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费让利中收下滑 银行轻资本转型突围

    本报记者慈玉鹏北京报道

    Wind数据统计,截至11月2日,42家上市银行发布三季度报告,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即中间业务收入,以下简称“中收”)总额同比降低约5.41%。具体来看,42家上市银行中,26家银行中收三季度同比下降,20家银行同比降幅超10%。其中,6家国有银行、9家股份制银行、27家城商行及农商行三季度中收总额同比降幅分别为-0.86%、-11.52%、-15.61%。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银行中收同比缩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波动,理财等资产产品规模缩小及手续费降低;同业竞争白热化,经营策略逐步向减少中间收入、获得综合回报转变;响应国家减费让利要求,减少收费项目数量及收费利率影响。另外,强监管下,近年来贷款“咨询费”“顾问费”乱收费现象减少,一定程度上也对中收额度产生影响。

    近半数同比降幅超10%

    目前资本市场具有一定波动性,资管产品销售及同业业务发展不佳,对银行中收有较大影响。

    整体上,大行中收业务相较稳定,股份行及城、农商户降幅相对较大。Wind数据统计,42家上市银行中收业务三季度总额为6193.81亿元,同比去年同期,降低约为354.42亿元,降幅约为5.41%。其中,6家国有银行三季度中收约3819亿元,同比降低0.86%;9家股份制银行三季度中收约2029亿元,同比降低11.25%;27家城商行及农商行三季度中收约346亿元,同比降幅约为15.61%。

    分类看,6家国有银行中,3家三季度中收同比降低,占比50%;9家股份行中,共有5家三季度中收同比降低,占比55.56%;27家城商行及农商行中,17家三季度中收同比降低,占比62.96%。其中,15家城、农商行下滑幅度超过10%。

    一位东北地区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国有大行在中收业务方面具备天然优势——综合能力强、客群广泛、牌照全面、同业业务强。近几年,国外主要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总净收入30%以上已成为常态,我国大行中收占比虽然距离国外主要银行有一定差距,但业务逻辑相似,即以大规模的表外资产、托管资产为支撑,扩大中间收入。相对来说,国内中小银行,表外资产规模有限,投行业务能力弱,故中收业务发展存在一定难度。

    “另一个问题是,前些年,银行为客户贷款或会硬性征收部分‘咨询费’‘顾问费’等违规收入,实际上变相提高了贷款综合利息,这部分收入一般划归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类目,从而抬高了中收额度。”该人士指出,随着监管强化约束,业务不断规范化,上述情况已大幅度减少。

    上述东北地区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资本市场具有一定波动性,资管产品销售及同业业务发展不佳,对银行中收有较大影响。另一位华南地区银行一线人士告诉记者,基金产品收益不佳,销售相对困难,也对中收产生影响。

    记者注意到,银行在三季报中分析中收变动,多次提及理财等资管产品规模变化。例如,某股份行表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及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三季度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区间收益表现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36%,环比下跌0.26个百分点;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18%,环比下跌0.01个百分点。另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较去年末的27.65万亿元有所下降。

    减费让利行动持续

    10月30日,工行、农行等多家银行公告推出惠企利民措施,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西北地区一位银行人士分析银行中收业务增长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从宏观角度看,国家一直在要求银行减费让利,很多项目不再收费,收费的项目费率也一降再降,让利实体及民众;二是从同业竞争看,很多产品同质化明显,各行纷纷降低收费或免费提供产品和服务,期待从其他方面获取综合回报,但综合回报并不体现在中收业务中;三是结算类中收主要靠客群增长和交易量增加,很难有较快的变化,零售代销收入受市场行情影响短时间难以提振。

    目前,减费让利是大趋势。10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提出取消商业汇票工本费、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减免个人存款账户对账单打印费、对安全认证工具工本费实施成本定价方式和综合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等倡议。

    10月3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响应《倡议书》,发布公告推出惠企利民措施,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发布公告表示,自2023年10月31日起,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按票面金额0.05%的固定费率收取,免收个人存款账户对账单打印手续费,对企业和个人客户安全认证工具工本费按不高于成本价收取;另外,自2024年1月11日起,免收持卡人转出信用卡溢缴款至境内本人本行账户手续费。

    上述东北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减费让利是银行的职责所在,对中收业务有一定影响,但亦会驱动中收业务结构调整,从而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从趋势上看,发展中收业务是必选项。

    记者注意到,中银协9月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提及,2022年,商业银行总体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有所降低,但中间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非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下一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持续“优资产、控负债、提中收、防风险、补资本”。

    银行应如何发展中收业务?一位华东地区银行人士表示,发展中收业务,本质上是轻资本转型,目前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利差收紧的情况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突围方式之一。从大趋势来看,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财富管理需求潜力将持续释放,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坚持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发展,推进财富管理银行转型,打造中收引擎;另外,可打造“商行+投行”一体化,突破传统存贷汇业务,发展债券承销等业务,进行综合化转型。这个过程中,银行机构应认识到,中收业务发展需要长期、持续投入,非一蹴而就。

    上述东北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发展中收业务有很多侧重点,银行机构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及时代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中间业务发展模式。

    “比如,招商银行通过‘轻型银行’理念转型,提前布局零售渠道、财富管理业务,为中收业务打下基础;兴业银行重点发展同业业务,带动了投行和托管业务发展;平安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拓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亦推进中收业务上升。”该东北银行人士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
   第11版:银行·新金融
   第12版:保险·新金融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地产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文旅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与老板对话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航空·物流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消费
减费让利中收下滑 银行轻资本转型突围
信托业风险化解提速 不良资产转让渐成趋势
2528B04C_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