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灵辉卢志坤
2023年,我国都市圈发展不断提速。
2023年4月份,沈阳市市长在央视节目上透露,沈阳都市圈已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为国家第九个都市圈。此后,郑州、广州、深圳和青岛都市圈也以不同方式宣布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
相较前两年,2023年宣布获批的几个都市圈都还未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宣”,均为当地自行公布,其中青岛都市圈获批国家级都市圈的相关消息还几经波折,多平台上均已删除相应表述。但从获批数量来看,2023年“非正式”公布获复函的都市圈有6个,相较前两年有明显增长。
“都市圈发展首先并不是要培育和提升城市竞争优势,更多的是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去优化资源配置,让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避免大城市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3年国家级都市圈扩容提速主要与各地深化了对都市圈的认识有关,同时多地也已具备都市圈发展基础;未经正式宣布则可能因为这些都市圈规划仅获原则通过,承载人口、经济规模、规划范围等具体方案尚需进一步细化修改,或待统一正式批复。
加速扩容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都市圈规划始于2019年。彼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此后自2021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批复了一批国家级都市圈。其中2021年批复了南京、福州、成都3个,2022年批复了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4个。2023年以来,各地“非正式”公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或复函的都市圈则有6个。
“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总结,各地逐步深化对都市圈的认识,规划方案也更接近国家都市圈发展目标与要求,因此获批速度就有所加快。”陈耀认为,除各方对都市圈认识愈加统一外,近年来不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城市自身也已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流动等方面与相邻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密切的联系,也是2023年国家级都市圈加速扩容的原因之一。
“都市圈发展其实符合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其发展速度主要与发展规律、现实基础有关。”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牛凤瑞则认为,都市圈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市场力量推进,其发展速度也主要与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规律有关。
“都市圈本质是中心城市的外溢,是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张的一种形式。”牛凤瑞表示,正确理解都市圈还应注重其与都市密集区的区分,都市密集区是以一个或若干个中心城市为主,由多个城市空间相对密集分布形成相对单一的地理单元,一般而言一个都市密集区内可以有多个都市圈,如京津冀都市密集区。
陈耀也认为,都市圈并非规模越大越好,不能把都市圈规划成城市群,否则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可能因缺乏抓手而落空;城市群一般是在多个都市圈一体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都市圈一体化程度提升,城市群发展才有抓手,因此一个城市群中往往有多个都市圈。
以人为本
实际上,对于都市圈辐射范围,国家已多次明确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近年多个国家级都市圈在获批前后也有明显变化,所涵盖城市数量及规划总面积等在获批后都有较大缩减。
陈耀认为,整体来看,都市圈规划范围还是要符合1小时通勤圈思路,在此基本范围内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联防联控等,能够促进城市间联系,使人民生活更便捷。
“为什么要设定1小时通勤圈? 主要是从研究层面来看,1小时属于人们的极限通勤时间,超过这一时间后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城市发展等造成明显影响,形成大城市病。”陈耀表示,从基本范围设定来看,都市圈规划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宜居宜业目标下推进城市发展,实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因此现代化都市圈规划首先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都市圈的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要同城化发展,都市圈范围内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要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强烈的互动关系,否则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都市圈。”牛凤瑞也认为,都市圈是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向周边扩散的过程,受城市辐射范围影响,一般向周边空间距离上的扩散并不会很大,否则很难形成城市间的密切联系。
对于1小时通勤圈,多位专家认为应以地铁、公交等市内公共交通为主要评判标准,不能考虑高铁这样的交通工具。
“不能按照高铁计算1小时通勤圈范围,一个城市的辐射范围也不可能那么大。”牛凤瑞认为,除1小时通勤圈外,当前不少都市圈都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来进行规划,实际上还应区分城市的行政区划与人口空间聚集形态,以人口聚集区为主要依据划分都市圈范围。
“虽然省会城市也有一定业务联系,高铁也差不多一个小时能到,但我们很少往返省会城市通勤,平时生活在当地也足够了。部分同事家在省会城市也只是偶尔往返。”刘景(化名)告诉记者,其在一国家级都市圈周边城市工作,但很少会往返周边或省会城市通勤,且据其了解不少与省会城市联系紧密的行业也较少产生异地通勤情况,多数业务往来是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部分岗位则会异地设岗。
“通勤不能只考虑时间,还应考虑成本、交通工具承载能力等,因此不可能以高铁的1小时通勤圈确定都市圈基本范围,应主要以地铁、公交等市内公共交通为主要依据。”陈耀认为,除正确理解1小时通勤圈外,还应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过程中将一些就业岗位向适宜居住地区扩散,以推进职住平衡,避免“钟摆式”长距离通勤。
仍存较大发展空间
除1小时通勤圈基本范围外,我国还明确了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应主要涵盖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多位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都市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存较大发展空间,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部分实力较强的大城市都有潜力发展都市圈。
“当前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数量还不算多,未来我国都市圈数量以及都市圈承载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陈耀表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应指导意见,未来我国超大特大城市,以及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城市都具备发展都市圈的潜力,其中有实力、有条件的大城市应是城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I型大城市。
“一个城市从聚集到外溢是发展的质变,首先需城市内在空间窄小,有向外扩张的内在需求。”牛凤瑞表示,后续都市圈发展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自身发展能级与基础,当前我国城区常住人口超500万的城市多已经到都市圈发展阶段,后续随着城市内部空间越来越稀缺,这些城市必然走向周边扩散阶段。
“笼统上说,当前我国大城市数量还比较少,不少大城市规模也还不够大。”牛凤瑞认为,除都市圈持续发展外,后续我国各类型城市都将进一步发展扩大,尽管大城市周边在虹吸效应下中小城市发展会受影响,但远离大城市的中小城市仍会自行形成聚集效应,部分城区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县城及人口超10万的超级镇都有望成长为中小城市。
国家级都市圈持续扩容清晰勾勒发展路线图
沈阳都市圈:2023年4月,沈阳市市长在央视节目上透露,沈阳都市圈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杭州都市圈:杭州“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显示:杭州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都市圈向心力不断凝聚。
郑州都市圈:2023年10月2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在近期已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
青岛都市圈:烟台市下辖海阳市政府网站在公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时,在三季度工作取得成效中称“9月18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青岛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目前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分别由广州、深圳市政府会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
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