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旺北京报道
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年份酒这一品类首次迎来了国家级规定。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应建立年份酒质量安全标准,年份酒标签应如实标注所使用各种基酒的真实年份和比例”。实际上,在此之前年份酒一直备受争议。酒水行业分析师欧阳千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年份酒乱象由来已久,5年陈、10年陈甚至30年陈在渠道中随处可见,价格也是高低不同,消费者以为5年陈就是存放5年以上的酒,实则是勾兑上些许甚至是几滴年份基酒便成型的。”
“鼓励企业标注真实年份和比例,利好于一部分先行一步布局年份酒的企业。”白酒专家蔡学飞告诉记者,“这也是体现在标注层面,但对于年份酒的生产标准,行业协会、企业都有各自标准,消费者也有不同的认知。因此,在标准上仍难进行统一。”
年份酒告别野蛮时代
由于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年份酒的概念基本上都是由各家酒厂来进行定义,由此出现了年份原浆酒、窖龄酒等说法。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要求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应建立年份酒质量安全标准,年份酒标签应如实标注所使用各种基酒的真实年份和比例。
蔡学飞告诉记者,该项规定鼓励企业明确标注年份、成分配比的政策导向是很明显的,鼓励企业把模糊的概念明确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先行一步布局真实年份酒的企业肯定是利好消息。但对大量的原先用年份作为主要概念的中小型酒企会造成一定影响。因为以前都是模糊标注,没有核心的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明确要求之后,这些酒企可能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了。
“现在标30年,就要拿出相应的企业标准规范,并且要求明确明示,对于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技术支持的中小酒企来说就可能会有宣传风险和法律风险了。”蔡学飞表示。
在河北省沧州市从事白酒生意的王强(化名)告诉记者,近年有很多酒企已经在瓶体标注成分配比了,也在大规模地进行招商工作。但从目前来看,不少老牌的年份酒品牌还没有符合新规的要求。
在业内看来,国家级规定出台之前,白酒行业早已“千呼万唤”,年份酒野蛮生长二十余年,滋生不少乱象。记者了解到,年份酒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彼时,某酒企推出了一款“十年陈酿”,宣告白酒市场即将进入年份时代,不过当时在市场上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而到了21世纪初,行业龙头也开始纷纷进入年份酒市场,在龙头带领下,年份酒逐步成为了酒厂们的标配。
据《大河健康报》报道,到2018年,我国白酒企业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注册的有7000多家,其中有5000多家白酒企业推出了年份酒,前100强酒企更是有80%以上推出了年份酒。
由于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年份酒的概念基本上都是由各家酒厂来进行定义,由此出现了年份原浆酒、窖龄酒等说法。
而自古以来,“酒是陈的香”流传已经深入人心。于是,标注年份越长,价格越高似乎成为了行业默认的规则,这也导致了不少“天价”年份酒的出现。记者在京东平台发现,某品牌15年的售价在5000元左右,50年的价格最低也要16688元。
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曾表示,一些不规范的酒厂、小作坊,建厂没几年就推出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已经成为业内常态。这些酒厂往往从外厂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用陈年的原酒做引子生产年份酒,其实一瓶出厂的所谓年份酒里面,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
2014年,更是出现了瓶贮年份酒的概念。根据年份定价的概念也逐渐影响到了酒企的定价策略,不少酒企都对成品酒实行按瓶贮年份定价策略,按照年份加价,每年价格不一。
但这种根据瓶贮年份定价的形式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反对,认为这是一种抬高滞销产品价格以处理库存的手段,更有行业人士对记者笑称:“既然按照瓶贮年份定价,消费者完全可以低价买入当年的成品酒,酒都是在酒瓶里,为何需要酒厂帮忙贮存?”
而这些反对声音,则是基于白酒成品酒在瓶贮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酒质很难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蔡学飞也认为,瓶贮年份酒的定义是将成品白酒灌装到瓶、罐、坛或其他形式的可供直接销售的包装物中,继续贮存一定年份后上市销售,以保证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是与生产经营者声称的贮存年份完全一致的白酒产品。但成品酒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酒体中的乙醇、酸类和脂类物质稳定,形成了特有的酒体风格,包括香味和口感等,将勾调完成的成品酒完全密封贮存没有意义。
走向规范道阻且长
在行业、协会等推动下,不少企业也意识到年份酒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商机,开始着力于解决这一痛点。
经历二十余年的野蛮生长,年份酒缺乏标准一直备受重视。行业内对于年份酒的标准也在寻求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剑南春曾斥巨资探索出了挥发系数判定法,但许多酱香企业认为不符合自身产品,因此也没被业内广泛采用。
也曾有专家提出过用碳13的变化来鉴定白酒的年份,但仍被业内人士推翻。按照反对派的说法,不同地区所用粮食酿造出来的乙醇含量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以此衡量有失公平,且不同香型和制作工艺本身就存在差异。
直到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颁布了《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规定白酒年份酒以传统白酒(固态法、半固态法)工艺酿造,经贮存三年及以上基酒勾调而成,标注年份为所用主体基酒加权平均酒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且主体基酒总量应不小于基酒总用量的80%,标注年份取加权平均酒龄的整数。
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就曾提出,国内年份酒标准应向国际接轨,认知与消费者接轨,为消费者提供外部保障。在其提出的《关于“年份酒”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建议》当中,建议将年份酒统一为“酿造完成进入窖藏到灌装入瓶或入坛的时间”。
蔡学飞认为,国家层面之前对于年份酒是没有标准的,行业协会确实有标准,但执行范围并不大,而企业也有各自的标准,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年份认知标准,这其实是目前年份酒标准难统一的最大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各个企业的香型、工艺、生产周期有很大差异。而且,白酒‘越老越好’也只是流传在坊间的说法,这对创新型品牌并不友好,如果在国家层面确定老酒标准,对新兴酒企来说是一种不利因素。”蔡学飞说。
在行业、协会等推动下,不少企业也意识到年份酒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商机,开始着力于解决这一痛点。
随后,贵州醇、谭酒等企业推出了“真年份”产品,将酒体的真实年份作为产品突出标签。从2020年到2021年,除一些小酒厂外,包括郎酒、酒鬼、舍得、国台、珍酒、金沙等在内的一批企业均推出了以“真年份”“真实年份”为主打理念的产品,甚至连昔日白酒标王秦池也计划推出“真年份”酱酒产品。
“年份酒的热潮实际上是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需求的表现,本质上是消费升级的一部分,也是品质化消费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年份酒概念也符合中国酒类的品牌化进程,因为年份意味着历史、工艺。最后,年份酒也是高溢价的表现,可以看到年份越长的白酒,价格越高。”蔡学飞告诉记者。
因此,蔡学飞认为,未来年份酒会进一步成为主流概念。“未来每一家酒企都会建立自己的体系,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会产生自己的一套标准。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崛起,也会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认同,社交性增强,在整个商务市场、老酒收藏市场以及高端消费市场,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