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晨翔北京报道
成功入选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5G基站数量近万个,在省内率先实现中心城区连续覆盖、乡镇及农村热点地区全覆盖;建成全球首个5G+智慧矿山、研发国内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智能拖拉机……
这一系列成绩背后,正是河南省洛阳市这座“千年古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数字强市”的发展轨迹。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洛阳市围绕全方位建设数字强市总体目标,构建起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核心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治理能力、数字生态体系“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逐步打造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2021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新材料产业超千亿元,9大产业集群突破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3.9%和33.8%,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连续多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改造”制造业
工作站之间利用智能机器人工作,可以实现模组自动化生产率100%。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锂电”)锂电池模组生产线上,一台台智能机器人正有序忙碌着,高效、灵活地完成模块堆垛、激光焊接、涂胶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
“模组生产线采用中间通过式工作站设计,工作站之间利用智能机器人工作,可以实现模组自动化生产率100%,系统装配自动化率80%以上,生产节拍达到3分钟/组,生产效率是传统装配线的10倍以上。”中航锂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介绍,生产线所有设备的状态与实时数据经采集器采集并自动上传到服务器上,监控人员只需上网即可监控生产线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并通过网络或短信对设备进行参数设置,实现远程操作。当生产线设备发生故障或产品合格率达不到预定目标时,监控人员同样可以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尽快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01608.SH,以下简称“中信重工”)重装厂数字智能化车间,现场同样一片繁忙。
而在后台,中信重工数字化研发设计与协同制造平台正在监控着车间现场的实时数据,通过分析、统计,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计划排产、生产调度乃至库存、质量、人力资源等几乎全方位的管理。
“重型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设备多、管理难、操作难度大、仓储物料衔接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难点,中信重工建设的数字化研发设计与协同制造平台,就像为每个设备装上了‘最强大脑’,通过数字化设计,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通过智能排产、智能检验,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执行效率和产品质量。”中信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5G+智慧工厂”项目的推进,中信重工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机床利用率提高15%、生产效率提高20%,并获评了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河南省首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荣誉。
事实上,中航锂电和中信重工的智能化场景,只是洛阳市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化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引导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和智能制造单元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改造,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制造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三大改造”。
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三大改造”工作,洛阳市已累计推广应用机器人5000余台,培育省级智能车间(工厂)66家,建成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达800万条、解析量达1600万条,综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企业3000余家。
相关数据进一步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洛阳市累计完成“三大改造”项目投资147.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39.4%,超时序进度6个百分点以上,新开工项目占全年计划超八成,32个项目提前竣工投产。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在洛阳,越来越多像中信重工一样的传统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为数字化服务商。
在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县的洛钼集团选矿三公司集中控制中心内,操作人员坐在电脑屏幕前,点动鼠标即可控制全厂设备运行和工艺参数,通过面前的生产管控平台系统大屏幕,全厂人员分布情况、设备状态、物料信息、生产指标和安全环保数据尽收眼底。
“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针对矿山行业关键装备,通过声音、图像、振动、激光等间接测量手段,利用机器学习、信号处理、机器视觉、模糊理论等技术手段,开发难测量参数软测量、设备故障诊断、设备健康评估等数据模型,对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测,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参数,有效提高设备作业效率,降低运行能耗,改进产品质量。”中信重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洛钼集团在采用了中信重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后,破碎机排矿粒度的波动性、平均电耗均得到有效降低,并提高了高压辊磨机的产量和磨矿处理能力,每年可创造近千万元的可观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中信重工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国内多家矿山龙头企业价值数十亿元的248台核心矿山装备,整体接入骨料线、碎磨浮选线等多条产线,开发应用磨机智能控制、衬板磨损在线检测等17个工业App和36个工业机理模型,对外开放了38个工业微服务组件和52个API接口。
如今,在洛阳,越来越多像中信重工一样的传统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为数字化服务商,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变。
据了解,为拓展提升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洛阳市组织开展了“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度行活动,依托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色科技、中钢洛耐等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方面的优势,鼓励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及解决方案多源汇聚,推动企业由装备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
另一方面,洛阳市还为企业举办了免费的智能化改造“入企诊断”活动。邀请航天云网、华为等知名服务商进行专题培训和对接,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截至目前,洛阳市已对200余家企业开展现场诊断,推动“上云上平台”企业超9000家。
“我们正在加大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培育和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华为、航天云网、中国节能、中信环境等行业知名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对‘三大改造’入库企业开展诊断服务。通过‘把脉问诊’找准改造企业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制定科学、有效、先进的改造方案。”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厚植“数字”根基
数字化转型战略已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大战略”之一,而洛阳则被委以“副核”的重任。
事实上,洛阳市得以持续推动制造业高水平、大规模的“三大改造”工程,离不开其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
据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5G基站建设,洛阳市建立了三级联动机制,协调解决5G疑难站址建设问题,拨付5G基站建设补助资金871.5万元。目前,全市共建成开通5G基站8866个,5G覆盖率达到97.1%,并在省内率先实现5G网络中心城区连续覆盖,乡镇及农村热点地区、3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基于5G的应用,洛阳市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研发出了国内首款智能农机控制芯片——神农I号,发布了国内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智能拖拉机;洛钼集团建成了全球首个5G+智慧矿山;中信重工通过5G+工业互联网赋能,突破了离散型智能制造“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内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此外,洛阳市还积极推动宽带网络优化提速工作,加快建设“千兆城市”,深化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不断扩容升级城域网出口带宽。
目前,洛阳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73.7%,1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98.7%,在全市实现县城城区千兆光纤100%覆盖、所有行政村宽带率100%覆盖。2021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78.6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电信业务收入56.98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9.49亿元。
如今,数字化转型战略已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大战略”之一,而洛阳则被委以“副核”的重任,与省会郑州和其他兄弟城市一道,共同推动全省数字经济联动发展。
据了解,河南省政府还设立了首期规模100亿元的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洛阳市用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并推出“科技贷”等金融业务支持产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