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TMT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7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谋科技被指净利暴跌 遭遇本土化挑战

    安谋科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芯片设计IP开发和服务供应商。

    视觉中国/图

    本报记者谭伦北京报道

    与母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大增形成鲜明对比,芯片设计巨头Ar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安谋科技2022年的净利润遭遇暴跌。

    近日,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安谋科技2022年的净利润下滑近96%。其中,安谋科技2022年未经审计的收益报表显示,安谋科技2022年实现营收近8.9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3.8%,但净利润则由2021年的7920万美元下滑至320万美元,同比跌幅约为95.96%。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外媒披露的文件注释,安谋科技2022年外汇损失为3700万美元,而前一年则为900万美元的正收益。若排除过去两年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2022年安谋科技净利润实则超过4000万美元,其实际同比降幅为37.9%。

    天眼查信息显示,安谋科技全称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作为其前身安谋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注册于2016年,是由Arm全资控股的中国区分公司。但在2018年4月,Arm公司中国业务正式完成分拆,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也正式宣告成立。与此前不同,安谋科技由中资持股51%,Arm持股49%合资运营。

    对于此份财报数据的真实性,《中国经营报》记者与安谋科技相关人士进行了联系,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但有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财报数据分析,这样的结果并不算出乎预料,加上审计财报多有释出渠道,因此其真实的可能性较大。

    净利并非重点

    “安谋科技在中国的营收指标比净利润更有意义,前者的增长代表了其整体业务的向好。”

    作为目前中国本土最大的芯片设计IP开发和服务供应商,安谋科技拥有母公司Arm IP在华的独家授权。后者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IP巨头。在最新出炉的2022年第三财季(截至2022年12月底)报告中,Arm总营收达7.46亿美元,同比增长28%,前三季度税前利润同比增长77%。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4.5亿美元,利润率超过50%。

    这一对比也令外界对于安谋科技的净利润大跌颇感意外。但在业内看来,正是安谋科技与Arm的这层从属关系,使得安谋科技在营收增幅上与Arm相近,但利润却出现了问题。

    “Arm采用的是IP授权模式,而且这种分成是总部拿大头,这也意味着安谋科技在中国赚的一大部分利润要交给总部Arm,作为授权费用。”半导体分析师季维告诉记者。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信息显示,虽然2022年上交的授权费用未知,但在2021年,安谋科技则向Arm支付了约5亿美元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而作为对比,安谋科技2021年的净利润为7920万美元,尚未达到授权费用的五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公开信息,安谋科技为Arm贡献了全球收入的20%~25%。在此背景下,季维向记者指出,安谋科技在中国的营收指标比净利润更有意义,前者的增长代表了其整体业务的向好。

    记者注意到,由于近年来的开拓型战略,安谋科技在国内的授权客户已经超过300家,芯片出货量累计突破250亿片,拉动了下游年产值过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科技产业生态。

    在一份最近的对外声明中,Arm对外传播副总裁Phil Hughes表示,安谋科技的ArmIP业务部分表现非常好,公司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做好了准备。

    不过,对于安谋科技而言,净利润的暴跌仍旧是一种警示。据公开报道,近期安谋科技裁员了90~95人,其中大部分为研发工程师,主要涉及SoC、HPC两个团队,并且这两个团队的业务负责人也在被裁范围内。其余的研发团队也将有小范围的裁员。

    软银的希望

    “软银显然希望推动Arm上市,以此来获得丰厚的回报。”

    虽然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引致了安谋科技利润账面上的暴跌,但对于当下的Arm而言,整个公司的财务表现似乎才是关键,因为后者关乎着最大股东——软银的希望。

    作为Arm的最大持股股东,软银近期发布了2022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由于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冲击,软银当季净亏损7834.15亿日元(约59.28亿美元),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90.48亿日元。

    如此的窘境也让Arm成为挽救软银的希望。2022年,在软银创纪录地减持阿里的股票后,Arm取代阿里成为软银净资产价值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公司。

    “软银显然希望推动Arm上市,以此来获得丰厚的回报。”CHIP全球测试中心中国实验室主任罗国昭向记者表示,软银此前一直试图尝试从Arm身上变现,以此作为当年高额收购的补偿。

    记者注意到,2016年,软银以3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后,后者的身价也在几年间水涨船高,软银开始动念将其出售给英伟达,直至2021年,这一交易在多国反垄断机构强力介入下宣告失败,此后软银也更换思路,计划推动Arm上市。在此前举行的最新业绩电话会上,软银官方表示,计划在2023财年结束前实现Arm的上市。

    “这能够解释为什么中国区的多数收入贡献给了Arm,因为想获得一个更好的上市股价,Arm必须有着良好的业绩表现。”罗国昭指出。

    值得注意的,随着过去两年安谋科技更换管理高层的动荡,Arm与安谋科技的关系也在变得暧昧。季维认为,软银过多关注Arm而非安谋科技是利益考量优先,但对于安谋科技自身而言,这种选择或许并非最优,安谋科技未来也许会与Arm渐行渐远。

    而这种迹象已经显现。据媒体公开报道,2022年,Arm将所掌握的安谋科技的股权出售给了一个独立实体,虽然多数市场分析指出这是为了能够继续向中国使用Arm架构的公司收取授权许可费用,但也让外界对二者的关系有了更多猜测。

    本土化挑战

    随着中国官方加大了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本土芯片IP的研发也在提速。

    回到安谋科技本身,虽然仍旧被视作Arm在中国的一部分,但长达20多年的本土化经营,已然让这家公司成为与中国半导体产业深度绑定的芯片设计企业。

    记者注意到,在安谋科技的官网上,“中国智能计算生态领航者”的企业愿景赫然在列。有半导体产业人士向记者指出,这是吴雄昂(前安谋科技CEO)在任时为公司所制定的目标,由于拥有在出售ArmIP之外的自研权利,安谋科技在中国本土研发了许多定制化的IP产品,包括AI芯片IP周易、安全芯片IP山海、视频芯片IP玲珑、嵌入式CPU IP星辰等。

    这种关系也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了安谋科技需要迎应的挑战。由于担心对于中国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措施出现升级,安谋科技的中国客户也在担心从安谋采购Arm IP存在不稳定性,这加剧了其客户的流失风险。

    “很多中国本土芯片厂商都在考虑制定一旦无法买到Arm IP的备选方案。”一家国内半导体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多数备选方案都是放弃成为安谋科技的客户。

    同时,随着中国官方加大了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本土芯片IP的研发也在提速。其中,以芯耀辉为例,其工艺达到了业界先进的量产工艺,团队设计的IP曾被国内外顶尖和主流的芯片设计公司广泛使用并大规模量产。

    这显然加大了安谋科技的挑战。为此,安谋科技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坚持开展Arm IP业务和发展自主技术并重的路线,显出其差异化优势。在Arm生态体系构筑的护城河基础上,自研IP产品线的高性能、多样化、稳定性、易用性,加之贴近本土市场服务的便捷性,形成独到的核心竞争力。

    即便如此,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取决于中国产业链未来对于安谋科技的信任程度。”季维认为,随着未来Arm与安谋科技的关系演变,后者在中国本土仍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金融
   第06版:财富
   第07版:资管
   第08版:银行
   第09版:银行
   第10版:银行·新金融
   第11版:新金融·信托
   第12版:信托
   第13版:区域·地产
   第14版:区域经济
   第15版:地产
   第16版:地产
   第17版:地产·家电
   第18版:医药·健康
   第19版:能源·化工
   第20版:游戏
   第21版:TMT
   第22版:TMT
   第23版:TMT
   第24版:TMT
   第25版:车视界
   第26版:车视界
   第27版:车视界
   第28版:车视界
   第29版:快消
   第30版:快消
   第31版:快消
   第32版:与老板对话
安谋科技被指净利暴跌 遭遇本土化挑战
ChatGPT热潮背后的冷思考:应加大各类大模型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