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晶晶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开放,中国保险市场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外资加码布局中国保险市场的热情持续高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华安顾人寿”)披露了变更注册资本的相关公告。根据公告内容,外资股东德国安顾集团将接手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国投”)持有的德华安顾人寿15%的股权,并推进德华安顾人寿增资事项。此次调整后,德国安顾集团对德华安顾人寿持股比例将由原来的50%增至65%。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2022年以来,包括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安顾集团、美国安达保险集团、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等在内的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分别通过收购股权、增资、成立分公司等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中资”转“外资”的保险公司在逐渐增多。
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加大对中国保险业投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保险市场具有高增长潜力,未来几年内,中国保险市场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外资保险机构队伍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国内险企借鉴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促进保险业良性竞争。
德国安顾集团获得控制权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末,山东国投就已将德华安顾人寿15%的股权挂牌转让,彼时转让底价定为5亿元。当时的挂牌公告显示,此次15%股权的意向受让方须承诺,为德华安顾人寿后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业务等资源支持,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须以自有资金投资,且不接受联合体投资。
记者注意到,伴随着股权转让,德华安顾人寿老股东将进行增资并公开征集战略投资方,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德华安顾人寿流动资金。挂牌公告显示,德华安顾人寿15%股权转让项目的最终受让方即为增资扩股的最终投资方,增资价格根据德华安顾人寿15%股权转让项目的最终转让成交价格单价确定,增资价格与转让价格单价保持一致。
显然,上述15%的股权最后由外方股东德国安顾集团出资接下。
根据德华安顾人寿最新公告,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临时)审议通过了《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关于同意公司股权变更和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的议案》。议案内容概述如下:山东国投将其持有的公司3亿元注册资本(占股权转让及增资前注册资本的15%)转让给德国安顾集团,同时合资公司增加资本金4亿元(包含2.4亿元注册资本和1.6亿元资本公积)。
上述调整后,德华安顾人寿的股权结构,由山东国投、德国安顾人寿、德国安顾集团分别持股50%、30%、20%,变更为35%、30%、35%。其中,德国安顾人寿是德国安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德国安顾集团与德国安顾人寿为一致行动人。这也意味着,外资德国安顾集团未来持有德华安顾人寿股权比例合计增至65%,并获得实际控制权。
多位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称,此次增资事项尚待监管批准。
近期,在2022年双循环发展大会上,安顾(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思勇明表示,当前安顾集团正积极推进对德华安顾人寿的股权增持并在筹备未来对合资企业的数轮增资。
思勇明公开表示,近年来,安顾在中国增加投资,构建了涵盖直保、销售渠道和服务的完整价值链。未来,安顾将稳扎稳打,结合中国的国计民生,关注寿险、健康险、新出行、责任险以及农险等业务领域,发展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商业模式和数字技术。
外资频出手
类似德国安顾集团通过增持、打破中外双方50%持股比例的情况不在少数。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年底,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股权出售方系中德安联人寿中方股东中信信托,彼时股权交易挂牌底价定为23.44亿元。
2021年11月,上海银保监局批准中信信托将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中国保险控股”)。转让后,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的股权,中德安联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022年12月2日,中德安联人寿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经上海银保监局批准,中德安联人寿更名为“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安联人寿方面表示,公司于2022年9月完成股权变更登记,企业类型从中外合资公司变更为外国法人独资公司。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参与者,安联将持续为中国金融服务的稳健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以来,除了增持寿险,安联保险集团在财险领域也加大了投资力度。
2022年10月14日,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被安联保险集团以5750万元的价格拍下。这意味着,在完成相关手续后,安联保险集团对京东安联财险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3.33%。
谋求控制权的外资不只安顾集团、安联保险集团,还有安达保险集团。
2022年11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保险”)变更股东的批复,同意安达系2家公司受让华泰保险10家股东所持股权,受让股份合计达到14.43亿股,对应股权比例为35.88%。加上此前已持有股份,安达系4家公司合计对华泰保险持股比例增至约83.22%,实现绝对控股。由此,华泰保险集团也成为了国内首家从“中资”转为“外资”的保险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利好之下,外资迎来更大的灵活度与自由度,越来越多的外资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进一步谋求合资险企控制权,有利于合资险企特色经营。
此外,西班牙曼福保险集团旗下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曼福再保险”)拟在北京筹建分公司,此事项已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复。根据批复,曼福再保险北京分公司营运资金为5亿元人民币,拟任总经理为Ignacio RodriguezArteche。
中国保险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外资保险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中国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3.5%增长到7.8%。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已达到20%。2021年外资再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达35%,在华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双增长。截至2021年,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了1.3倍,资产增长了6倍。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7家外资保险机构和80家代表处。
“中国对安联集团来讲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一个长期市场”,2022年10月,安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利弗·贝特如是说。他进一步称,中国是安联重要的新兴市场之一,安联对中国和上海的发展抱有长期乐观的态度。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保险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潜力巨大。”近日,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臻对媒体表示。
实际上,多位外资险企高管均秉持类似观点,认为中国保险市场具有高增长潜力。长期来看,中国市场不仅具有大量的业务增长点,利润和投资回报率也非常可观。
安联保险集团发布的《2022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的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一直是全球保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保费收入在全球保费收入的份额不断提升,已经翻了一番。展望未来十年,安联保险集团预计,中国保险市场仍能达到每年6.9%的平均增长率,其中寿险为7.1%,财险为6.6%。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 Haegeli)博士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总额超过0.7万亿美元,占全球保费总额的10.1%。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有望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