国任保险称,在此次合作中,将充分发挥保险保障的功能定位,创新性开发数据资产保险保障体系,为数据类企业提供一揽子数据资产保障服务,为国家战略数据治理、数据交易以及数据资产入表保驾护航。
国任保险相关负责人回应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司已经做好准备,将在4月份推出数据类的系列保险产品,计划在深数所的保险商城上架。”
另外,还有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数据资产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产品相继落地。
其中,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为企业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或存证平台取得证书的数据,提供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应急响应费用、数据恢复费用、维权费用等一系列风险保障。
数据资产保险的原理主要为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把企业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有效转化为数据资产并进行确权;然后,通过保险创新手段对数字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其主要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保护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
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等共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明,在“数据要素×气象服务”部分,创新气象数据产品服务,支持金融企业融合应用气象数据,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和气候投融资新产品,为保险、期货等提供支撑。
记者获悉,自“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推出以来,已有多款挂钩保险产品陆续落地,在水产养殖、电力销售、居民生活等方面形成了多个应用场景。既帮助经营主体应对天气变化不利影响,也为保险公司转移赔付风险开辟新路径,为在更广范围推动气象数据要素应用奠定基础。
进一步驱动智能化升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出,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保险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将科技金融纳入机构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业管理着大量客户、标的和风险数据,也积累了丰富实务经验数据,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保险机构智能化转型也正是利用数据要素和科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从而提高运营和服务能力。
在数据应用建设层面,监管部门不断提升对保险企业大数据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通过《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应用;通过《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鼓励大力推进个人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个人金融产品营销和服务,扩展线上渠道、丰富服务场景,加强线上线下业务协同,提高数据应用能力,全面深化数据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加总能力,激活保险企业数据要素潜能。
今年1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也指出,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保险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将科技金融纳入机构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作为所有关键决策的核心,来搭建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并以此来获取新市场,已成为众多险企不断锚定的新方向。
据了解,险企主要举措包括从战略层面要求企业升级作业模式,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从操作层面、数据层面、基础层面,打造数据智能体系,通过数据智能预测需求、通过数据智能预测风险,通过数据智能提升运营效率。
例如,记者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601628.SH)采访获悉,2023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全面启动了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建设。一是紧握技术发展趋势,构筑具有国寿特色的数字基座。打造分布式云化多活数据中心,有力保障公司业务连续性。建成了国寿多云生态体系,实现计算、存储资源分钟级交付。运用云原生理念革新应用架构,实现重点产品云原生化。二是聚焦数据准确性、实时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以数据要素为驱动赋能保险全价值链。依托万亿级数据处理能力,高质量实现全流程系统化、自动化生成新保险合同准则报表,以更精确的算法、更精细的模型、更高效的流程构建新准则会计核算和精算计量体系,全面保障了新准则实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最新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601319.SH)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成立了集团数字化发展委员会,统筹领导集团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工作,并优化集团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数据治理委员会职能,统筹推进集团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异地双活数据备份布局架构,北方信息中心投产运营,保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快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建设统一技术架构体系,加快构建集团统一开发、技术、数据、智能、运维等平台,完善升级保险主业核心业务系统,加强集团共享类系统建设,系统推进数据治理、架构优化和应用优化升级创新,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自动化、深度学习和外部数据生态系统的广泛使用和整合将进一步加快保险行业的演变。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环境中,保险行业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利用新技术不断进行创新的保险企业。只有不断利用新的数据来源进行认知学习和深度分析,不断简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不断在个性化和动态适应方面满足并超出客户预期,才能最终赢得市场竞争。”麦肯锡在最新一则报告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