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燕南
随着寒潮天气的来临,电动车主的续航问题以及“补能”焦虑显著放大。在社交媒体上“只剩下30%电量就开始焦虑”“不是在充电就是在找充电桩的路上”“为了省电不敢开暖风,要在车里穿上大棉袄”的讨论不绝于耳。《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不少电动车主一遇到冬天就开始犯难,直言养了一台“电动爹”。
一直以来,续航问题都是电动车主最为关注的话题。近日,某平台发布《2023冬测》测试了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评测结果引发了众多车企的质疑,种种争议都将续航问题以及里程焦虑再一次聚焦在公众面前。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关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新闻屡上热搜。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上车主为了争抢充电桩而大打出手。2023年夏季,多地的新能源车主则反映“公共充电桩充电涨价太快”“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甚至价格翻倍”。
而在这背后,其实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遇到的首要课题——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不足。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全面拓展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也从“里程焦虑”向“补能焦虑”转移,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的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构建充换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迫在眉睫。
基础设施利用不均衡等问题仍存
2023年年底以来,我国集中出现了寒潮、雨雪、低温、冰冻等各类冬季灾害性天气。据气象部门介绍,刚刚过去的这一轮寒潮是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2月最强的寒潮。
“下雪天气前挡风玻璃容易结冰,雨刷也刷不掉,所以需要开启暖风不停地吹,与此同时,座椅也需要加热,这样一来70%的电量续航只能达到150公里左右。”记者注意到,一位车主在分享自己用车经历的时候直言,在大雪天气下车辆续航会打较大的折扣,所以他认为,在冬季电动车充电是否方便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不仅在冬天,一到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上充电拥挤的情况屡见不鲜。“近年来,新能源车主高速出行面临的充电桩少、充电慢等问题有所缓解,公路服务区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发展不均衡、统筹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处长闻静表示。
与此同时,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仝宗旗看来,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充电平台不互通,充电App功能也尚不完善,这其中包括无法预约、信息显示不准确、占位等问题,都成了电动车主充电难的“痛点”所在。
高效以及差异化补能的诉求愈发强烈
适逢临近春节假期,车主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颇为关心。“如果要开新能源汽车跨越1000公里回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路上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有车主表示。
目前高速公路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 闻静对此表示,高速服务区及公路沿线充电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远距离出行的保障。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已建设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共计6000余个,占高速公路服务区总数的95%。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个。
闻静还表示,科学谋划、统筹分类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形成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服务良好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是推进公路交通网络与能源网络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切实保障公众放心出行,化解电动汽车车主的“里程焦虑”和“补能焦虑”的“必答题”。
事实上,2023年,充换电成为备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关注的细分领域。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频频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充换电行业的发展。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充电服务安全可靠、经济便捷,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
“《指导意见》其实就是在慢慢引导行业,第一要往高品质发展,第二是实行差异化服务。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是非常快速的。相比运营车辆,私家车辆更注重品质、服务。所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分场景了,比如社区充电、目的地充电、公共充电领域,乡村充电领域。事实上,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充电技术、充电模式以及充电场景都完全不一样。”仝宗旗表示。
车企抱团形成充电联盟
记者注意到,面对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主体切入到了补能体系的赛道,共同寻求能够缓解车主焦虑的方法。
曾经,“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在手机行业内掀起了快充热潮,为手机用户解决了“电量焦虑”问题。如今,“充换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口号也正在汽车行业中上演。
此前,小鹏汽车超级补能发布会上,宣布S4充电桩首发上线,并打出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快充补能概念。在红旗品牌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发布会上,中国一汽则发布了基于FMEs超级架构开发的3款红旗新能源家族产品。据介绍,代号E202的产品是一款B级纯电动SUV,该车装备800V超级快充,充电峰值功率达到600kW,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事实上,品牌的补能网络和车主的用车体验息息相关,建设补能体系也被车企摆在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各个企业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合纵连横之势。
近日,中国首个豪华汽车品牌的充电服务工作平台组织——中国充电联盟闪充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极星、沃尔沃、路特斯、捷豹路虎四家豪华品牌车企共同组成。在此之前,奔驰宝马宣布在中国共同建设超快充网络。
“换电站模式在目前的推广过程当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第一,不盈利、投资大。一个换电站在一个区域的投资大概在500万元到1000万元,投资回收期在7到10年,甚至更长。第二,选址难、增容难。一个换电站从选址到运营至少得经历3到6个月的时间。第三,换电站的标准与电池标准不统一,不同的车辆匹配电池不一致,无法互联互通。蔚来汽车为行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将同一换电网络多品牌共享化。通过场景的扩展逐步实现换电标准化和规模化,提升边际收益。”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利表示。
此外,王水利还建议,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充换电的共享共用,支持充换电服务多车型多品牌,支持利用换电站设施开展充电、储能和智能微网业务,支持和鼓励换电站智能化升级,成为稳定新能源补能网络的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