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1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腾笼换鸟”引入复合式产业 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

    本报记者陈靖斌广州报道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方案》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44项任务举措。

    其中,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将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支持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充分对接城市需求,发展成为卫星镇。支持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小城镇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交通枢纽、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支持远离城市的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服务乡村、带动周边功能,发展成为综合性小城镇。并推进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事实上,在中央的号召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多家企业已推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项目,以强化要素资源配置。本土房企广东海伦堡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海伦堡”)在不改变传统格局和街道肌理的前提下,对园区的功能和业态进行腾笼换鸟,改变了区域产业低端和土地利用低效的现状,实现了由单一旧工业区向复合式产业业态的华丽转变。

    而碧桂园也通过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政配套建设,满足业主生活需求,从而带动土地升值,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当地税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商业圈,进而推动城市的城镇化发展。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随着全国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当中,三、四线城市发展也在其中日新月异。

    而故乡巨大的变化,也让不少年轻人把目光,重新聚焦到发展故乡的建设当中。受访者欧先生在韶关芙蓉新城居住,目前在韶关比较边郊的沐溪工业园开生活超市,一直以来,欧先生都在留意芙蓉新城的开店机会,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不是缺人流量就是缺氛围。”欧先生说道。

    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给欧先生带来了希望。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2013年10月,广东省政府第十二届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面积约490平方公里的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曾被认为是郊区的芙蓉新区住宅林立,各种商业配套也逐步跟上。

    目前,碧桂园太阳城约2万平方米的碧城广场购物中心已开业,肯德基等品牌商业相继进驻;超10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齐聚,天玺湾公办幼儿园即将开园,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网红拾贝湖公园焕新升级,业主在家门口就可以踏春赏景、游玩遛娃。

    此外,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前海人寿医院也即将开业。为了更好经营超市,欧先生雇了六七个工人来帮忙收货进货和整理商品,每天早晨四五点开始理货,六点钟开门,超市单日人流量可达四五百人次,但欧先生并不满意,他认为如果不是这两年疫情影响的话,超市的生意会比现在好很多。

    海伦堡创意园也在通过强化要素资源配置,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负责人介绍,海伦堡在不改变传统格局和街道肌理的前提下,对园区的功能和业态进行腾笼换鸟,改变了区域产业低端和土地利用低效的现状,实现了由单一旧工业区向复合式产业业态的华丽转变,是广州番禺产业转移首个百亿级项目。

    “项目前身为番禺区沙头镇大富村栏杆加工厂,属于单一的钢结构厂房,以栏杆加工及仓储为主要功能,存在大量的低效空间,具有生产安全隐患、空间利用不足、产业结构失衡、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且周边交通经常性瘫痪,居民苦不堪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海伦堡将传统产业升级,引入符合城市发展的新型产业后,片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均实现了转型升级。

    经过前期产业研判及与街道、区政府的多轮沟通,确立了创意设计产业与大信息产业两大产业体系。在产业招商方面,构建产业图谱,引入与产业定位相匹配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入驻率达95%以上,累计进驻企业逾300家,包含百度、阿里巴巴、浙江正泰、德国德克、三雄极光、九牧商用等数十家上市名企。

    构建城镇化新格局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其中,《方案》提到,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城市群和都市圈持续发展壮大;城市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强化,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需求的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条件更为坚实。要破解问题、应对挑战、紧抓机遇、释放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前的城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小城镇功能的完善,而此次城镇化建设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并没有统一的规格要求,不搞样板,而是以各地小城镇自身特色为主开展小城镇建设。”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和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特色小镇是发挥单一产业,而新型城镇化,是完善配套,通过区域整合,来发挥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并非单一产业的发展,而是在整个区域中规划新的发展定位。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博士孙文华也认为,新型城镇化从这个分类引导来看,它没有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是以分类做指导。“这个是以往特色小镇没有的分类,特色小镇强化的是它的一个特征,要求是30平方公里的范围,然后有一定的建设要求,产业特色鲜明。”

    尽管“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已出台实施方案,为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础,但小城镇的未来规划路径仍任重而道远。

    “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的难点在于:其一,如何找到适合小城镇的规划突破口,发挥小城镇的优势;其二,改造小城镇的资金从哪里来。”盘和林指出。

    对此盘和林认为,对于前者,建议各个小城镇通过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目标。对于后者,应该是中央财政统筹辅助地方财政,并利用市场主体参与出资的方式,多方共进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发展小城镇。

    而孙文华也指出,目前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的难点在于城镇内动力缺乏、城镇财政基础薄弱,以及城镇建设短板明显。

    对此,孙文华建议需要从国家或省级层面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合力来推动小城镇建设,以促进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有效落实。“新型城镇化是复杂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国家站位,要站在省级或国家级层面对小城镇重新定位,形成省域空间规划,科学定位小城镇的功能。其次,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合力,推动多元化资金投入,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撬动资产资本资源。再次,国家分类引导小城镇,是希望小城镇发展需要差异化竞争和互补合作。区域性发展,均衡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未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中国经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封面故事
   第06版:评论
   第07版:财经
   第08版:财经
   第09版:金融
   第10版:财富
   第11版:保险
   第12版:信托
   第13版:银行
   第14版:银行
   第15版:银行·新金融
   第16版:新金融
   第17版:区域·地产
   第18版:区域经济
   第19版:地产
   第20版:地产
   第21版:地产
   第22版:地产
   第23版:家电·物业
   第24版:医药·健康
   第25版:医药·健康
   第26版:能源·化工
   第27版:能源·化工
   第28版:游戏
   第29版:TMT
   第30版:TMT
   第31版:TMT
   第32版:TMT
   第33版:车视界
   第34版:车视界
   第35版:车视界
   第36版:车视界
   第37版:快消
   第38版:快消
   第39版:快消
   第40版:商业案例
“腾笼换鸟”引入复合式产业 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
三大平台同步发力 西渭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