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丽梅童海华北京报道
汽车产业“期中考”成绩已经揭晓。在上半年汽车产业面临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涨等多重挑战下,中国汽车产业将交出一张怎样的半年考“答卷”,牵动着业内外的目光。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降幅比1~5月收窄5.9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9.7%和34.4%,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3.8%,结束了下降趋势。车市回暖信号强烈。
“6月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受疫情影响的供应链已全面恢复,企业加快生产节奏弥补损失;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汽车批发量表现良好。终端市场也有明显起色,客户进店量回升明显。汽车类网站浏览量显著增加,根据汽车之家统计,6月购车意向人数比上月增长12%,同比增长39.2%。”中汽协方面表示。
除了6月汽车市场销量快速回升这一信号外,2022年上半年,行业在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的同时,各细分领域也不乏亮点: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呈现高速增长,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进一步巩固;乘用车产销高于上年同期,汽车消费韧性加政策支持力保稳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汽车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显现。
6月销量大幅回升
我国汽车产业走出了4月的低谷,6月产销表现好于历史同期。
2022年上半年,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供给受到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减弱三重压力,我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受到冲击。
为提振市场消费,5月中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其中购置税减免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多个省、市、地区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行业内企业加大了市场推广和营销力度,在多股力量的影响之下,我国汽车产业走出了4月的低谷,6月产销表现好于历史同期,国内汽车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从6月乘用车产销情况看,购置税减半政策和地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等实施效果明显。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总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车企、供应链企业生产回归正常也极大地促进了6月汽车市场的回暖。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已经畅通稳定,整车生产全面恢复。”在日前举行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处长吴锋表示,根据对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的统计,6月1日至26日,15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产量累计达168.4万辆,同比增长15.9%,较5月同期增长48.3%。
记者了解到,供应链集中于上海周边的车企,如上汽、特斯拉、吉利以及部分国内造车新势力,早期受疫情影响较为显著,但今年6月生产已实现恢复,销量复苏也较为明显。
据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相继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2年6月,特斯拉国内交付量达到77938辆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42.3%。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生产近30万辆汽车,半年交付量已经达到2021年全年交付量的6成以上。
与此同时,6月,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亦实现大增。记者梳理发现,6月,小鹏汽车交付15295辆,同比增长133%,环比增长51%;哪吒交付13157辆,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20%;理想交付13024辆,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13%;蔚来交付12961辆,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85%;零跑交付11259辆,同比增长186%,环比增长12%。
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6月,月销量突破10万辆的车企有5家。其中,一汽大众销售达210175辆,同比增长51%;比亚迪是今年自主品牌的最大看点。6月,比亚迪汽车销售132553辆,同比大增171.6%;上汽大众销售115038辆,同比微增0.9%;长安汽车售出107112辆,同比增长36%,吉利汽车销售103743辆,同比增长11.4%;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整体呈现“U形”走势:1~2月开局良好,产销稳定增长,3月中下旬快速下滑,3~5月损失销量约100万辆,6月明显增长。
2022年全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是业内关注重点。中汽协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2300万辆,同比增长7%左右;商用车销量预计400万辆,同比下降16%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消费信心也将明显恢复,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效果还会持续显现,乘用车市场回暖势头也会进一步加大;在基建拉动、货车车贷延期还本付息等利好因素影响下,货车市场也有望探底回升;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综合研判,预计今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将保持稳定增长。”中汽协方面表示。
打通供应链梗阻
供应链在汽车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应打好供应链攻防战。
虽然我国汽车供应链已恢复常态,汽车产业触底反弹的信号越来越强,但吴锋近日谈到,当前我国的汽车产业链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上下游的供需信息也不够通畅,部分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
“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车企造车的技术体系支撑,全球化程度非常之高,在汽车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中汽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供应链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体系,在本土形成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全行业具有强相关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来供应链上的一些“断点”“堵点”“卡点”等频现,包括“芯片错配”、物流受阻、人流受限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上下游收益平衡被打破,值得深刻反思。
可以看到,通过近两年汽车产业的演变路径,业内各界越来越意识到,供应链是造车的技术体系支撑和整车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行业和相关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应打好供应链攻防战。
自2020年年初开始,从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紧张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汽车供应链屡受冲击,全球多家车企相继传出停产消息。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简称“AFS”)披露的数据,截至5月29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198万辆。AFS预计,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攀升至279万辆。
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赵福全看来,以前汽车产业对于传统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强调效率、速度、供货、物流等,这些理论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创新突破。未来,汽车产业要彻底改变原先只追求效率和成本的供应链管控模式,安全必须成为供应链的核心要素。他认为,未来供应链问题仍将是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要破解这一梗阻,汽车产业就一定要标本兼治,“短期内解决‘保供’问题,长期来看要加快打造软硬融合、强韧性、高安全,同时又兼顾效率和成本等指标的供应链,这应该是国家和企业当前最大的战略之一”。
“国内汽车产业链整体是偏下游,优势主要集中在低技术门槛的制造领域。受上游的原材料及关键设备、零部件进口的制约,在集成电路等中高技术领域的风险尤为突出,其本质就是我们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挑战。面向未来,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的趋势下,以芯片、操作系统等为底层要素的新一代供应链尚在形成当中,这也是自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新国产供应链的一个重大挑战。”东风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总经理周锋说道。
在周锋看来,加强以区域中心的供应链近地化布局,缩短供应链距离,构建上下游伙伴更加紧密、共赢共生的生产关系,最大化发挥全产业链上各伙伴在科技创新和制造资源方面的优势,是保障整车供应链安全和发展的新趋势。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供应链方面的稳定性是汽车产销稳健增长的关键。据吴锋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聚焦短板,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重点聚焦汽车芯片保供、大宗原材料稳价等工作,进一步畅通产供信息渠道,加强国内外交流,完善上下游的合作机制,全力以赴补齐产业链短板。同时,其将持续关注行业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供应链、产业链的问题,及时保证畅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