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志娟
2023年,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加强逆周期调节,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
面向2024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的目标下,货币政策如何发力至关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风向标。
在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就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整体来看,2023年全年的货币政策是比较灵活适度和精准有效的,重点是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强调同财政的配合,从而为经济回升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同时也为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展望2024年,潘向东表示,预计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整体稳健的基调,由于对经济稳增长的诉求尚在,因此,货币政策走向预计会维持偏宽松的格局。
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量
受访业界专家预计,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稳健略偏宽松”的基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在温彬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出现过,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而“精准有效”,一方面预示着包括PSL(抵押补充贷款)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另一方面,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潘向东也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整体稳健的基调。他表示:“从央行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来看,2024年货币政策会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同时也会兼顾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同时,货币政策依然会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适时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平滑短期资金波动,并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此外,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要求下,会‘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避免大水漫灌可能带来的资金空转的问题。整体总量仍是中性偏松的基调,结构上更加注重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量,这些都是值得市场关注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还对记者指出:“2024年货币政策定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将继续为经济运行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2024年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分别下调1次,而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将持续推进;预计2024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会比上年有小幅多增。”
加大科创、绿转等支持力度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2023年12月15日,央行党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也强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
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就此,潘向东告诉记者:“预计政策层面将注重加强对信贷方向的引导,支持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扶持,特别是持续支持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发展,从而体现了结构性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定向性工具发挥更大作用的特点,将更多低成本金融资源转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领域和中小微企业。”
王青还表示:“在结构方面,2024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及房地产行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预计着眼于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2024年PSL有可能再出江湖,或由央行创设新的定向支持工具。”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万亿元。
促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融资成本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央行通过8月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分别为10个基点和15个基点,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使得目前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根据央行数据,2023年前11个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
对此,潘向东表示:“当前我国通胀低迷,资产价格下跌,实际利率偏高,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降低名义利率来稳定融资需求。而当前也处于金融业向实体经济让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承担调降存款端成本的任务,从而保证其净息差处在合理位置。”
潘向东还称,近期不少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存款利率的下调,一方面有利于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或间接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从而以较低的融资成本驱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在这方面,继2023年6月和9月后,银行迎来年内第三次存款利率下调。2023年12月22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不同类型及期限的存款品种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0.1—0.25个百分点不等。在业界看来,存款利率下调将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率,缓解息差压力。
潘向东还对记者表示:“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带动利率趋势性下行。央行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实现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