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援外医疗大国担当
——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援外医疗工作纪实

    几内亚时间2023年9月8日,中几友好医院,中国援几内亚第29批和第30批医疗队顺利完成交接,并与几方医护人员合影。

    受访者/图

    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郭伟(右二),正在中几友好医院急诊科诊疗患者。受访者/图

    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

    跨越三大洲,离家18个月。

    北京时间2023年9月15日上午,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使命的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载誉归来。

    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长郭伟荣获国家卫健委“卫生援外优秀队长”的光荣称号,医疗队荣获国家卫健委“卫生援外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的光荣称号。

    医疗队神经外科医生张国滨,也因为其为几内亚神经外科事业作出的开创性的努力,先后获几内亚神经外科协会授予的“卓越贡献”奖状和几内亚卫生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前者是中国医疗援几内亚55年来首位医疗队员个人荣获专科医师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

    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们鲜为人知的付出:直面新冠疫情考验、克服语言障碍、适应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应急处理手术室断电、多方寻求医疗资源捐赠……

    2022年3月5日,医疗队从北京启程,历时50多个小时的辗转飞行,抵达西非国家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有21人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北京天坛医院”),另2名队员分别来自北京市卫健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回顾这一年半的援非工作,郭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医疗队员始终牢记祖国的重托,在受援国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几内亚人民,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在第29批医疗队的努力下,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学科建设和建章立制颇有成效,医疗队在神经内外科、心内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等领域开创了多项几内亚医学史上的第一。随着医院二期项目的交付使用,惠及几内亚的民生工程“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正式启动,医院已具备打造中非友好医院旗舰项目的基础。

    医疗队回国前夕,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黄巍充分肯定了第29批援几医疗队克服疫情影响,发挥自身优势,开创性地开展工作的成果。他表示,医疗队圆满完成祖国赋予的光荣使命。

    对第29批医疗队来说,援几任务已告一段落,但郭伟和队员们表示,医疗队将持续关注并推动几内亚医疗事业的发展。只要祖国有需要,他们会随时为中几医疗合作贡献新的力量。

    “中国医生”早已成为几内亚一张金字名片,当得知医疗队要回国,人们专门赶来告别,向医疗队员赠送了木雕、特色服饰等作为礼物。

    张国滨的女儿刚好是他被选派参加医疗援非时出生的,为了纪念这个非常有意义的任务,他和妻子给孩子取名“诺”,与法语中国“Chinois”同音。而在几内亚,一些当地居民为孩子也取名“西诺瓦”,这个词,在法语中意为“中国人”。

    这是中国医生援外医疗最动人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和援几医疗队派遣55周年。60年来,中国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超过2.9亿人次。一批批医疗队传承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用仁心仁术为增进受援国人民健康福祉、提升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回国已经进入倒计时,但郭伟和医疗队的工作依然安排得满满的。

    当地时间9月8日上午,中几友好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在医院二期正式挂牌启动,这是中几友好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一次重大升级。当天下午,医疗队9名专家赶赴中国企业在几内亚的邦贝德立交桥项目施工现场,为100余名员工义诊。这是医疗队援非以来的第10次义诊。新老医疗队的交接,也在这天清晨完成无缝衔接。

    傍晚的海风很轻柔,作为医疗队队长,此时郭伟可以稍微放松下了。站在驻地宿舍的二楼远眺大西洋,18个月的援非工作历历在目。“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任务!”在援非工作总结的最后,郭伟这样写道。

    中几友好医院是中国政府全资援建的医院,是医疗队援几的主阵地,也是中国援外医疗工作60年来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正因此,2012年医院一期项目交付几方使用以来,推动中几友好医院的发展建设,成为每一批医疗队的首要任务。

    11年来,在一批批援几医疗队的接续努力下,医院建起了全几内亚第一个重症医学病房,实现了几方提出的“神经医学、急危重症和创伤等专业治疗不出国”的愿景,已初步发展成为几内亚乃至西非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医学中心。

    “2012年中几友好医院刚建成时,学科还没有分得很细,现在医院不仅细分了专科,还形成了神外、神内、心内、普外、骨科等诸多优势学科,建立了重症医学科,这些都是中国医疗队援建的。”郭伟说,目前医院学科特色比较鲜明,尤其是神经外科的诊疗水平,在整个几内亚都是最好的。

    受命医疗队队长的那一刻,郭伟就在思考,要把“中国医生”这个金字名片擦得更亮,让中几友好医院的特色学科更具优势,让短板学科得以补齐,把先进的诊疗技术带给几内亚。

    抵达几内亚后,郭伟首先做的,就是推动肺部疾病诊疗重要的检查手段——气管镜技术在几内亚应用起来。

    在郭伟的多方联系下,国内一家支气管镜厂商捐赠了设备,呼吸科专业出身的他亲自授课,羊肺、牛肺充当教具,短短3周时间,医疗队就完成了从接设备、准备课程及模拟训练器到完成培训达到临床应用条件的全过程。当地时间2022年4月26日,支气管镜第一次亮相在中几友好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为一位脑型疟疾的患者进行床旁支气管镜吸痰。这次应用,也为几内亚填补了没有支气管镜的空白。

    对援非工作来说,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为受援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也正是在这份共识下,医疗队将培训、带教、教学相长贯穿工作始终。援几期间,医疗队还开展了心肺复苏术、无创机械通气理论与实践、ICU医护人员除颤仪使用操作等多项培训,其中部分培训为几内亚本国的首次。

    医院学科的建设,不仅着眼于大而全,还在于能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满足临床所需。郭伟和队友多方奔走,寻求到一批无创通气设备的捐赠,有了硬件的支持和医疗队的培训,几内亚呼吸支持治疗迈入了“正压通气”新纪元,重症肺炎等很多危急重症患者将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援几期间,医疗队还发挥多学科优势,开展特色临床诊疗,包括脑电图检查、腹腔镜阑尾/胆囊切除;开展多学科合作手术,如骨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切取腿部筋膜修补巨大脑膜瘤后的硬膜缺损、泌尿外科配合普外科切除腹腔巨大肿瘤前在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等。多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赢得了几方的赞誉。

    帮助医院建设导管室、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是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地时间2023年8月1日,由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二期项目正式交付几方使用。该项目是2018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的中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中健康卫生行动的一个旗舰项目。

    依托二期项目建设的“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即是中几不断深化医疗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二期项目的启用,为几内亚建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绿色通道创造了硬件条件,也为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病等介入诊疗创造了条件。可以说,它是惠及几内亚当地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巨大民生工程。”医疗队心内科医生王汝朋向记者表示。

    当地时间8月10日,中几友好医院首例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造影检查在诊疗中心顺利完成。截至目前,该诊疗中心已完成两例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一台动脉瘤手术。

    郭伟表示,此项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几内亚急性心梗绿色通道急诊手术的空白,为几内亚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本土化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打开了当地心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新局面。

    为了让“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能更好地运行,在郭伟的带领下,医疗队编写和印刷《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制度和流程汇编》,出版了《轻松应对脑血管病》和《常见周围血管疾病治疗宝典》两本法语图书。医疗队还举行了“中国几内亚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学术交流会”,组织北京天坛医院专家短期赴几进行学术交流、培训和手术演示。

    据了解,随着二期项目启用,医院将新配置DSA血管造影机、核磁共振及CT等大型医疗设备,并新增约50张病床,具备进一步打造中非友好医院旗舰项目的基础。郭伟告诉记者,未来中几友好医院的发展,将着眼于二期科室布局以及医院整体的设备耗材本地化采购等问题。

    “尊重每一个生命”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回信中写道: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回信在中国援非医疗队中引发热烈反响。

    “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对生命都应该给予尊重和敬畏,为此,作为医者应该竭尽所能、倾其所有。”郭伟说。

    几内亚是全球心血管急症高发的国家之一,但初到几内亚时,郭伟发现,受当地经济条件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有时让医疗队无处着力,比如面对疾病,人们往往是“松弛”的状态,急诊急救也急不起来。

    几方希望通过中国医疗队的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郭伟将急诊科建章立制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争分夺秒抢救急诊病人的救治理念。“我们还开展了心肺复苏的模拟演练,进行包括急救转运等在内的急救全流程演示和培训,帮助医院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急救模式。”郭伟说。

    对医疗队来说,急诊科建设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在“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的建设中,急诊是基础、是平台。

    “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当地医生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过程中贯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这样一个紧迫的急救理念,让急诊真正急起来。”郭伟表示。

    救护车也是急救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基于几内亚经济条件欠发达、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郭伟与医疗队员一道多方寻求救护车资源。

    在2022年10月10日第十三届“急救白金十分钟·国际自救互救日”这一天,经过数月的沟通协调后,一辆价值40多万元、车身印有“aide de la Chine(中国援助)”的救护车被赠予中几友好医院,并立即投入急救演练项目中。

    赠予方是几内亚一家华人企业。数月前,该企业一名员工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II级),王汝朋在医院无急诊介入手术条件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为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手术,挽救了其生命。

    在得知心肌梗死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后,该华人企业负责人当即表态出资捐赠救护车及配套设备,希望有更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几内亚能得到及时救治。

    援几期间,郭伟多次联合中资企业助力几内亚医疗健康事业发展。据了解,援几至今,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共接受中国企业捐赠急救车1辆、常规气管镜3条、一次性气管镜100条、无创呼吸机2台、高流量呼吸治疗仪1台、医学显微镜1台,总计价值270万元人民币。

    在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正如郭伟此前所预期的,急诊科的救治理念、建章立制已初见成效,这为后续医疗队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几方医护已掌握了心肺复苏技术以及快速转运抢救病人的流程,在急诊科、手术室,中国医生从不轻言放弃,越来越多的生命被护佑、被尊重。但郭伟也坦言,理念、文化是很难通过培训等方式短时间内改变的,还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中国援非工作者持续努力、推动。

    开创性成果丰硕

    救死扶伤,提高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是医疗队的重要使命。

    据了解,仅一年半的时间,郭伟带领的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就创造了十余项几内亚医学史上的纪录。

    “执行援几任务以来,医疗队员们攻坚克难,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创造了多项第一:几内亚第一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几内亚第一例动静脉造瘘手术、几内亚第一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几内亚第一例神外术中超声辅助、几内亚第一例心脏冠状动脉CTA检查、几内亚第一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几友好医院第一例心脏介入手术、中几友好医院第一例气管镜检查……这些开创性的工作,将推动几内亚医学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郭伟告诉记者。

    据了解,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学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普外科、血管外科、中医科、放射科等15个临床专业,突出了北京天坛医院的诊疗特色,比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学科都有特别强有力的专家保障。

    “不辱医疗援非使命,不负天坛神外之名。”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国滨如是表示。

    作为医疗队唯一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张国滨领衔的神外团队发扬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凭借高超精湛的医术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几内亚首例术中超声辅助下巨大矢状窦脑膜瘤全切除手术、首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首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等,开创了几内亚神经外科史上的数个第一。这些手术不仅帮助几内亚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还最大程度地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

    在几内亚缺医少械的情况下,开展即便在国内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级别的手术,对张国滨来说,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但他感受最多的却是成就感和使命感。

    “很多患者来找医疗队做手术时,肿瘤已经长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因为无力支付到国外治疗的费用,就一直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而我的使命,就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解除病痛,将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张国滨说,一年前,曾患有巨大矢状窦脑膜瘤的34岁几内亚患者Martin,在手术康复后向他表达感谢,这一情景令他终生难忘。如今Martin早已开始正常生活、工作、赚钱了。

    在首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后,中几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教授Souare激动地表示:“随着几内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呈明显上升趋势,我们以往面对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感到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疾病夺走他们的生命。但今天,在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帮助下,我们实现了颅内动脉瘤手术零的突破,相信未来这项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技术将更好地造福几内亚患者。”

    Souare还特别感谢张国滨在援几期间举办了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议和显微培训班。

    据了解,张国滨还在工作之余主译了一本法语版《神经外科医师查房手册》,捐赠给几内亚的神经外科医生。这是几内亚神经外科历史上首次出版的专科书籍,对几内亚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张国滨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几内亚神经外科发展的历史上。”Souare说。

    对张国滨来说,这些荣誉是几内亚对中国援外医疗工作的最好肯定。“这些荣誉属于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更属于我的祖国。”

    同张国滨一样,普外科闫文貌、心内科王汝朋、超声科顾秀娟、麻醉科李学斌……每一位医疗队员都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提升受援国医疗技术水平竭尽全力:他们帮助几内亚的神经外科进入显微时代,他们开创了几内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0到1的纪录,他们助力几内亚心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进入新局面,他们将超声技术推广应用于妇产科、神外手术中,他们为每一台高难度手术保驾护航……

    他们是医者,也是传递中非友谊的使者。正如医疗队队员顾秀娟所说,援外医疗工作不仅是国际责任,更是践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医疗队员不仅要以仁心仁术服务受援国人民,还要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医疗技术留在几内亚,造福更多几内亚人民。

    讲好“中国故事”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今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向他们以及广大援外医疗队队员致以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不仅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还以援外医疗为纽带,让世界更多的人听到中国故事。目前,医疗队已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儿童基金会驻几内亚分支机构建立了初步联系,以此平台向世界宣讲援外医疗的“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在一位又一位医疗队员的努力下,愈发精彩。不久前,郭伟队长的微信头像换成了法语版《急诊抗感染治疗指导手册》的封面,这是他在援几期间出版的著作。

    在他的带领下,仅援几一年半的时间,医疗队就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多个专业的法语或中法双语医学专著6本,为当地医生留下一些随时能参考的工具书。

    “这可能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的队员第一次不仅在国内出版图书,还能在遥远的非洲几内亚出版法文图书,为中几两国医疗事业的合作开创了新模式。”郭伟说。

    以医疗队为纽带,中几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变得更加密切,医疗队主办了中非急诊急救论坛、中国-几内亚神经外科高峰论坛等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成为中非友好医院建设项目惠及几内亚人民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医疗队队员申报并实施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申报成功省部级课题一项、局级课题一项;发表科研论文44篇,其中SCI19篇;申请获批专利7项;调研并撰写了《几内亚卫生体系调查报告》。

    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影响,中非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也在持续加强。据了解,2020年开始,我国首次在援几医疗队中增设公共卫生管理顾问。

    医疗队的援外医疗工作虽已告一段落,但郭伟表示,医疗队队员与中几友好医院同仁的友谊不会离别,中几友谊不会离别,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北京天坛医院将持续关注并推动几内亚医疗事业的发展。

    张国滨在回国前,把邮箱、电话和微信都留给了几方神外医生,告诉他们,当手术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联系他进行远程会诊。他表示,未来自己可以通过申请课题项目等方式,继续支持几内亚神经外科的发展,他也希望几方能有更多神外医生到中国、到北京天坛医院交流学习。

    这是中国医生的担当,也是中国的担当。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银行·新金融
   第12版:新金融·保险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地产
   第15版:地产·家电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快递·物业
   第18版:文旅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能源·化工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游戏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医药·健康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与老板对话
援外医疗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