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金融为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2024向“新”向“质”向未来

第03版
2024向“新”向“质”向未来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硬科技”机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文/罗辑

    202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关键年,也是全面注册制改革元年。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证券公司(以下简称“券商”)一方面承担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担当,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为投资者理财、助力财富保值增值的重任。2023年以来,在资本市场改革不断走深、走实的背景下,券商多条核心业务线转型加速。其中,融资端,券商投行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力度,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投资端,券商财富管理加速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提升产品创设及产品供给能力,引导中长线资金“逆势入场”。

    证券行业的自我革新,亦进一步推动了资本市场生态持续改善。2023年以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快速发展,A股市场“硬科技”含量大幅提升,中长线资金“逆周期投资”渐进,市场产品更加丰富多元。展望2024年,多家机构提到业务转型将持续深化,进一步助推资本市场发挥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质效。

    服务科技创新细分赛道跑出投行竞争力

    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对于券商而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意味着业务模式和发展预期的进一步转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0日,82家券商合计承销规模约1万亿元。其中,IPO项目合计341个,总计募集资金规模约达3490亿元。以半导体、TMT等行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企业,占据了2023年IPO融资规模榜单前列。

    这一现象表明,券商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的服务力度。事实上,通过积极对接“硬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少券商完成了投行业务的弯道超车。

    据了解,在近年异军突起的科技行业IPO市场中,不少中小型券商通过提升细分科技领域的投行服务能力获得了极为靠前的排位。这背后,或许正是券商投行差异化布局、主动拥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方针在业务、业绩层面的体现。

    自试点注册制以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千余家。其中,近一半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这千余家企业的增量中,不少投行率先布局科技细分赛道,完成了业务排位从中游跻身前十的转变。

    民生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讲道:“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民生证券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投行业务开展的核心指导思想,积极布局、重点开拓,投行业务整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积极服务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企业,目前已成功保荐30余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有效助力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民生证券高度重视北交所业务,将该业务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目前,民生证券在高新

    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累了大量客户,项目储备方面,截至2023年12月22日,民生证券在审北交所IPO项目8家,市场排名第三。”

    深耕细分赛道,券商投行差异化竞争力凸显。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也提到,投行积极拥抱国家战略,业务聚焦、深耕细分行业,在业务全面覆盖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目前,在医药、汽车零部件、设备制造等行业企业的融资中已形成行业竞争优势。从近三年的IPO及北交所公开发行数据看,截至2023年12月15日,国金证券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完成6个项目发行,A股市场中家数占比超过8%,排名市场第一;在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完成5个项目发行,占比3.60%,排名市场第九;在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完成13个项目发行,占比3.86%,市场排名第九。”该负责人表示。

    投资端改革启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加速

    资本市场牵着投融资两端。2023年以来,围绕投资端,政策信号频频释放。自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围绕投资端,如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引导中长线资金入市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措施相继落地。在此背景下,券商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是应有之义。

    “投资端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聪明资金’低点敢于逆周期投资、销售布局,同时推动行业机构进行业务改革,高质量发展,以引领市场。”中金财富董事长高涛提到,在此背景下,中金财富也在加快买方投顾业务改革,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具体而言,中金财富运用买方投顾的理念,引导客户逆向以组合方式配置权益资产,强调逆势配置、再平衡等长期投资观念,同时引入优质权益基金资产,逆势进行产品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中金财富买方投顾规模突破813亿元,产品保有量突破3600亿元,实现连续四年规模增长。

    近年来,券商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转型的路径已较为明确。这不仅是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下的迫切转型要求,更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聪明资金”这一投资端改革议题,发挥了抓手作用。

    “从中金财富实践情况来看,相比于普通代销业务,基金投顾账户整体呈现出持有时长增加、进入时间点分散的特点。在市场下跌时,部分投资者还可以做到逆市追加。这些更理性、甚至有些‘逆人性’的操作,都有助于提升实际的投资体验。”高涛讲道。

    除了向买方投顾转型外,随着资本市场有效性持续增强,财富管理市场多元化需求涌现,券商亦在从供给侧推动改革创新,力求从配置工具入手助力资本市场投资端效能发挥。其中,财富管理业务进入全面转型阶段的广发证券,2023年工作的一大重点便是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

    “一方面,广发证券利用集团具备的产品创设及产品供给优势,深度整合资管、期货、股权、基金等资产端资源,打造了全天候、全球化、全品类产品线。另一方面,广发证券设立了金融产品研究所,构建了架构完备的专注财富管理研究的队伍。”广发证券相关人士说道,“2023年以来,在资产配置能力和产品整合能力的基础上,广发证券以不同起点金额、不同策略、不同形态、个性或标准化的方案设计,形成了系列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并通过分层的投顾团队、差异化的客户群体服务体系,使得不同客户群体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精准有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并为投行带来增量业务的土壤。面对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券商投行的一个共识在于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准确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定位,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

    “未来,民生证券投行将继续重点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领域的业务布局,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突出、细分行业领域领先和具备一定优势、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并针对企业的行业属性、业务特征、发展阶段、规范化运作水平,提供价值发现、保荐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服务,服务新经济和创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上述民生证券投行人士表示。

    具体到2024年的发展战略上,上述国金证券投行负责人也提到,除了持续推动业务协同外,还将围绕资本市场部分新举措、新制度的出台,聚焦北交所扩容,更加精准有力地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部署。预计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资本市场都会围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发力。在目前‘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的背景下,国金投行将把业务重点进一步转向对于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在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大潮中寻找业务机会。把握好这个重点,就能很好适应创业板、科创板审核节奏的调整,也能把握北交所后续的发展大势。”

    除了融资端,不少券商在围绕2024年投资端改革的大势中也提到,将进一步加快财富管理转型,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上述广发证券相关人士提到,下一步除了提升投行专业化能力更好满足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助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外,将继续加强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和经营模式转型,打造“一站式”客户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率。并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基金合作,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基金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资金汇聚、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可以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卡脖子’技术短板、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该相关人士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2024向“新”向“质”向未来
   第03版:2024向“新”向“质”向未来
   第04版:2024向“新”向“质”向未来
   第05版:新年特刊
   第06版:金融为民
   第07版:金融为民
   第08版:金融为民
   第09版:金融为民
   第10版:金融为民
   第11版:金融为民
   第12版:金融为民
   第13版:新年特刊
   第14版:产业蝶变
   第15版:产业蝶变
   第16版:产业蝶变
   第17版:产业蝶变
   第18版:产业蝶变
   第19版:产业蝶变
   第20版:产业蝶变
   第21版:新年特刊
   第22版:科技强国
   第23版:科技强国
   第24版:科技强国
   第25版:科技强国
   第26版:科技强国
   第27版:科技强国
   第28版:科技强国
   第29版:新年特刊
   第30版:消费革命
   第31版:消费革命
   第32版:消费革命
锚定“硬科技”机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数字金融顺潮而行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