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晨翔北京报道
继沈阳、杭州之后,等待多年的郑州,也终于拿到了国家级都市圈的“入场券”。
10月27日,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复函的都市圈规划,标志着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郑州都市圈晋升为国家级都市圈,将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此外,郑州都市圈的获批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为河南省融入全国新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注入新动能。”受访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1+4”还是“1+8”?
事实上,在都市圈“抢位战”中,郑州都市圈已经历过多次调整。
记者梳理发现,在2016年底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曾提出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格局,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
这是“郑州大都市区”概念的首次亮相,也被外界认为是郑州都市圈规划的雏形。
2019年8月,河南省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正式确定郑州都市圈的基本框架,提出要构建郑州大都市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对郑州大都市区“1+4”(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一体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根据相关规划,郑州大都市区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和巩义市、武陟县、原阳县、新乡县、尉氏县、长葛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
彼时的规划面积占河南全省国土面积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2021年4月,河南省印发《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将为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扩展至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5市市域,覆盖面积扩大至约3.1万平方公里。
时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在印发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再次提出,要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
本次规划将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纳入郑州都市圈范围,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覆盖面积从约1.59万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约5.88万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对此,河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扩容后的“1+8”郑州都市圈规模体量大幅提升,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要素,打造面向国际竞争、支撑中部崛起的高能级现代化都市圈。
但是,对比其他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约为3.5万平方公里,武汉都市圈约为3万平方公里,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面积显然过大。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都市圈此前同样规划为“1+8”共9城,随后又调整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1+3”格局。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亦曾指出,从地方已印发的发展规划来看,都市圈范围大多是2万多平方公里。各地在确定都市圈范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做到集约高效发展,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因此,郑州都市圈“1+8”的规划,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迟迟未能获批的关键所在。
本次成功跻身“国家队”,郑州都市圈的具体规划内容尚未公布,究竟“瘦身”回到“1+4”还是依旧是“1+8”,仍是悬念。
不过,记者注意到,郑州市对于郑州都市圈规划内容的表述已悄然发生改变。
2023年8月21日,郑州市印发的《郑州市加快城市国际化全面提升竞争力总体规划》提到,要打造“青山绿水间”和“铁路轨道上”的郑州都市圈,推进郑州都市圈形成生态空间分隔、复合型交通廊道为连接的“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区域空间格局。
这一表述,与2019年郑州大都市区“1+4”的空间格局一致。但具体内容是否一样,仍待观察。
强化郑州引领
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都市圈的核心,“龙头”带动的实力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郑州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连上台阶,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上,郑州滞后于其他几个城市不少。
2022年,郑州的 GDP 是12934.69亿元,在河南省的经济首位度占比达到21.09%,在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排名第22位。但对比可以看出,西安的首位度为35.05%,武汉的首位度为35.12%,成都的首位度为36.68%,明显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郑州市的发展取得巨大显著成绩,但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优化转型升级到位,仍处于‘虹吸效应’阶段,难以形成‘溢出效应’,即对郑州都市圈其他城市的资源要素有吸纳作用,但还没有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南当地一位高校教授表示。
教授分析指出,“中原城市群”发展20余年,郑州市至今难以辐射全部郑州都市圈。西不能与洛阳连成“郑洛工业走廊”,洛阳与三门峡对接也需要长时间过渡;东“郑汴一体化”仍然“难产”,开封则因发展滞后和忽视东向与商丘协同发展,致使郑州-开封-商丘不能形成经济带;北因黄河隔离,郑州短期内不能与新乡、焦作相连,只有南与许昌短期内可能连接成“郑许融合”,但一体化发展、同城化发展短期内难能实现。
因此,教授预测,国家批复的郑州都市圈可能按照《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的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1+4”进行规划,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在《规划》获得复函后,郑州市也将积极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为都市圈建设贡献“郑州力量”。
据郑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市将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都市圈城市同城化发展,形成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的发展格局,推进都市圈城市联通共享。
构建“1+1+3+N+X”体系
记者了解到,《规划》获得复函后,河南省将围绕《规划》明确的2027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深入推进郑州特大城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重点任务,以实施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郑州都市圈培育建设步伐。
在统筹推动都市圈规划体系落地实施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将重点构建“1+1+3+N+X”都市圈规划体系并推进落地实施。
其中,两个“1”分别是以《规划》为统领,以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3”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市域一体化发展、新阶段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郑开同城化发展等重点区域规划;“N”是以都市圈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水利、能源、生态等专项规划为支撑;“X”是指都市圈下辖的市域等相关规划。
此外,为加快郑州都市圈建设,河南省还提出要推动都市圈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提速”、科技创新策源协同“提档”、产业发展分工协作“提质”、对外开放协同共兴“提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优”、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提品”。
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郑州都市圈建设与发展的战略优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以郑州为中心的综合性交通枢纽优势突出,二是拥有空中、陆上、网上和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四路并举”的新优势,三是劳动力资源充裕,四是城乡协调度比较高。
“郑州都市圈所拥有的这些战略优势,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下一步在全国新的由都市圈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大展宏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张占仓表示。
不过,张占仓同时指出,与全国其他都市圈相比,郑州都市圈也确实存在明显短板,如科教资源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形成新质生产力能力较弱、国际著名企业相对较少、国际知名产品较少、当地传统观念仍然较为突出、近几年GDP增长速度偏低等。这些短板需要在建设郑州都市圈过程中逐步克服或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