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健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对于城投行业而言,一方面,三年国企改革实现圆满收官;另一方面,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及转型升级上都实现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多地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举旗定向。展望2024年,城投如何聚焦国资国企改革谋篇布局实现转型升级,值得关注。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更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城投平台通过改革重组、优化整合,降低管理幅度和管理成本,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未来,按照市场规则发展,不能增加政府更多负担,也不可脱离政府,要建立起‘背靠市长、面向市场’的发展机制。”
对于城市更新热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乔润令认为,城投公司要通过运营前置,解决城市更新招商、建设、赋予传统建筑价值、开发出可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等问题。
回顾2023年:深化改革+防范风险
2023年是三年国企改革的收官之年,同时,新的三年改革方案开始实施。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2023年的城投平台在深化改革中,有效抵御了风险,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也在采访中注意到,多地政府及城投公司在推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洛阳市国资委党组书记、主任易勋告诉记者,洛阳提出要“两箱一平台”的改革理论。“‘两箱’,一是服务企业改革的‘工具箱’,二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医疗箱’。为什么要建立这‘两箱’? 改革需要决心,随着近年来国企的监管趋严,企业如何在严监管的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为企业打造‘工具箱’,让企业敢为、敢首创。”
在易勋提到的“工具箱”中,即将经营业绩与企业领导人的聘用退出挂钩。“我们允许企业探索组合制、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探索股权激励、进行跟投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具体可落实、可操作的工具,这就是在有效空间内,为企业寻找适合改革的工具。”他表示。
对于如何理解防范化解风险的“医疗箱”,易勋说:“实践中,我们发现单独企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有限,如果站在国资委层面,能够统一协调利用国有资源、财政资源、政府资源,那么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就会增强。所以,我们组建了企业的信保基金,确保企业出现不可预判的风险时,24小时内可以放贷。但由于企业风险的叠加,信保基金很容易枯竭或者流动性不强,我们又同时搭建了一个平滑基金,与信保基金互为补充,确保两只基金都可以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在‘医疗箱’里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
回顾2023年,深化改革和防范风险成为当年的发展主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城投公司盘活存量公共资源是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需要解决财务资产向金融资产的转换,将部分外溢性收益转化为“沉淀资产”,可以更好利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投平台也在转型中焕发新貌。
黑龙江省鹤城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鹤城投资发展集团”)是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家城投工作。公司成立之初,就以棚户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谈及历史变迁,鹤城投资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鸿波对记者说:“齐齐哈尔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工业化进程较早的城市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不可避免陷入城市萎缩状态。只有通过城市改造和更新,才能让这座宜居生态城市的名片重新擦亮。”
在成功实现棚户区改造之后,鹤城投资发展集团开始思索如何转型。李鸿波说:“我们首先要把习惯于行政性思维的国有企业平台向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的国有企业转变。其次是由单一的融资平台向城市综合运营上转变。再次是由单一的城市基本建设向经营性产业转变。最后是由单纯的产业量向全产业链转变。”
2023年以来,特许经营权成为城投行业的发展热词。在李鸿波看来,在大力发展传统业务实现经营性收入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拿到特许经营权来实现增收。“我们拿到了全市的停车场特许经营权、户外广告特许经营权、充电桩的特许经营权、太阳能的特许经营权、部分风电的特许经营权等。通过这些特许经营,与银行合作可以拿到融资,同时也能增加集团今后的收入。”
展望2024年:提升评级+聚合经验
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发布的《方案》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经过三年时间实现深化提升。对于城投公司如何实现深化和提升是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
在易勋看来,未来三年,国有企业需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上下功夫。国有企业既有市场属性,又有经济属性,更需有政治属性。“比如大湾区建设、黄河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这些都是国家战略,是国企专注的国之大者和国之要者。”
此外,易勋还认为,若想在未来三年取得实效,要求城投公司真正地实现市场化机制运营。易勋说:“三年行动对公司治理、人事、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做出了市场化改革,这次提出要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机制运营,说明‘三项制度’改革没有结束,要按照既定目标一直延续下去。此外,就是要实现‘两个加快’,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二是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是中央对国企提出的更高要求。”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城投公司已经在2023年开始注重主体信用评级的提升。
淮安市的国资管理模式为财政局和国资委合作的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在推动当地城投平台评级提升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淮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国资委主任、二级巡视员徐亚平对记者说:“我们提出了‘2+1+N’主体信用平台的目标,通过一年的努力,2023年实现了三个国企的AAA评级,五个AA+评级,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较好提升了企业的总体质量。”
对于2024年的工作展望,徐亚平说:“下一步我们在评级基础上,2024年我们计划在提升评级1到2家公司,最终要实现五家公司AAA评级。同时,一定要削减不必要的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子公司则要进行削减。”
基于宏观调控去杠杆的背景,一些城投公司原有的融资方式需要改变,金融机构对城投的准入门槛提高。唐山控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祥,对于转变经营方式要与信用评级相关联,他说:“比如城投收购上市公司,可以扩大资产和收入规模,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改善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也有助于提升城投信用评级,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和市场化综合服务商是不少城投公司未来的发展定位目标。回顾2023年,随着城投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不少公司的重组“瘦身”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如何实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和市场化综合服务商的发展目标,还存在方向上的选择。
在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城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邹百青看来,城投作为地方融资平台,还是要做强自身的融资能力。“我们进行了‘三步走’,一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通过‘融资租赁+保理’的方式,做大工农公司资产。二是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我们取得基金管理人的资格,通过与头部企业合作,目前管理基金规模有20多亿元。三是加快实业发展,通过收购投资控股上市公司,并且继续加大注入投资力度。在投融资方面,我们参与建设了科创产业园,目前已经竣工,吸纳了130多家企业入驻。这些有益尝试都对公司的投融资壮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记者注意到,在明确转型方向之后,无锡城发集团基本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存量债务的化解工作。目前,通过整体资产报表整体化运用之后,已经实现了转型目标,仅“金融+实业”这一转型方向,就为集团贡献了50%的利润。
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林胜则提出了“产业+资本”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林胜告诉记者:“福州是数字中国的发源地,我们也在探索VR、AR、MR、全息技术,包括5G+智能化的模式、数字化应用场景,我们专门组建了一个二级集团公司,新基建集团目前数字化的模式,通过与头部的数字化公司合作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